生命在做減法,相對的,物質好像永遠在做加法,隨生命的延長做加法。生命無法承受物質之重時,物質逐漸堆集,終有一天壓垮生命。正是因為這樣,物質與人失去聯系,哪怕是一些與記憶貼近的物質,一旦失去與人的聯系后,氣脈盡斷,無法引人關注,自生自滅,從未廢物。
在我剛才讀的一篇評論中,作者邢丹文認為:“生命在做減法,生命越來越短,總要消亡;但物質越來越多,卻在做加法,便成了負擔。所以我對自己說,在物質上做減法是對生命質的延長,就是你可以有更多的精力做你可以專注的事,否則你的生命承受不住了那么多。”(《明日風尚》2009年10期《邢丹文:減的哲學》)
物本來就有命,人與物的關系由此微妙。倘若人與物、物與物都漠不關心、互無來往,人和物之間的神氣自然就渙散了。“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時間是有限的,你必須清楚什么是主要的,你能不能專心?”其實更精確地說,是人心只有那么點大,而對外界的物欲則無限,最好的辦法是專注,拿到一點是一點,只拿重點,“學會給生命做減法,才能學會專注。”
什么是“生命的減法”?時間上緊縮,欲望上簡單,還有人情交際上學會拒絕?人生的趣味大概會因此稀薄寡淡,周圍也冷清幾分,但專注的對象卻開始深情、厚重、濃得化不開。
以前總以為自己可以為所欲為,實現自己的理想夢想之類,只要不突破道德和律條的底限,都可以一試,如今知道生命有限,也就知道只能做到——還不是做好——其中最喜歡最順手的部分。
我在(不自覺地)做著減法,也許還會就此得到另一種加法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