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新興國家及歐洲央行先后加息壓抑通脹,美聯儲是否會加息也成為市場焦點。 尚陷于歐債危機泥潭的歐盟日前宣布加息,早于市場預期退出維持兩年的寬松政策。歐洲央行近日宣布,將基準利率由1%的歷史低點上調25個基點至1.25%,以應對通貨膨脹。這是歐洲央行2008年7月以來首次加息。 而就在歐盟宣布加息的前兩天,中國央行已經加息25個基點。在分析者們看來,目前,最大的新興經濟體——中國,與最大的發達經濟體——歐盟,已經并行在加息軌道上。這表明全球性的宏觀政策將自金融危機以來首次出現真正意義上的同步收緊。 在各國貨幣政策相繼收緊的背后,是一幅節節走高的通脹畫面。 根據歐盟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歐元區3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再創新高,折算年率上升2.6%,遠高于歐盟2%的最高容忍值,創2008年10月以來最大年率漲幅;而從新興經濟體看,3月中國CPI漲幅達到5.4%,創下32個月來新高…… 就在全球CPI集體“發燒”之際,全球第一大經濟體美國通脹水平也有所上揚。美國政府最新發布的數據顯示,美國3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月環比增長0.5%,同比增長2.7%,創2009年12月以來最大增幅。 “從CPI、進口價格、PPI三大價格指數中的能源價格均呈環比大漲,以能源為主導的輸入性通脹已十分明顯。”有觀點認為,隨著歐洲貨幣政策轉向后,美國也有可能步入加息行列。 事實上,在寬松中嘗夠了甜頭的美國,隨著美國經濟復蘇的加速和通脹水平的不斷走高,美聯儲內部對量化寬松的態度也已經發生了細微的變化。 美國里奇蒙德聯儲主席萊克日前表示,基于當前的經濟和通脹前景,美聯儲有可能在年底前升息。他同時還表示,通脹風險在過去6個月有所上升。抵押貸款市場能夠輕松地經受住美聯儲大規模結清抵押貸款支持證券倉位。 美國達拉斯聯儲前主席羅伯特·麥克迪爾也表示,希望美聯儲能從現在開始減少第二輪量化寬松政策的規模,并將減少的數量推延至今年6月之后購買,進而逐步停止寬松貨幣政策。他預計美聯儲今年年底會加息。 不過,美國格林證券有限公司首席經濟學家孫飛在接受《中國產經新聞》記者表示,前述官員只是代表了一部分的聲音,并不意味著美聯儲一定會加息,他表示,美國的情形還有待觀察。與歐洲央行單一通脹目標制的貨幣政策不同,美聯儲的貨幣政策具有多重目標,除了“穩定物價水平”外,還要考慮“促進充分就業”。因此,判斷美聯儲是否加息還要多方面考察。 孫飛分析,首先,從物價水平來看,盡管隨著全球大宗商品價格的持續大幅飆升,美國物價總水平持續上升的趨勢已經基本確立,但距離警戒目標尚遠。比如,3月份的核心消費者物價指數僅微升0.1%,不及分析師預計的0.2%升幅,2月上升0.2%。這些可能為美聯儲官員提供依據。此外,從就業方面看,盡管美國國內就業壓力有所緩解,但是要恢復到金融危機前的水平壓力依然很大。 國家信息中心研究員趙坤亦表達了相似觀點。他指出,綜合美國當前的經濟形勢,既有樂觀的方面,也有不利的因素,總體來看,美國經濟復蘇的基礎難說已經穩固,不確定性依然存在。在此背景下,美聯儲可能不會急于做出貨幣政策的調整,最有可能的是在QE2結束后,不再推出QE3,并根據下一步就業復蘇的態勢和通脹形勢的發展決定貨幣政策是否轉向,但在年底前加息的可能性不大。(中國產經新聞報)
2013年2月13日下午消息:據CNBC報道,花旗大宗商品研究部門全球主管稱,美國石油和天然氣產量正快速增長,同時需求卻顯著下滑,僅五年內,美國或只需要從加拿大進口石油。花旗Edward Morse的報告預測全球能源業結構將重塑,其中美國在數年時間內便可由最大石油進口國之一轉變為能源出口國。這一轉變或大幅削弱石油價格,進而影響歐佩克以及俄羅斯和西非石油生產國的收入。這些國家將面臨新挑戰:不僅美國和加拿大石油產量增長,伊拉克未來數年日石油產量也將增長60萬桶。
Morse及花旗其他分析師稱:“歐佩克未來6年將面臨生存挑戰,更不用說未來十年了。其后果并不總是積極的,當涉及能源地緣政治時,其影響總是不均衡的,將有明顯的輸家和贏家。”美國將是很多領域的贏家,其霸權地位將延長,正因為石油和頁巖氣產量的新增長,這均受益于新技術。花旗分析師還預見受廉價能源推動的美國工業化的新時期,汽車、化工和鋼鐵行業將迎來新前景。(俊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