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巧探討集技巧第一課——背景的虛化
優秀的攝影作品都有突出的主體和簡潔構圖,其中之一的捷徑就是利用虛化的背景來強調主體。 提起背景虛化,很多人都會首先想微距和大光圈,這對于手動功能不多的入門級DC,確實是有效的一招。 但配備長焦拳手動的Sx IS系列,卻有比微距大光圈更加有效的方法。 實際上,影響景深的因素有三個,光圈、焦距和焦點距離。 獲得淺景深的方法很簡單,那就是:光圈盡量大、焦距盡量長、焦點距離盡量短。 背景虛化(或模糊處理)是攝影技巧中很重要的一項內容。通過虛化突出主題,給人一種美的享受,甚至營造出強烈的視覺沖擊效果。虛化處理手段無非有兩種:一種是攝影虛化,另一種是在后處理時進行人工虛化。因后期虛化處理不是本貼的討論內容,在此免談。 目前使用較廣的佳能A610探討一下如何在攝影時讓背景(或前景)得到虛化。 可能大家早已經爛熟于心中,簡單地說就是大光圈,長焦距拍攝。 但是發現不少色友認為,因為DC的光圈小,變焦長度也有限,最好的虛化方法就是使用微距模式。我并不認為這種觀點有錯。但是微距畢竟只能展現出“微觀”范圍的景象,有它的局限性。 因為DC的先天性不足,包括虛化處理在內的一些性能上的確無法跟DSLR相比。這不能怪罪廠家。因為DC的市場定位就是家庭用,頂多就是入門學習用的。但是不能據此認為DC一無是處。它也有它本身條件值所容許的適應范圍。在這個容許范圍內只要設置恰當,使用合理,完全可以拍攝出滿意的虛化效果。 關于變焦:這是誰都最熟悉的了。變焦3倍,變焦5倍,10倍等等。 通過變焦拉近遠方的物體。 關于光圈:先只了解DC最常見的光圈值一般是在f2.8, f4, f5.6, f8范圍, 光圈值越小光圈的實際通光量就越大,反之通光量就越小就可以了。 更深的知識可在網上慢慢查詢學習。 關于景深:有淺景深(又稱小景深)和深景深(又稱大景深)之說。 拍攝主體清晰,背景虛化的叫淺景深。 拍攝主體和背景都清晰的就叫深景深。 我們討論的所謂的虛化效果,實際上就是探討景深的淺深問題。 要拍攝出淺景深(即背景虛化或模糊化),不妨記住以下“口訣”。 (1)鏡頭光圈:光圈越大,景深越小。光圈越小,景深越大。 (2)鏡頭焦距:焦距越長,景深越小。焦距越短,景深越大。 (3)拍攝距離:距離越近,景深越小。距離越遠,景深越大。 因為光圈和焦距的概念大家已經熟悉得沒法再熟悉了,所以下面主要談談拍攝距離,對焦和背景選擇的一點體會。 (1)拍攝距離 在上述“口訣”中的拍攝距離是指鏡頭與拍攝主體間的距離。或干脆叫拍攝者與拍攝主體間的距離吧。一般相機的說明書中都標有拍攝距離參數。如A610標注為通常情況下是45cm至無限遠。意思是說拍攝距離小于45cm的話可能無法對焦,拍出來的片子有可能虛了。 那么在不小于45cm的前提下到底多少距離才能拍好淺景深效果呢? 嚴格地說這個距離沒有可供借用的量化的數據參數。因為根據您的構圖情況,欲表現出來的景色范圍和效果,變焦的長短,甚至是當時環境的明亮程度都有可能改變距離這一參數。只能是靠自己的熟練度和經驗來判斷和確定了。多練練多琢磨,我想也不是很難的事情。總而言之,構好圖,想象好表現效果之后,能使主體清晰的最近的極限距離上拍攝就可以達到虛化的目的了。 (2)對焦 無非是把相機的焦點對準所要拍攝的主體的意思。對焦對準了才能保證拍出清晰的片子。 A610有三個對焦模式AiAF(智能自動對焦),中央對焦,自由移動對焦。 我想其它品牌相機的術語和展現方式雖有所不同,但基本原理應該是一樣的吧。 根據本人的體會,拍攝淺景深不適合使用AiAF對焦模式。雖然有時也能拍出主體虛化效果,但由于對焦框的隨意性,經常跑到意想不到的地方。結果放到電腦上一檢查,往往是主體虛了,背景倒清晰了。所以拍淺景深時我原則上使用中央對焦模式。既,中央對焦模式下的中心測光或點測光。 (3)背景選擇 選擇什么樣的背景作虛化,對整個畫面效果產生很重要的影響。一般虛化用的背景以暗面較多(當然也有以明亮面作虛化背景的)。我就喜歡用暗面做背面。因為好虛化,整體效果也感覺不錯。 主體再怎么好,如果背景選的不理想,畫面的整體效果會大打折扣。所以想拍攝淺景深片時,應先觀察和琢磨什么角度最好??梢造`活變換拍攝主體的朝向和取景角度,盡量選擇背景畫面和背景明暗面相對單一,且偏暗的方向。 另外重要的一點是,背景離主體越遠越好。很顯然主體和背景很近,甚至幾乎貼在一起,就算你有千般本領也很難虛化背景。 總結起來無非就是以下幾個要領: 光圈越大越好,焦距越長越好,距離越短越好,背景越遠越好。 只要能做到以上要求,想必都會拍出滿意的作品了。平時注意觀察,尋得滿足以上條件的景色其實也很容易。 以下片子中1-1至3-2是拍攝的虛化對照原片。 (1)沒有經過任何后處理。 (2)沒有剪裁。 (3)都是在光圈優先模式下拍攝的。非微距模式。 (4)都是用A610拍攝。 技巧第二課——超焦距 上課只是廣告用語,真正用意是將一些經驗或書本理論和大家一起分享。 拍攝風景時我們多會選擇用小光圈來加強景深,但如果因為亮度條件或其他原因不宜采用小光圈時,我們其實也能用大光圈拍出不錯的景深效果,那就是所謂的超焦距技巧。 鏡頭在每一檔光圈下,都有一個最大景深值。達到最大景深時,如果焦點距離是n米,那么景深的范圍就是從 n/2 到無窮遠處。n的值就稱作某檔光圈下的超焦距。 超焦距有公式計算的,但比較復雜,幸好網上有景深計算網頁(http://www./dofjs.html),我把S3/S2在廣角下的結果列成下表: f2.7—— 2.55m (單位:米) f3.2——2.27m f3.5——2.03m f4.0——1.81m f4.5——1.61m f5.0——1.43m f5.6——1.28m f6.3——1.14m f7.1——1.02m f8.0——0.91m 舉例說,如果我把焦距調到最大廣角6mm,光圈調到f3.2,手動調焦到2.27米處,那么這時侯鏡頭就處于f3.2的超焦距狀態了,景深范圍是從1.14米(2.27的一半)到無窮遠。 S3/S2的光圈直徑不大,從表上看,f4以后的超焦距其實已經沒有太大的實用意義。 今天嘗試了一下,覺得f3.2下的超焦距還是有點效果的。我把f3.2和手動對焦距離2.20保存到用戶C模式,以后若要使用超焦距,只需撥到C檔就可以了。 拍了幾張樣圖,效果不是很專業,只求意思到了。 1P的焦點是遠景,前景很模糊,2P是1P原尺寸截圖,可見遠處的飲用水龍頭很清晰,近處的扶手就很模湖。 3P的焦點是近景,遠景很模糊,4P是3P原尺寸截圖,遠處的飲用水龍頭很模糊,近處的扶手就很清晰。 5P用了超焦距,遠近景物都相對較清晰,6P是5P的原尺寸截圖,飲用水龍頭和扶手的清晰度都可以接受。 7P是我的鏡頭蓋內側,我把超焦距表印在貼紙上,貼在鏡頭蓋內表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