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一件事情癡迷是非常幸福的![]() 為一件事情癡迷是非常幸福的 文/格林豪泰酒店徐曙光 比爾·蓋茨自小癡迷于電腦,從哈佛輟學到創建微軟公司,他已持續練習了7年程序設計,超過了一萬個小時 看過一本曾經很暢銷的書《一生的忠告》,是一個英國著名外交家父親寫給兒子的家書合集。其中有一封的題目很有趣,叫《為一件事情癡迷是非常幸福的》。在此信中,這位父親表揚兒子養成專注做事情的好習慣,并論述了一次做一件事、今日事今日畢的重要性。 他認為,人們在做事的時候,只有將注意力完全集中到所做工作上,才可能把它做好,“一個人如果無法將所要關注的對象集中于心上,或者無法將不必的集中驅逐腦外,這樣的人做任何事情都將一無所獲”。進一步而言,不能集中注意力的勤奮無法使人成功。 我想這一點對于正在為了理想抱負努力打拼的人是至關重要的。盡管我相信許多年輕人的拼勁十足,還相信他們的決心和勇氣,但唯獨擔心勤奮之人不能夠一門心思的沉浸在一件事情里。因為大千世界里的種種誘惑以及可供選擇的各種機會對于年輕人來說更像是一杯聞起來很香的毒藥,一旦“中毒”,養成了三心二意的習慣,那將是埋沒成功的一個大陷阱。 勤能補拙,一分耕耘一分收獲。勤奮是所有人的權利,任何人都不可能也不會去剝奪,智力水平、受教育水平、人生閱歷等因素也無法對之加以限制。 成功有沒有秘訣?我覺得成功沒有秘訣。非要說有,那么勤奮和堅持,甚至癡迷,是必不可少的。天賦、靈感是好玩意,但是只有行動、行動、行動,堅持不懈地行動下去,你才會有一個比較滿意的結果。對于成功,每個人的定義都可能不一樣。達成自己的目標,我覺得就是成功。但是如果你連自己要去的目的地都不知道在哪個方向,無論向那邊走,都感覺是逆風。一個人若知道自己要去哪里,并堅持走下去,全世界都會為他讓路。可見,成功,離不開辛勤的努力,但同時勤奮也是一門藝術,你不能盲目,比如你的目標要清晰,不能三日打魚兩日曬網,方法正確的話能事半功倍,最重要的是,努力的方向不能錯。 在前進的路上,很多人為自己找了一個或多個偶像,依憑榜樣的作用激勵自己不斷向前。人們喜歡將前人的名言寫在肉眼所能及的最明顯之處,甚至時刻牢記于心,類似“天才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靈感”、“天道酬勤不酬怨”、“業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毀于隨”等耳熟能詳的句子,被人們奉為了經典并十分地虔誠地體味著其中的精髓。 然而,真正能夠理解到其中真諦的人終究還是少數。我不是在懷疑人們的智商,因為,勤奮的人倒是見得多了,但“成功”二字總是少數人頭頂上的光環。 通過人的智力情況來看,多數人處于中間水平,做同一件工作,如果都很勤奮,最終的效果應該也是相差無幾的,但正如我們所見到的,事實上并非如此,成功者在人群中永遠扮演著“分子”的角色。這就說明,勤奮并不單單意味著盲目地堅持和努力,方向正確的勤奮才能使你更加接近成功!勤奮的雙腳,一定要站在正確的道路上,才能走得更穩健。 微生物學家列文虎克的故事傳遍寰球,堪稱靠勤奮贏得成功的典型例子。他是一個普通的門衛,沒有文化,也沒有顯赫的家庭背景,就憑著對鏡片的鐘愛,未成功前磨了500多個顯微鏡片。如果沒有那份專注,一個門衛是很難被歷史手冊青睞的。專注的前提是靜心。關于如何靜心,不同領域、不同人士都有自己的獨到見解,但說到底,原理和基本方法大致相同。例如,曾國藩有靜坐沉思的習慣,每天都會抽出一點時間來靜坐,旨在反思自身問題、培養自己的注意力。 只懂得勤奮但又想同時做兩件工作的人,注意力渙散的人,到頭來可能一件工作也做不好。從這個意義上來說,為一件事情癡迷,直致成功,是非常幸福的!向所有站在正確的道路上為人生理想而勤奮和堅持的人致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