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我們還要不要記住祖宗?默認分類 2011-04-30 14:52:12 閱讀1 評論0 字號:大中小 訂閱 本文引用自大屯王氏《我們還要不要記住祖宗?》
自改革開放以來,民間盛行修譜之風,不少地區的各家各姓已修了家譜。中國青年報2003年6月12日以粗黑體標題“民間修譜悄然升溫”發表重要文章,將家譜與正史、方志并列為中國史學的三大支柱。這個新提法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信息,表明政府對修譜是允許的,解除了人們對修譜的后顧之憂。當前我國民間不少家族已經修了家譜,或正在準備修譜。但是從全國范圍來看,已有家譜或準備修家譜的人數畢竟是很少的。一部分中老年人和絕大部分年輕人對于修譜沒有想法或認為沒多大必要。如果人們都不修家譜了,這樣下去,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還需不需要繼承?后代子孫對與祖宗先輩血緣親情關系還有沒有必要知曉?如果大家都不知道祖宗是誰,“數典忘祖”的發展趨勢應不應當擔憂? 在中國,有多少家庭有家譜?在中國人中,有多少人上了家譜? 沒有任何人作過這方面的分析統計。但是可以肯定一點,只有少數人家有家譜,大多數家庭沒有家譜,大多數人都沒有上家譜。 由于沒有記載血緣傳承關系的家譜為依據,所以大多數中國人,大多只記得爺爺的名字,而記得曾祖父、高祖父名字的人就更少了。至于能知道曾、高祖父以上祖輩的名字、生平等情況的人則又更少了。這也是當代大多數中國人沒有家譜,傳統觀念淡薄,對比自己高幾輩的血緣親情關系淡薄的主要原因。 在舊中國,家中有譜的多數是家道殷實的人家,那些吃穿都困難的廣大平民百姓普遍都沒有家譜,當然也不排除少數平民百姓也有記載十分簡略的手抄本家譜。 在新中國成立的幾十年以來,家譜一直被當作錯誤的東西遭到否定、排斥,沒有任何一個家族敢于公開新修、續修家譜。在歷次各種運動中,不少家譜都被毀損掉了,十分可惜,十分無奈!因此,冒著極大風險僥幸保存下來的家譜就更是少之又少了。 由于幾十年一直不讓講,不讓修家譜,人們的血緣親情關系越來越淡薄了,大多數人都不知道與自己有直系血緣關系的上幾代祖輩的名字。人們常說:一代親,二代表,三代四代認不到,大概這就是這種狀況的寫照吧。當前這種現狀使得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難以為繼,其現狀令人堪憂。 不少家族的祖輩都認為家譜的編修和續修是一件費時、費錢的大事、難事,因而修有家譜留傳后世的只是極少數人家。不少家族因為無力修譜,留下了一代又一代人的遺憾。加之不少家族由于老譜被毀,而不得不打消續修家譜的念頭,聽任沒有家譜的現狀繼續維持下去。人們不禁要問,家譜作為記載本家族祖祖輩輩血緣傳承關系、家族史實和人物傳記的珍貴典籍,還應不應該傳承下去嗎?當今由于社會的進步和發展,舊時代家族在祖籍地聚居的現象日益減少,人口流動頻繁,進入鄉鎮,進入城市的人越來越多。人們與故土、族人的聯系往來越來越少。這些情況對于廣大沒有家譜的百姓人家來說,對于在城鎮、都市居住的人們來說,他們想過修家譜嗎?想過把家譜修好,讓家譜作為傳家之寶留傳下去嗎? 正因為這么幾十年都不講修家譜,加之修譜難,一般人都認為修譜是一個大家族的事,所以不少家族都沒有想過要把家譜修起來。即使有人想過,也因為修譜不是一件自己家庭想辦就能辦得到的事情而不得不放棄。 鑒于以上情況,那些一直從來沒有修過家譜的家族,那些老譜已遭毀損的家族,就一直不再修譜了嗎?如果一百年、二百年┅┅任其過去,各家各姓也都不再修譜,照此下去,那時人們也仍然只能知道自己的父親、爺爺的名字,其他祖輩則完全不知道。那么從現在起到一千年后,人口將會又繁衍30—40代,而那時的人們也最多只能知道相鄰100多年的祖輩,起碼有800多年的人和事已經不可能了解了!也就是說一千年后的子孫們根本不可能知道自己家族,自己父親、爺爺之上的800多年里幾十代人的所有情況和他們的名字。而這幾十代人中任何人也因為自己不帶頭修譜,那時的兒孫們會因為沒有家譜作依據,而無法知曉父輩以上幾十代人的情況。對這幾十代中的任何一個人來說也會被后來的兒孫們逐代忘卻。想起這些真令人十分難過。自己的名字叫什么?自己的生平簡況是什么?自己是否來過這個世界上,還生育過兒女┅┅后輩成百上千的子孫們又有誰知道自己呢! 難道說,大多數中國人將來都不想修家譜,都不會去修家譜,自己還會有機會還有可能進入家譜嗎?你是誰?我是誰?你和我雖然同是一個姓,但我們是同一個祖宗的兒孫嗎?我們是誰的后代子孫呢?有誰能說得清道得明呢?這一令人寒心的結果,我們現代的人想到過了嗎? 難道這就是人類的歷史?這就是人類的發展史嗎? 國家有史,地方有志,家族有譜是中國史學的三大支柱,要是人們都不修家譜,不將家譜子子孫孫代代相傳,那么幾十年或上百年后,中國史學的三大支柱不是就要缺失一根支柱了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