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腹產后飲食必讀
剖腹產的母親對營養的要求比正常分娩的產婦更高。手術中所需要的麻醉、開腹等治療手段,對身體本身就是一次打擊,因此,剖腹產的母親在產后恢復會比正常分娩者慢些。剖腹產后因有傷口,同時產后腹內壓突然減輕,腹肌松弛、腸子蠕動緩慢,易有便秘傾向,所以,剖腹產后飲食的安排與自然產應有差別,6小時后宜服用一些流質的排氣類食物(如蘿卜湯等),以增強腸蠕動,促進排氣,減少腹脹,并使大小便通暢。易發酵產氣多的食物,如糖類、黃豆、豆漿、淀粉等,產婦也要少吃或不吃,以防腹脹。 排氣是產婦可以進食的信號。當產婦排氣后,飲食可由流質改為半流質,食物宜富有營養且易消化。如蛋湯、爛粥、面條等,然后依產婦體質,飲食再逐漸恢復到正常。術后第一天,一般以稀粥、米粉、藕粉、果汁、魚湯、肉湯等流質食物為主,分6-8次給予。在術后第二天,可吃些稀、軟、爛的半流質食物,如肉末、肝泥、魚肉、爛面爛飯等,每天吃4-5次,保證充足攝入。第三天后,就可以吃普通飲食了,注意補充優質蛋白質,各種維生素和微量元素,可選用主食7-8兩、牛奶250-500ml,肉類3-4兩、雞蛋1-2個、蔬菜水果1-2斤、植物油30克左右,這樣方能有效保證乳母和嬰兒的營養充足。 剖腹產后飲食禁忌 其實各地方習俗不一,如有人說剖腹產月子期間不能吃鯽魚,但在醫生看來,鯽魚含有豐富營養,產婦是可以吃的。所以,新媽媽們不必給自己太大心理壓力。 1、盡量不吃反季節的蔬菜水果,因為反季節的蔬果營養含量比當季的要差一些,另外也避免因反季節的蔬果含有催熟劑等東西,經由哺乳影響寶寶健康。 2、哺乳的媽媽注意:韭菜、麥芽(包括含麥芽的食物,如巧克力)等食物有回奶的作用,最好不要吃。使寶寶過敏的食物,如橙子、洋蔥等會引起寶寶拉肚子、脹氣,另外,媽媽還要多觀察寶寶皮膚上是否出現紅疹,避免吃后會造成寶寶過敏的食物。 3、坐月子期間,產婦盡量控制鹽的攝入,如咸菜、梅干等腌制類的東西少吃,以免出現產后水腫。 4、剖腹產后飲食上所有食物和飲料,最好都要吃得溫熱,包括水果,建議用熱開水溫一下再吃。 剖腹產后第一周飲食安排 1.剖腹產后第一周飲食原則:以清除惡露、促進傷口愈合為主 剖腹產術后約24小時,胃腸功能才可恢復,待胃腸功能恢復后,給予流食1天,如蛋湯、米湯,忌食牛奶、豆漿、大量蔗糖等脹氣食物。腸道氣體排通后,改用半流質食物1-2天,如稀粥、湯面、餛飩等,然后再轉為普通飲食。 ·最初可以雞湯、肉湯、魚湯等湯水類進補,但是不可加酒。(務必把湯面上的肥膩油脂撇去) ·豬肝有助排惡露及補血,是剖腹產產婦最好的固體食物選擇。 ·甜點也可以幫助排除惡露。 ·子宮收縮不佳的產婦,可以服用酪梨油,幫助平滑肌收縮、改善便秘。 ·魚、維他命C有助傷口愈合。 ·因失血較多,產婦宜多吃含鐵質食物補血。 ·藥膳食補可添加黃耆、枸杞、紅棗等中藥材。 四點不宜: ·術后24小時內禁食蛋類及牛奶,以避免脹氣。 ·避免油膩的食物。 ·避免吃深色素的食物,以免疤痕顏色加深。 ·避免咖啡、茶、辣椒、酒等刺激性食物。 2.剖腹產后第一周坐月子食譜推薦(點擊食譜名稱進入具體做法) 素燉品(適量香菇、蓮子、紅棗、枸杞、山藥,加米酒水燉至酥爛。以上材料可單獨使用,也可一起使用。) 剖腹產后第二周飲食安排 1.剖腹產后第二周飲食原則:以防治腰酸背痛為主 收縮子宮與骨盆腔,著重腰骨復原、骨盆腔復舊,促進新陳代謝,預防腰酸背痛,也是產后瘦身的主軸,主要增強骨質和腰腎的功能,恢復骨盆。食物部份與剖腹產后第一周相同,新媽媽可以參考第一周的月子食譜推薦,藥膳部份則改用杜仲,可以加杜仲茶作飲料喝。 2.剖腹產后第二周坐月子食譜推薦(點擊食譜名稱進入具體做法) 蔬菜類(補血,防治便秘) 杜仲茶(利于盆骨恢復) 剖腹產后第三周-第四周飲食安排 1.剖腹產后第三周-第四周飲食原則:滋補調養 剖腹產后第三周和第四周,產婦可以開始進補,補充營養、調養體力,補血、理氣,預防老化,幫助女性恢復肌膚的光滑與彈性。經過第一周的“排泄”及第二周的“收縮”后,第三周起可以開始吃調理產后體力最佳的調養品和進行催奶。 ·膳食可開始使用酒。 ·食物部份與第一周相同,可以增加一些熱量,食用雞肉、排骨、豬腳等。 ·口渴時,可以喝紅茶、葡萄酒、魚湯。 ·藥膳食補可用四物、八珍、十全(冬日用)等中藥材。 2.剖腹產產后第三周-第四周坐月子食譜推薦(點擊食譜名稱進入具體做法) 剖腹產后坐月子每日餐單推薦 上面雖然給出剖腹產后月子食譜推薦,可有些媽媽還是不清楚每天的飲食具體應該怎么安排。不用慌,剖腹產后每日飲食餐單推薦,讓產婦每一天都有均衡營養的飲食。產后頭三天不能吃油膩的東西,一定要清淡,因為這時乳腺管未打開,吃了大補的東西奶會堵在乳房中出不來,這時寶寶吃的少,吸吮力也小。具體的安排請點擊剖腹產后坐月子每日餐單推薦,希望各位新媽媽都能度過健康營養的月子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