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名醫治無菌性尿頻(肝郁氣滯)方: 處方:柴胡9克,枳殼、川芎各10克,白術、陳皮、香附各12克,車前子、白芍各15克,茯苓20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劑。 功效主治:疏肝理氣。無菌性尿頻即排尿不適綜合征,屬尿道綜合征的一部份,特點為無細菌性因素出現的尿頻、尿急、尿痛癥狀,且尿頻、尿急、尿痛癥狀輕微。小便常規檢查及小便培養均呈陰性。本病病因未明,可能與焦慮性精神狀態、尿路局部過敏或尿路動力學功能異常有關。 本方用于治療無菌性尿頻,中醫辨證屬肝郁氣滯型。癥見情志不暢則小便頻數加重,脅肋不適,舌質紅,苔薄白,脈弦。
四川名醫治無菌性尿頻(濕熱下注)方: 處方:黃柏、蒼術各10克,瞿麥12克,白芍15克,茯苓、滑石各20克,金錢草、苡仁各30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劑。 功效主治:清熱祛濕。用于治療無菌性尿頻,中醫辨證屬濕熱下注型。癥見小便頻急不爽,小便黃,小便時可有輕微的灼熱疼痛感,可伴有小腹及腰部酸脹不適感,舌質紅,舌苔黃膩,脈滑數。
四川名醫治無菌性尿頻(氣陰兩虛)方: 處方:黨參、茯苓各20克,白芍、旱蓮草各15克,石葦、白術各12克,陳皮10克,升麻8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劑。 功效主治:益氣滋陰。用于治療無菌性尿頻,中醫辨證屬氣陰兩虛型。癥見小便頻數,乏力,自汗,口干,舌質紅嫩,舌苔薄,脈數而弱。
四川名醫治無菌性尿頻(脾腎兩虛)方: 處方:黃芪30克,茯苓20克,澤瀉18克,生地、山藥、白術、杜仲各15克,陳皮10克,石葦、山萸肉、懷牛膝各12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劑。 功效主治:補腎健脾。用于治療無菌性尿頻,中醫辨證屬脾’腎兩虛型。癥見小便頻數,伴神疲乏力,腰酸脹痛,畏寒,舌質淡,舌苔薄白,脈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