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文章
發文工具
撰寫
網文摘手
文檔
視頻
思維導圖
隨筆
相冊
原創同步助手
其他工具
圖片轉文字
文件清理
AI助手
留言交流
善良 (教案)1
類型:高二教案 加入時間:2006年9月9日12:54
6 善良 (教案) 王蒙 教學目的: 一、 掌握文學常識,學習掌握對比論證法。 二、 理清文章的結構層次,體會文章論證的嚴密。 三、進行善良教育,在生活中信守與人為善的原則。 教學重點:1、對比論證法的運用及作用。 2、認識善良的意義,在生活中信守與人為善的原則。 教學難點:對生活中有些現象的認識。 教學安排:二教時 第一教時 教學內容與步驟: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你們聽過農夫與蛇的故事嗎?哪位同學能說說這個故事?這個故事說明了什么?對,農夫因為善良反而送了自己的性命。同學們,你們對此有什么看法?好,現在我們來看看文學家王蒙對此是怎么看的? 二、板書課題,解題并介紹作者: 1、善良:心地純潔,沒有惡意。 2、簡介作者: 王蒙,當代作家,河北南皮人,生于北平。上中學時參加中共領導的城市地下工作。1948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50年從事青年團的區委會工作。1953年創作長篇小說《青春萬歲》。1956年發表短篇小說《組織部新來的年輕人》,由此被錯劃為右派。1958年后在京郊勞動改造。1962年調北京師范學院任教。1963年起赴新新疆生活、工作了16年。1978年調北京市作協工作。后任《人民文學》主編、中國作協副主席、中共中央委員、文化部長、國際筆會中心中國分會副會長等職。這時期有長篇小說《活動變人形》《暗殺—3322》《季節三部曲》(《戀愛的季節》《失態的季節》《躊躇的季節》);中篇小說《布禮》《蝴蝶》《雜色》《相見時難》《名醫梁有志傳奇》《在伊犁》系列小說;小說集《冬雨》《堅硬的稀粥》《加拿大的月亮》;詩集《旋轉的秋千》;作品集《王蒙小說報告文學選》《王蒙中篇小說集》《王蒙選集》《王蒙集》;散文集《輕松與感傷》《一笑集》等。其中有多篇小說和報告文學獲獎。作品被譯成英、俄、日等多種文字在國外出版。王蒙的作品反映了中國人民在前進道路上的坎坷歷程,他也由初期的熱情、純真趨于后來的清醒、冷峻,而且樂觀向上、激情充沛,并在創作中進行不倦的探索和創新,成為新時期文壇上創作最為豐碩、也最有活力的作家之一。 三、速讀課文,把握文章內容,并理清文章結構層次。 全文共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1—4):針對社會生活中善良似乎過時,善良被看作愚蠢的情況,提出自己的思考。 第二部分(5—11):闡述自己對善良的理解與認識,并把善良與兇惡作對比,強調了善良的力量與作用。 第三部分(12):重申自己喜歡善良,相信國人會變得越來越善良。 四、分析第一部分: 閱讀第一部分,思考回答下面問題: 1、當今社會的人對善良有哪些看法?他們的根據是什么? 2、作者針對這種情況,他提出了什么觀點? 學生討論分析第1、2兩題,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作簡要的板書。(板書見下頁) 3、“善良似乎是一個早就過了時的字眼。在生存競爭中,在各種各樣的人際關系中,利益原則與實力原則似乎早已代替了道德原則。”你對這句話是怎樣理解的? 提示:利益原則,即在人際關系中奉行對自己有利的原則;實力原則,即在人際關系中奉行展示自己實力的原則,逞強欺弱就屬于此類。這句話提示了現實生活中的一些不正常的嚴酷的現實,發人深思。生存競爭是一種優勝劣汰的過程,有實力者往往戰勝軟弱者,而且為了追逐最大的利益,往往不顧一切,不損人利己,甚至踐踏道德。但句中的“似乎”表明這些現象不是普遍的絕對的,而作者也相信道德原則并未完全被代替,這是他立論的基礎。 下面摘引余秋雨先生的幾段話幫助同學們理解:“古希臘的亞里士多德和德謨克里特把善良看成人類原始倫理學的起點,而中國的孔子、孟子則把仁與人為善作為全部學說的核心。幾千年過去了,羅素通覽了全人類的生存實踐后仍然以這樣一句話做概括:善良的本性在世界上是最需要的。……但奇怪的是,這樣的聲音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并不響亮,甚至在文化話語中也越來越黯淡。打眼看去,書架上成排成疊的書籍似乎都在故意躲避,都在肆肆洋洋地講述雄才大略、鐵血狼煙、新舊更迭、升沉權謀、古典意境、雋永詞章、理財門徑、生存智慧,卻很少說到善良……歷史的這種要求也滲透到了日常生活的各個領域。大家都希望成為強者,崇拜著力量和果敢,仰望著膽魄和鐵腕,歷來把溫情主義、柔軟心腸作為嘲笑的對象。善良是無用的別名,慈悲是弱者的呻吟,于是一個年輕人剛剛長大,就要在各種社會力量的指點下學習如何把善良和慈悲的天性一點點洗刷干凈。男人求酷,女人求冷,面無表情地像江湖俠客一般走在大街上,如入無人之境。哪一座城市都不相信眼淚,哪一扇門戶都拒絕施舍和同情;慈眉善目比兇神惡煞更讓人疑惑,陌生人平白無故的笑容必然換來警惕的眼神……”(《關于善良》)利益、實力成為人們的首選,善良、道德受到冷落,社會向何處去,人類向何處去?現實催人警醒。 五、布置作業 第二教時 教學內容與步驟: 一、檢查作業 二、閱讀第二、三部分,完成下列問題: 1、對善良的評價是一個古老的話題,王蒙對善良的議論有哪些新意? 答案可允許不一,旨在引導學生把握作者的觀點。 如:①善良與兇惡相對善良是稚弱的,常常敗于兇惡手下,但善良每敗一次就把自己弘揚一次。 ②多數情況下,善良之不為惡非不能也,是不為也。 ③即使自以為百分之百地代表著真理和正義也不應該濫惡。 ④善是人類和社會進化所必需。 ⑤相信國人會愈來愈善良。 ⑥善良才能把精力集中在有建設性的有意義的事情上,善良才能擺脫沒完沒了的惡斗與自我消耗。 2、反復咀嚼下面幾段話,理解其深刻的含義,想想為什么。 ①善良也是一種智慧,一種遠見,一種自信,一種精神力量,一種精神的平安,一種以逸待勞的沉穩,一種文化,一種快樂,一種樂觀。 明確:這句話是對善良的性質的較全面的概括,它從不同的角度提示了“善良”的深層含義。這句話闡釋了作者在上文論述善良在與兇惡作戰的過程中盡管常敗,但每敗一次就把自己弘揚了一次的觀點的原因。 ②事情往往是這樣;小孩子是善良的,真正參透了人生與世界的強大的人也是善良的,而一瓶子不滿半瓶子晃蕩的人最不善良。 明確:這句話是扣緊首句“善良可以與天真也可以與成熟與超拔聯系在一起”展開的具體闡述。小孩子天真,不諳世事,不知人世險惡,所以善良;真正參透了人生與世界的強大的人因成熟、超拔,不會濫用權力,所以也善良。 3、請找出課文中的對比論證,并說說運用對比論證有什么好處。 對比的運用: 對比:是將兩種性質不同或有差異的事物進行比較或對照,從而證明自己論點正確的方法。 集中在第5、8、11段。 把善良的稚弱與兇惡強大比,把善良處于不設防不抵抗的地位與兇惡會毫不猶豫地施出毒手比,把善良有所不為與兇惡無所不為比,把善良常敗而兇惡常勝對比;兇惡每“戰勝一次善良就把自己壓縮了一次,善良每敗于兇惡一次,就把自己弘揚了一次;小孩子是善良的,真正參透了人生與世界強大的人也是善良的,一瓶子不滿半瓶子晃蕩的人最不善良;惡人常常四面楚歌,如臨大敵……善良者微笑著面對現實…… 好處:通過對比,好壞、是非就分明了,能夠突出事物的本質,更好地說明問題,增強說服力。 三、 文中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 文中運用了排比、對比的修辭手法。 1、排比:文章中大量使用了排比的語句,排比句從不同的角度闡述了作者對“善良”的理解,也引起讀者對“善良”的廣泛而深入的思考。如: “然而人們還是喜歡善良,歡迎善良,……善良才能天下太平。” 第一組排比,層層深入地表現了人們對善良的態度,由“喜歡”到“向往”,迫切之情溢于言表。第二組排比,充分展示了善良的功能作用,由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到做事處世,小至個人,大至社會,有善良才有幸福,有善良才能天下太平。“……才(有)能……”的句式盡管前面沒有用“只有”,表示善良是唯一的條件,但也強調了善良是幸福、和平……天下太平的重要條件。 2、對比:為了突出“善良”,作者在文中多處把“善良”與“兇惡”作對比。如: “善良與兇惡相對的時候,前者顯得……善良常敗在兇惡手下。” “兇惡每戰勝一次善良就把自己壓縮了一次,因為它宣告了自己的丑惡。善良每敗于兇惡一次,就把自己弘揚了一次,因為它宣揚了自己的光明。” 說明:前一段的對比,擺出了生活中常見的現象,兇惡是強大的,無所不為的;善良是有所不為的,常常敗于兇惡手下。并且分析了其中的原因,兇惡有各種各樣的武器,施毒手時毫不猶豫。這種情況人們大多有親身經歷,很容易認同,但往往會生出不平之心,有的人甚至因而放棄善良。 后一段對比,闡述了作者自己的看法。“兇惡每戰勝一次善良就把自己壓縮了一次”,“善良每敗于兇惡一次,就把自己弘揚了一次”。見解獨特,醒人耳目。這是作者根據自己坎坷的生活經歷悟出的哲理,它能幫助人們解開心頭的郁結,更堅信善良,堅守善良。 四、 總結全文,歸納中心思想。 中心思想:文章針對善良這一美好的品德受到冷落這一現實,引導人們反思自己的處世行事原則,揭示了惡人的可悲下場,肯定了善良的價值,認為善良是人和社會進化所必需,應該受到歡迎、被重視、被弘揚。
來自: 海燕蒲圖書館 > 《職教語文教案》
0條評論
發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善良>> 教案
我們以對待毒蛇和惡狼的態度對待過的人中,有多少是真正的毒蛇和惡狼?以對待毒蛇或惡狼的態度對待并非毒蛇惡狼的人,我們成了什么?3....
人的善良來自干凈的心底
善良是人的優點,但沒有原則的善良容易縱容別人的缺點;善良有時也是錯 …善良可以拯救正在墮落甚至腐爛的軀體,善良可以挽救正在沉淪甚...
大堰河
引起回憶----介紹我與大堰河的關系大堰河生前家務繁重,疼愛乳兒含淚別離,貧富對比生活勤儉,寬厚善良愛兒好夢,美麗心靈大堰河死后死后凄苦,一生悲涼殯葬之薄,悲慘寫照家人遭遇,悲劇命運直接贊美----呈給...
《過秦論》教學實錄
可從句子在語言表達上的特色和效果來回答生:有席卷天下、包舉宇內,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你讀一讀,讀出氣勢來)(四個動賓短語組成排比句,說明秦孝公有兼并天下的野心,增強氣勢)師:文中...
讓你的作文語言“靚麗”起來公開課教案
讓你的作文語言“靚麗”起來公開課教案。讓你的作文語言"靚麗"起來公開課教案。教學目標:體味優美語言的魅力,掌握塑造語言美的方法。(學生交流)文采飛揚是其一大特點,整散句交錯使用,&...
李清照《一剪梅》教案
李清照《一剪梅》教案。導入 ->作者介紹 ->詞體介紹 ->字詞釋音、釋義 ->朗讀,之后老師范讀,再之后學生集體讀、整體感受感知->聽鄧麗君《一剪梅》歌樂,引入情景->疏通、鑒賞 ->...
【我是小作家】王蒙《秋 天》
【我是小作家】王蒙《秋 天》作者:王 蒙。【內蒙古阿左旗第八小學六年級4班】秋天是一個奇妙的季節,處處透著童話般的美麗氣息,處處飄...
《狼和小羊》教案
《狼和小羊》教案。師小結:剛才那幾位同學都說得很好,課文講的是一只狼想吃小羊,三次找碴兒,最后撲向小羊的事。過度:多懂禮貌的小羊啊,盡管小羊這么尊重狼,可是狼還是不放過它,看看第二次狼又...
高中語文《致橡樹》優秀教案教學設計
高中語文《致橡樹》優秀教案教學設計 高中語文《致橡樹》優秀教案教學設計 發布者: 張慈麗一、教學目標:而此刻,我們還將與一株美麗的木棉相逢,傾聽一位不平凡的女性發出的愛情宣言致橡樹。也有人...
微信掃碼,在手機上查看選中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