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一,隨著代表著世界五大洲的5名不同國籍、不同膚色的大學生在清華大學共同點燃深圳大運會圣火,即將在深圳舉行的第26屆大運會的序曲正式奏響。5月4日本屆大運會倒計時100天之際,深圳大運會火炬接力也將在北京大學正式開跑。在經歷了無比倫比的北京奧運會之后,所有人又能見證也許將是歷史上最盛大的一屆世界大學生運動會。 規模將創世界之最 盡管離8月12日深圳大運會開幕的時間還有100來天,但現在就可以確定本屆世界大學生運動會規模將超過以往所有25屆,成為歷史參賽人數最多的大運會。根據最新的報名情況來看,今年8月份的時候,將會有超過180個國家和地區的1.2萬到1.3萬的大學生來參加這個比賽。此外,本屆大運會24大項、306小項的設置,也讓深圳大運會的規模輕松地成為歷史第一。 深圳大運會組委會執行局副局長趙廣華表示:“作為承辦城市,深圳代表中國舉辦大規模賽事,在目前的沖刺階段,深圳正是舉全市之力,希望運動會能夠體現到中國作為改革開放、青春時尚年輕城市的特點。”本屆大運會的核心理念被定為“從這里開始,不一樣的精彩”,主辦方也是希望借此來體現深圳改革開放、青春時尚的特色。 中國速度讓世界相信 就在兩周之前,超過50個國家和地區的300多名大運會代表團團長和官員來到深圳。從聽取組委會報告,到參觀大運會場館設施,代表團團長們對深圳大運會的籌備工作進行了全方位的考察。深圳讓人嘆服的籌備進度讓各代表團團長感嘆不已。 “我從來沒有在世界上其他地方見到過這些設計,深圳的場館簡直就是一件件藝術品”。曾經多次來到中國的美國大運會代表團團長加里在參觀了深圳為大運會新建的體育場后感慨,深圳不愧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命名的“設計之都”。伊朗代表團團長阿薩迪·哈桑則認為深圳大運會能達到創紀錄的規模取決于“中國速度”,他表示:“這不是我第一次被‘中國速度’所震撼,2001年當我參加北京大學生運動會時,我就對中國人的勤勞和高效印象深刻,相比10年前,深圳如今的速度更加驚人。” 深圳特點就是年輕 自從深圳市2007年贏得大運會主辦權之后,就一直沒有停止過籌備的步伐。如今面臨即將到來的一個個重要時間節點,評判之前籌備工作最有發言權的人莫過于國際大體聯秘書長艾瑞克·森超。在他看來,深圳區別于世界上任何一個主辦城市的最大特點就是年輕。 “我觀摩過2001年的北京大運會,也親歷過2009年哈爾濱冬季大運會,更不用說北京奧運會的成功舉辦是如何震撼了我,所以我對于中國舉辦大賽的能力毫不懷疑。深圳的硬件很棒,這點毋庸置疑”,但艾瑞克同時表示:“可大運會不是奧運會,它是青年人的盛會,來的也都是年輕人。深圳大運會是否成功,要看他們怎么評價。而深圳最大的優點恰恰就是年輕,這座城市特別富有活力,變化特別快。”(本報記者 羅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