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其羨慕別人,不如自己追求 與其羨慕別人,不如自己追求。這句話是我的一個同學告訴我的,我覺得很有道理。同時這句話也給了我很大的鼓勵!羨慕別人不如自己堅強起來,與其坐著羨慕別人,不如站起身來追求夢想。羨慕別人所得到的,不如珍惜自己所擁有的。 你羨慕別人的同時,說不定別人還在羨慕你呢!還羨慕你們年輕有魅力,你們工作,你們充實…… 看那些人前風光,人后悲傷的人。所有的事情都是有二面性的。你羨慕她們的時候,或許她們也在羨慕你! 當我們自己不在攀登也沒有對別人的攀登給予足夠的注視時,我們對那些已到達了比自己所處的位置高得多“山頭”的人,就開始了羨慕的心理,羨慕那上面的人能耐非凡,羨慕他們運氣太好,羨慕他們有了一切。于是在這種仰視中我們忘記了攀登,忘記了我們也該有自己的夢而不該自我貶低,忽視了自己其實也能夠實現自己的夢。 你羨慕那些比自己能力強,做了老板的人,但卻不了解他們心目中還有比自己更強、更好的人。這種羨慕只是對他們的一種誤解而已。 不少人總有一種錯覺,以為只要一到了自己所向往的目標狀態,就一定無比快樂,沒有了任何苦惱。比如你認為,自己只要考上名牌大學了,就前途一片光明,就會從此就走上了人生的坦途。這就如同很多沒有錢的人,認為自己一旦有了錢,就可以萬事如意,沒有煩惱了。但是,讓我們看一下真正的事實。就拿美國人來說吧,眾所周知,他們經濟比我們富足得多,那就此推理,歐美那些物質生活高度發達的國家應該人人都與憂慮無緣。可就事實而言,美國每年都有一千一百萬人患上抑郁癥── 一種對生活失去興趣、對前途感到悲觀失望、自我評價過低的心理病。這說明在美國這樣一個物質生活水準相對較高的國家,如果沒有一種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和相應的行為努力,照樣也煩惱。 在人的生命中,追求是無邊的,沒有終極的目標,因而也就沒有到頂的快樂。假若我們對過程失去了興趣,那么我們也將難以尋求到人生的快樂。 因此,我們應該把成功與幸福定義為一個過程,一個不斷發展、不斷體驗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不斷證明自己、發現自己、創造自己,使我們切切實實地在體驗著人生。特別是重視了過程和進入了過程之后,就會帶來一系列大大小小的結果,而每一個結果又會衍生出一個更高、更有激發力與吸引力的目標的新過程來。就這樣走著走著,忽然有一天你會發現,原來那些羨慕已久、覺得高不可攀的目標,現在竟然已在腳下。對你而言,與其在那里羨慕別人的成功,不如自己去努力實現夢想。 我們雖然沒有大筆的錢可用、沒有顯赫的地位可以炫耀、沒有大房和別墅、也沒有更多的時間去休閑。但我們年輕,我們有的是時間!時間可以改變一切,只要我們肯努力!肯為我們的夢想去奮斗,終有一天夢想會實現的。 有一天,自己在工作上受氣了,跑回家和老爸訴苦。他說:“你只見樹木不見森林,你的痛苦都是無謂的”。我當時對這些說法抱以不屑的態度。甚至有點氣憤,本想著他會安慰我二句呢!結果換來得卻是一句冷冷的話語。 后來我明白了!“真正沒有遺憾的人生,是每一個年齡就做那一個年齡該做的事情,不著急也不落后,接受自己的年齡,也接受這個年齡的愚昧,限制和快樂,這是最理想的生活”。“上帝也不過是曾經在地獄中走了最長的路,掙扎得最艱難得哪個人。每個人都可以獲得自己的天堂”。“當困難和挫折到來時,應平靜的面對,樂觀的處理,人不能決定生命的長度,但可以擴展其寬度。在生命找不到出路時,更要退后一步,觀照全局”。 我開始認真反思問題,尋找內心的平衡,老爸又說了一句話給我:“人逢亂世,一定要胸襟開闊,樂觀”。那時候起,我開始注重內心快樂情感的暗示和培養,心情慢慢好轉,就好像烏云慢慢散去一樣。眼睛里看到的就是希望和藍天。有了“看月缺是畫,看月園是詩,看日上是燦爛,看日落是浪漫”的心境。 雖然現在的生活并非全部一帆風順,畢竟我們處在一個變革的時代,但是,面對如今的工作生活中時時遇到的困難,就可以平靜地思考和解決,再也沒有亂了陣腳,外界的變化已經無法侵擾我內心的平衡。 羨慕自己吧:春看桃、夏看柳、秋觀菊、冬賞梅的日子,盡管有酸甜苦辣但可以如此地享受生活,就是幸福。幸福感來自與自己的內心。 羨慕別人不如自己追求。既然我已經開始反思自己的思想,這些警句就進了我的眼里:“在生與死之間,有一段美好的征程,叫做生活。這一段神奇的旅行,它應該充滿了夢幻、想象、現實和領悟。生命是一條單向車道,你永遠不可能再次跨過相同的風景。那么你就應該全身心地去享受生活,這就是快樂的真諦”。我們永遠不可能再次跨過相同的風景?就好比我們過了今天,還會有嗎?沒有了。 當你真正退而結網了,相信,你會發現,其實自己的優勢,自己也是很棒的。那個時候,你的心靈將灑滿陽光,而不是自怨自憐。所以我們羨慕別人不如自己追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