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的觀察力敏銳,想象力豐富,可塑性強,是發展想象力和創造力的關鍵期。七巧板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發明的一種拼板玩具,它能夠使兒童學會人類獲得知識的基本方法──觀察,這對培養兒童的智力,發展兒童形象思維和創造精神起著獨特的促進作用。在數學課堂教學中運用七巧板游戲進行教學,可以使學生感受到學習數學是一種有意思的事情,從而愿意學習數學;并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培養學生豐富的想象力;進而通過把物體重新組合成各種形狀以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一、運用七巧板游戲激發學生的創作興趣 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兒童對某件事情發生興趣,他們會感到興奮、愉快;如果沒有興趣,他們會產生厭惡、痛苦、煩悶等消極的情緒,興趣是學生從“要我學”向“我要學”轉變的最有效的催化劑。在課堂教學中運用七巧板游戲進行教學,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培養學生豐富的想象力。在學習了數的認識和寫法后,我運用七巧板在黑板上拼出了阿拉伯數字“1”,并鼓勵學生發揮想象力,大膽拼擺出其他數字,學生開動腦筋,主動地投入到教學活動中來,拼出了“2”“3”“4”等許多數字。在游戲中加深了對數字的認識,不僅鞏固了所學的數學知識,同時也增加了數學的學習情趣,使學生充分體會到數學學習的樂趣,提高了數學學習的綜合運用能力。 另外,小學生有比較強烈的自我發展意識,對“有挑戰性”的任務很感興趣。在課堂教學中,利用七巧板游戲,可以給學生提供經歷“做中學”的機會,通過進行探究性、開放性的研究,使他們能夠在活動中表現自我,從而感覺到數學學習是一種很重要的活動。 二、運用七巧板游戲培養學生的想象力 激發學生求異思維是課堂教學不可缺少的訓練環節。七巧板對數學教學有一定的價值,可以用它進行認識圖形的訓練,增強學生的注意力,鍛煉識別圖形的能力,并可以通過思維、想象組合出各種千變萬化的圖案。在“認識物體和圖形”一課,學生們已初步對“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形”或多或少地了解了一些,有了初步的感性認識。運用七巧板游戲,鼓勵學生以各種不同的拼湊法拼搭出各種形象圖案,讓學生在操作中進行“再創造”,培養豐富的想象力。七巧板的拼擺需要在“巧”字上下功夫。擺同樣一個物體,拼擺的方法不一樣,效果也就不一樣。學生用這七塊模板有的拼成了幾何圖形,如三角形、平行四邊形、不規則多邊形;有的拼成了各種具體人物形象,如跑步的人、跳舞的人、坐著的人、游戲的人等;有的拼成數字、漢字、字母等;有的拼成動物,如兔、貓、狗、馬、鳥等;有的拼成多種物體,如房屋、橋、寶塔、燈塔、花草、樹木及日常用具,等等。課堂上學生始終樂此不疲,興趣盎然。整個教學過程充滿情趣,學生在趣中悟,樂中學。七巧板成為了學生動腦動手的“智慧板”。通過七巧板游戲,可極好地發展學生的想象力,鍛煉學生思維的敏捷性與靈活性。 三、運用七巧板游戲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 空間觀念是在發展過程中逐步形成的。一般來說,小學低年級的學生要積累一些空間與圖形方面的知識經驗,往往需要借助與生活有關的具體情境來認識和把握與空間觀念有關的內容,因此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利用七巧板游戲通過觀察、操作等活動對學生形成空間觀念具有重要意義。學生在游戲中可以通過觀察、分析、獨立思考、合作交流等方式,從形狀、特性、方位、關系等多種角度認識事物。在這個基礎上,通過分解、變換、運動以及確定方向和位置等諸多手段使學生更全面地感知和體驗周圍事物,理解空間,把握空間,將直觀和抽象進一步相互融合,并逐步產生演繹和論證的需要,在發展的過程中形成空間觀念。 四、運用七巧板游戲實現合作學習 教師通過讓學生分組學習,可以將大量的時間留給學生親身實踐、探討,促進學生之間有效的溝通。七巧板作為一種游戲的工具,可以一人玩,也可以幾個人一起玩。課下,我經常組織學生進行簡、繁拼擺圖譜比賽,并將學生分為幾個小組,要求他們互相幫助,共同完成游戲,學生們齊心協力以各種不同的拼湊法來拼搭成了千變萬化的形象圖案,使每個學生都能體驗成功的喜悅和獲得參與活動的樂趣感受到集體的溫暖。 五、運用七巧板游戲促使學生手腦并用 小學生的思維具有直觀形象性,即根據事物的外部特征認識事物,從感觀把握事物的形狀、特點,捕捉周圍事物的形象。七巧板強調“巧”用七塊幾何圖形,拼成完整的物體圖形它可以加強小肌肉鍛煉,使動作協調,注意力集中,鍛煉視覺、聽覺,激發思維活動等。七巧板能給小學生帶來游戲的快樂,使他們增長智慧,心靈手巧。 在課堂教學中,運用七巧板游戲,能夠使學生學會人類獲得知識的基本方法──觀察,這對培養他們的智力,發展其形象思維和創造精神起著獨特的促進作用,同時也能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培養學生掌握和運用知識的態度和能力,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充分發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