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何小P/文 如何回顧滾石的30年?在如今這個流行音樂分眾極度分裂的時代,每個人都會有截然不同的角度和切入點。其實回望滾石的軌跡,不僅只有那些流行歌曲的藝術價值和商業成績,更應慶幸其中包含了幾代人的共同記憶。 ![]() 1981年 吳楚楚 潘越云 李麗芬《三人展》 潘 越云、李麗芬、吳楚楚的合輯《三人展》,卡帶發行于1981年5月。《三人展》是滾石發表的第一張音樂作品,標志著是滾石唱片的開始。以合輯形式推出三位 歌手,實際上是滾石的試水做法。其后,滾石根據市場反映簽下潘越云,同年12月由吳楚楚擔任制作,推出阿潘首張個人專輯《再見離別》。不過1981年滾石 唱片成立后,開始打響名號的作品是羅大佑為張艾嘉制作的《童年》。 ![]() 1982年 羅大佑《之乎者也》 羅 大佑首張專輯《之乎者也》,一經推出在臺灣歌壇引起轟動。一方面,《之乎者也》從音樂形式和內容上,羅大佑創造了許多突破性、時代感的作品,《鹿港小鎮》 不避諱談及時事問題,《光陰的故事》則感動好幾代樂迷傳唱至今。另一方面,在形象上,當時還比較保守的臺灣演藝圈,從未有過類似羅大佑的歌手——“卷發、 蟆鏡、一身黑”。在羅大佑之前,大眾認為歌星應該像李建復或費玉清那樣唱歌,羅大佑則是咬字不清、走調。年長樂迷會認為羅大佑是異類,而年輕樂迷會覺得羅 大佑很稀罕。同年,潘越云憑借《天天天藍》專輯,讓更多人知道了她。專輯封面上潘越云的白色連衣裙,則是張艾嘉特地借給阿潘的,封面攝影師則是杜達雄。 ![]() 1983年 羅大佑《未來的主人翁》 羅 大佑“黑色時期”的巔峰之作。專輯里《亞細亞的孤兒》《現象七十二變》《未來的主人翁》,是羅大佑分別獻給臺灣歷史、現代和未來的三部曲,有著巨作的氣 魄,引起空前的反響。羅大佑對80年代的臺灣樂壇有開拓性意義,讓當時的音樂人開始注重歌曲的“人文關懷”。滾石當時率先使用唱片企劃的概念為專輯做宣 傳。羅大佑的宣傳策略幾乎不上綜藝節目,不會跟其他人站在一起回答一些很笨的問題、玩游戲。他只會上少數幾檔電臺節目,只跟他看得起的主持人打交道。雖然 他比其他歌手曝光率少,但卻占據了很多藝文版面。 ![]() 1984年 李建復《夸父追日》 李建復是臺灣民歌運動的代表人物,他是《龍的傳人》原唱、王力宏表舅。1984年,滾石發行李建復《夸父追日》專輯,內容取材中國傳統,形式則是流行音樂。幕后參與的音樂人包括李泰祥、陳揚、范宗沛、陳志遠、李壽全。在《夸父追日》專輯里,他們實驗將民樂與流行樂做融合。 ![]() 1985年 張艾嘉《忙與盲》 張 艾嘉與羅大佑合作《童年》取得巨大成功后,《忙與盲》專輯完全交由李宗盛打理。《忙與盲》企劃頗具創意,李宗盛讓張艾嘉在唱片里演戲,整張專輯像一出音樂 劇。如果說羅大佑式的人文關懷帶有犀利、叛逆的色彩,那在李宗盛的音樂里,人文關懷則是通過緊扣生活、情感來引起共鳴。因此《忙與盲》專輯除了戲劇性、畫 面感,也很有生活氣息。《忙與盲》“臺灣百佳流行唱片”排在第19位,是張艾嘉排名最靠前的專輯。 ![]() 1986年 潘越云《舊愛新歡》 與滾石簽約后,潘越云以每年至少兩張專輯的速度發片,推出《舊愛新歡》時,潘越云已儼然成了“滾石首席唱將”。《舊愛新歡》由李宗盛擔任制作人,在臺灣歌手還不盛行到國外錄音的當時,滾石安排潘越云一行人遠赴洛杉磯錄音,引起不小關注。同年,滾石將崔健的音樂帶入臺灣。 ![]() 1987年 合輯《快樂天堂》 1987年,臺北市立動物園(又名臺北動物園)要從圓山搬到木柵,滾石為紀念此事推出《快樂天堂》合輯,動員了旗下幾乎所有歌手。擔當合輯制作人的王新蓮和鄭華娟,回憶起整個浩大的工程,曾開玩笑說:“連最難搬家的長頸鹿都搬了,唱片文案還沒寫出來。” 最終《快樂天堂》感動了全臺灣,從小朋友到成年人都會唱,成為臺灣社會純真時代的標志。“滾石愛你 永志不渝”的口號也響徹全臺。同期滾石唱片還有兩句響亮口號“我在滾石 我很重要”和“加入滾石 創造歷史”。 ![]() 1988年 齊豫《有沒有這種說法》 齊 豫與滾石的合作像一場華麗的夢境。每張專輯都有詩般的詞句,媲美古典樂、西洋老歌的旋律線條,以及低調又大膽的創新。例如《有沒有這種說法》當中的《那個 叫老的人》,“每個人的故事都從自己的哭聲中開始,在別人的哭聲中結束”,對生活的感悟精辟且不生僻,飽含寓意且不賣弄層次,《忘了數羊》《九月的高跟 鞋》《有沒有這種說法》亦是如此。而《那個叫老的人》這首歌在臨近結尾處,還運用了一段電音效果的人聲,就當時而言意識頗為超前。此外,滾石幫齊豫推出的 英文專輯也值得細聽,齊豫與俄羅斯交響樂團的跨界合作,更是被業界贊嘆至今。 ![]() 1989年 陳淑樺《跟你說 聽你說》 臺 灣音樂史上第一張破百萬的唱片。由于加盟滾石之前,陳淑樺已經在歌壇大受歡迎,李宗盛當時是頂著巨大壓力為她操刀。據說《跟你說 聽你說》第一版卡帶內頁,李宗盛不敢在《夢醒時分》的作者欄用本名,而是使用“倪慧紅”的筆名,意思是“你會紅”。結果《夢醒時分》不僅紅遍大街小巷,還 產生了社會影響。當時臺灣經濟萎靡不振,《夢醒時分》的推出安撫了民心,而陳淑樺“都會女性代言人”形象也因此深入人心。因為陳淑樺與《夢醒時分》的巨大 成功,開創了“女性音樂”的分眾取向,讓90年代的滾石以推女歌手聞名。 此外,《跟你說 聽你說》也是臺灣第一張采用MIDI配樂的流行唱片。李宗盛因該專輯躋身金牌制作人行列,《跟你說 聽你說》的唱片文案則是蔡康永撰寫。 ![]() 1990年 蘇慧倫《追得過一切》 蘇 慧倫自1990年加盟滾石推出《追得過一切》,其清新、自然的形象就迅速博得臺灣學生群喜愛。蘇慧倫被譽為“滾石的女兒”備受公司力捧,直到1996年 《檸檬樹》、《鴨子》,1997年《傻瓜》“變身三部曲”的推出,蘇慧倫才躍居一線銷量女歌手寶座。可惜蘇慧倫被滾石定位成偶像歌手,雖然成功拉攏大批支 持者,但也導致蘇慧倫在音樂上,做出多大改變,與多著名的制作人、音樂人合作,也無法被大眾認可她的音樂造詣。事實上早于陳綺貞在獨立音樂領域取得成 功,2002年蘇慧倫在滾石推出藝文氣息濃郁的《戀戀真言》專輯,就已動用盧昌明、李欣蕓兩位音樂大師,林暐哲、陳建騏、鐘成虎等獨立音樂好手。或許該套 用陳珊妮的話,“偶像歌手也是有想法的!”。滾石力捧過的偶像女歌手,徐懷鈺、卓文萱與音樂與大眾與公司的關系,似乎都擺脫不了類似蘇慧倫的遭遇。 上一頁1 看明星八卦、查影訊電視節目,上手機新浪網娛樂頻道 ent.sina.cn
![]() 1991年 黃韻玲《平凡》 不 少80后第一次聽說黃韻玲或許都是因為《平凡》,而也是因為《平凡》黃韻玲感動了大批70后。從這張專輯開始,黃韻玲成為公認的創作才女。同年,沈光遠、 羅紘武創建的“友善的狗”廠牌,開始逐漸脫離滾石,獨立做唱片的發行、企劃、宣傳等工作。黃韻玲則是友善的狗的重要成員。 值得一提的 是,80年代末至整個90年代,臺灣涌現大批各具特色的音樂廠牌,其中有不少都依附在滾石旗下,逐步發展強大最終宣告獨立。除友善的狗,滾石的知名子廠牌 包括音樂田、巨石、真言社以及向大陸市場試水的魔巖、戰國等。此外,經滾石一手捧紅的制作人,則是人人成立工作室,像羅大佑的音樂工廠、陳升的新樂園、小 蟲的王者之劍、周華健的擺渡人、齊秦的虹音樂、趙傳的音樂殿堂、張洪量的解析音樂等。 ![]() 1992年 唐朝《夢回唐朝》 90 年代段鐘潭繼續擴大滾石的音樂疆土,除在馬來西亞、新加坡、香港、日本、韓國等地成立分公司,最重大的舉措是成立子廠牌“魔巖”。張培仁作為創立人,于 1991年初離開滾石唱片副總經理職位,成立“魔巖文化”發掘打造大陸搖滾樂。1992年,魔巖將唐朝樂隊的《夢回唐朝》通過滾石全亞洲發行,引起前所未 有的轟動。 此外,魔巖文化的中國火合輯在內陸聲名鵲起,1994年同期制作推出張楚、何勇及竇唯的唱片,被稱“魔巖三杰”,代表了魔巖在內陸經營時期的巔峰。1995年,張培仁回臺灣成立“魔巖唱片”,而魔巖在大陸宣告結業,導致不少大陸新銳搖滾樂隊,與魔巖的合約變成了廢紙。 ![]() 1993年 周華健《花心》 周華健憑借《花心》專輯同名主打歌紅遍兩岸三地,成為滾石90年代無人能比的臺灣本土歌王。 ![]() 1994年 辛曉琪《領悟》 李 宗盛結合辛曉琪的情感經歷譜寫《領悟》,讓辛曉琪的棄婦形象轟動華語樂壇。《味道》《領悟》兩張大碟相繼熱賣,讓辛曉琪出道多年終于躋身暢銷歌手行列,成 為90年代滾石繼陳淑樺之后,打造的最具代表性最成功的女歌手。而李宗盛飆升為“教父級音樂人”,他的私生活也是媒體關注焦點,登上娛樂版的頭條。 ![]() 1995年 陳淑樺《淑樺盛開FOREVER》 90年代中期,陳淑樺尋求音樂突破,《淑樺盛開FOREVER》嘗試R&B曲風,經王若琳老爸王治平的安排,陳淑樺與當時并不出名的陶喆合作,為華語樂壇注入新鮮血液。陳淑樺的大膽嘗試與創新,引起不小的震動。 此外,陳淑樺同年發行《生生世世》專輯,音樂、造型將陳淑樺的高貴、優雅淋漓展現,MV畫面仿若油畫。兩張大碟相繼推出,讓陳淑樺的天后地位更加無人能比。 ![]() 1996年 張國榮《紅》 張 國榮簽約香港滾石推出的前衛大碟《紅》,被認為是張國榮回歸歌壇正真的出山之作。從音樂到影像《紅》的整體感極強:音樂部分品質精良、曲風前衛,由林夕包 辦整張歌詞,C.Y.Kong、陳輝陽、陳小霞參與譜曲,張國榮也親自譜曲了三首歌;影像部分也做到華人歌手難以比肩的藝術質感、視覺沖擊,MV力邀舒 淇、袁詠儀等當紅女星加盟。值得一提的是,當時簽約香港滾石的莫文蔚,被安排在標題曲《紅》中出位演出。莫文蔚在香港滾石發行的《全身莫文蔚》,則是華人 音樂史上首張歌手全裸出境封面的唱片。 ![]() 1997年 楊乃文《ONE》 張 培仁1995年回臺灣成立“魔巖唱片”后,重點是扶持臺灣本土個性音樂,例如伍佰、黑名單工作室、金門王與李炳輝等。同時,也把大陸的李泉、艾敬、花兒、 超載推薦給臺灣樂迷。而1997年魔巖唱片正式大放異彩,李雨寰、楊乃文、順子、張震岳、陳綺貞相繼發片,他們的個性音樂陸續被主流樂迷認可。 其中,楊乃文《ONE》可謂一鳴驚人,唱腔獨特、形象頹廢、言行舉止不討好任何人,楊乃文推出第一張專輯就已經天后氣十足。隨后,楊乃文憑在魔巖發行的第二張專輯《Silence》,首次入圍臺灣金曲獎便拿下最佳國語女演唱人大獎,絕對的史無前例。 1997年前后,魔巖的代表音樂人賈敏恕、林暐哲、安棟等,也成為滾石旗下的流行歌手爭搶合作的對象。李宗盛在《最近比較煩》里唱:“還有一幫天才在追趕”,“天才”就是指賈敏恕等人。魔巖的廠牌標語是:“做對的事情 把事情做對”和“創造明日的主流”。 ![]() 1998年 任賢齊《愛像太平洋》 《心 太軟》《依靠》《很受傷》等歌曲在臺灣、香港、大陸、新馬等地KTV大火后,任賢齊迅速躥紅成滾石當家小生。不過直到《對面的女孩看過來》《傷心太平洋》 兩首歌走紅,任賢齊才開始擺脫歌比人紅的尷尬,逐步成為臺灣樂壇人氣天王。《對面的女孩看過來》也讓馬來西亞創作歌手阿牛,在華語樂壇占據一席之地。 ![]() 1999年 徐懷鈺《天使》 蘇 慧倫《Happy Hours》、杜德偉《情人》、林憶蓮《鏗鏘玫瑰》、無印良品《想見你》、趙詠華《相見恨晚》、趙傳《勇敢一點》成為滾石1999年廣 為傳唱的熱門歌曲。其中最重要最有深遠意義的歌是伍佰的《白鴿》,在臺灣921地震后,這首歌起到安撫民心的作用。伍佰則憑借《白鴿》專輯,被主流市場和 媒體認可,被封“臺灣搖滾樂領軍人”。 然而1999年的臺灣歌壇,已是張惠妹、李玟對壘的天下,滾石唯一敢同期發片比人氣的女歌手只有徐懷 鈺。《天使》專輯徐懷鈺主打韓式舞曲,加速韓國流行樂在華語地區的蔓延。劉承俊、酷龍等韓國藝人也借助滾石,拓展亞洲市場并大獲成功。此外,范曉萱唱兒歌 取得意想不到的商業成績,讓滾石目的明確的針對青少年市場推出徐懷鈺,無疑加速了華語流行樂受眾群低齡化的趨勢。某種程度上,也為蔡依林、蕭亞軒、孫燕姿 等人踏入歌壇創造時機。 ![]() 2000年 無印良品《珍重無印良品再見演唱會LIVE全紀錄》 臺 灣921地震后,各行各業面臨嚴峻考驗,唱片業CD銷量遭受巨大滑坡。1999年和2000年,滾石出臺“旗艦版”促銷手段,花哨的周邊配搭雖然趣味十 足,但也不免有些喧賓奪主。例如蘇慧倫《懶人日記》推出全球限量5000套的“懶人旅行套裝旗艦版”,贈送周邊包括雨衣、洗發水、洗面奶、CD盒、寫真 集、網卡等,該旗艦版包裝體積創華語唱片史上的記錄。此外,滾石推出的旗艦版還包括周華健《NOW》、劉若英《我等你》。 而幾個旗艦版方案 中,無印良品分手精選《珍重無印良品》企劃比較自然,贈送周邊包括文具套裝、手提袋、圍巾,以及特別企劃的無印良品“鐵路環島”分手旅行寫真集和全紀錄 VCD等。后續推出《珍重無印良品再見演唱會LIVE全紀錄》將無印良品組合時期好歌一網打盡,賺足歌迷的眼淚和鈔票。總之,滾石一直是最會跟華人樂迷搏 感情的公司,雖說音樂品質有保障,但企劃目的很明確,商業手段也很勇猛。 2 看明星八卦、查影訊電視節目,上手機新浪網娛樂頻道 ent.sina.cn
![]() 2001年 五月天《你要去哪里臺灣巡回演唱會Live全紀錄》 滾 石在網絡領域的投資遭遇虧損,音樂方面出現斷層,歌手青黃不接。2001年滾石發片最快最多的是五月天,《五月天電影作品 候鳥》《人生海海》和《你要去哪里臺灣巡回演唱會Live全紀錄》。壓軸推出的3CD Live大碟,實際上宣告了五月天校園時代的完結。五月天隨后迅速 上位,成了滾石搖錢樹。2003年,五月天以《時光機》在兩岸走紅,成為華人最具商業價值搖滾天團。《時光機》在KTV大熱,《生命有一種絕對》則是五月 天里程碑式作品。此后,五月天發片、演出接連不斷。 ![]() 2002年 萬芳《相愛的運氣》 萬芳以“人生最后一張唱片”的態度完成《相愛的運氣》。滾石以大手筆制作《相愛的運氣》,集合陳珊妮、伍佰、黃韻玲、黃小楨、陳建騏等眾多才華音樂人加盟,并為萬芳打造了多款造型,專輯十首歌拍攝十支音樂錄影帶。 《相愛的運氣》臺灣首版裝幀設計頗為精美。其實從《左手》專輯起,萬芳在滾石推出的唱片裝幀就很獨特,不僅精美而且每張都會有“限量版”,可以說萬芳是華人歌手玩限量的鼻祖。 ![]() 2003年 莫文蔚《Very Karen Mok Live Tour》 回 顧滾石的30年,莫文蔚每張唱片都值得推薦,不過她的舞臺表現更是別具一格。滾石2003年發行《Very Karen Mok Live Tour》 DVD,記錄莫文蔚滾石時期的巔峰,囊括莫文蔚在滾石發行的五張國語專輯所有主打及非主打好歌,是莫文蔚最好看最好聽最給力的一場演唱會。 ![]() 2004年 梁靜茹《燕尾蝶》 《燕尾蝶》終于讓梁靜茹的歌和人都紅了,其中《寧夏》在大陸唱到街知巷聞,梁靜茹因此在大陸人氣飆升。不過《燕尾蝶》專輯的音樂風格略顯雜亂,搖滾、R&B、芭樂等多種曲風都有涉及,反倒讓梁靜茹的形象定位突然變得很模糊。 ![]() 2005年 陳升《魚說》 由 于唱片行業的銷量數字每況愈下,2003年、2004年、2005年除了梁靜茹、五月天的專輯能稱之為年度大碟,滾石多數推出的都是精選集炒冷飯。如此嚴 峻的環境承托下,陳升《魚說》成了不可多得的佳作,音樂性、整體感都很強。11首歌11幅畫,《魚說》實體碟值得收藏。 ![]() 2006年 MC HOT DOG《Wake Up》 《Wake Up》抱走金曲年度最佳國語專輯大獎,MC HOT DOG終于被主流音樂界認可,同時也宣告“嘻哈”對臺灣年輕人的全面影響。不過《Wake Up》專輯后,熱狗多是被外界譽為“華人嘻哈教父”,但他做音樂卻遭遇瓶頸,逐漸缺失原有風格。 ![]() 2007年 張震岳《思念是一種病》 梁靜茹、五月天離開滾石加盟相信音樂,張震岳《思念是一種病》大碟成功扛起大旗。《思念是一種病》《路口》《小宇》《再見》《就讓這首歌》等歌曲相繼走紅,讓阿岳待在滾石多年,終于嘗到做一哥的滋味。 ![]() 2008年 卓文萱《超級喜歡》 作 為繼蘇慧倫、徐懷鈺之后,滾石力捧的偶像女歌手,卓文萱并沒有那么好運。她走可愛路線、走性感路線,感覺都是被迫,滾石并沒有找準適合卓文萱的定位。《超 級喜歡》算比較能代表卓文萱,尤其專輯里的《下個幸福》演唱難度很高,而卓文萱則很認真的完成,相對同期偶像女歌手,卓文萱還算能唱。 ![]() 2009年 縱貫線《北上列車》 第 20屆臺灣金曲獎把“特別貢獻獎”頒給了段鐘潭,在眾多滾石昔日歌手簇擁下走上臺,老段背后的橫幅寫著“老兵不死,音樂萬歲”。隨后2009年縱貫線正式 開始巡演,華語樂壇又重新烙上滾石標記。據統計,2009年,縱貫線巡演共計超過136萬觀賞人次,門票收入超過43億元,創華人演唱會紀錄。羅大佑、李 宗盛、周華健、張震岳四人都分別賺進超過新臺幣1億元的唱酬。作為背后推手的滾石唱片,更是在這個項目上賺足了信心。只是當縱貫線取得的巨大商業成績,已 經完全讓人忽略了他們所推出的唱片,“滾石唱片”或許該考慮更名拿掉“唱片”倆字。 ![]() 2010年 陳升《P.S.是的,我在臺北》 滾 石的第30年,為內陸女歌手郁可唯發行了簽約滾石后的處女大碟《藍短褲》,專輯制作精良,清新、淡雅、舒服。能夠達到如此品質,只因這張專輯的標簽 是:Made In Taiwan,滾石打造。滾石唱片臺灣的制作班底,把內陸選秀歌手的潛力挖掘到極致。三十年,姜還是老的辣。同年,陳升和萬芳相繼在6月推出全新大碟,似 乎有老將回巢穩坐一哥一姐的意味,而兩張唱片也都備受樂迷和傳媒好評。有趣的是,從1981年的《三人展》合輯到2010年陳升《P.S.是的,我在臺 北》專輯,封面上都出現了最能代表滾石的“檬黃”。色彩的輪回,或許預示著滾石的下個時代即將展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