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明虛實(轉帖)
明虛實非常重要。在太極拳動作中,大致上人體上虛下實,前虛后實,實際上人體處處分虛實。腳上如能分清虛實猶為重要。
首先,了解一下腳的結構:腳分為前腳掌和后腳跟。腳掌又分為腳掌內側(大腳趾)和腳掌外側(小腳趾);腳跟又分為腳跟內側和腳跟外側。大腳趾和腳跟外側連線與小腳趾和腳跟內側連線的相交點為腳心。
站樁時,身體重量順應地球重力層層下落,平均落在兩腳的腳心處,但絕不可腳心實踏地,如果這樣,下行之氣血不利于流通以致于僵滯。故腳心為實處,但必須虛提起,此為實中有虛;腳趾,腳后跟,腳內沿,腳外沿為虛處,但必須意念抓地,此為虛中有實。這樣的話,兩腳如碗扣地,四平八穩,身體重量平攤定于兩腳心,腳趾腳后跟腳內外沿皆抓地以助勁力注于腳心。古人練拳,喻義腳方象地。故腳有承載全身之重要責任,所以練太極拳而不明腳之虛實必有顛覆必生之患。
從右弓步轉換為左弓步時,左腿屈,右腿伸。左腳有承載身體大部分重量之責任,故定義為實;右腳有移動身體重量之義務,故定義為虛。兩腳一虛一實,成動態變化。身體重心由右腳側過渡為左腿側時,左腳由虛漸變為實;同時,右腳由實漸變為虛。兩腳各負其職,分工合作,這樣身體重心才能平穩地轉換。
然而左腳為實并非全然占實,要實中有虛,即前腳掌為實,后腳跟為虛。前腳掌之實中又分為大腳趾為實,小腳趾為虛;后腳跟之虛中又分為腳跟外側為實,腳跟內側為虛。
右腳為虛并非全然占虛,要虛中有實,即后腳跟為實,前腳掌為虛。后腳跟之實中又分為腳跟內側為實,腳跟外側為虛;前腳掌之虛中又分為小腳趾為實,大腳趾為虛。
可以想象一下———左腳實中之實(大腳趾)與虛中之實(腳后跟外側)連成一線段;右腳虛中之實(小腳趾)與實中之實(腳后跟內側)亦連成一線段。如果兩線段上與上連,下與下連,則成一矩形。
兩腳如此站位且虛實如此之分,是為使兩腳的支撐面積最大,且保持開襠圓胯。這樣的話,身體重心落點之運動軌跡不離兩腳的支撐面內,且重心轉換靈活,可謂腳方如地,故無顛覆之患。
然而不管腳上如何分清虛實,還應求中庸之道,即勁力應落在腳的中心為正確。腳上能求中,求正,則落地穩重,起跳輕靈。之所以腳分虛實,蓋因身體重心在運動轉換過程中要克服其貫性或外來力量,必用腳的虛實來維持勁力落在腳心上。
那么究其理,欲明虛實,必懂陰陽:陰不離陽,陽不離陰;陰轉陽來陽轉陰,陰陽漸變互為根。一分為二陰與陽,兩儀也;各再分為二陰與陽,四象也.....如此下分無窮盡也。太極拳者精練至極,身體處處分虛實,豈止腳上之虛實乎?
何謂實?何謂虛?著意實者即為實,勁力之所以注;著意虛者即為虛,勁力之所以消。故虛與實皆在意。所以上述左弓步中,定義左腳為實,右腳為虛,亦偏面爾,只為闡述方便爾。故怎可定虛實?虛實無定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