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廷瑤(中醫大師兒科泰斗) 小兒角弓反張案(抽搐)
董廷瑤(1903—2000),字德斌,號幼幼廬主。出生于浙江鄞縣中醫世家。弱冠之年,家父病逝,即繼祖業,獨立應診,以其家學淵源,醫術精湛,名聞江浙。抗戰避難遷滬,懸壺上海,專擅幼科,名噪遐邇,享譽海內外。1959年晉升為滬上首批主任醫師之一。歷任靜安區中心醫院中醫科主任、上海市中醫文獻館館長、上海市中醫門診部顧問等職。從事中醫工作70余年,以其學識淵博,醫術精湛,醫德高尚,救治危重病兒無數,被尊為當代中醫兒科泰斗。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 小兒角弓反張案
驗案賞析楊×,女,10歲。一診:1984年9月22日。 主訴:素性急躁易怒,頭痛時作。近三月來,常見抽搐反張,目翻復視,一天數次,發時意識清醒。 診查:夜眠夢驚,納呆吐惡,痰咳稍有,二便尚調。舌苔薄,脈弦數。 辨證:肝郁氣亢,火旺化風。 治法:先須平肝瀉火,以制其痙。 處方:龍膽草4.5g 黑山梔9g 柴胡4.5g 鉤藤6g 羚羊角片1.8g 生石決明24g 川黃連1.5g 天漿殼7枚干菖蒲9g 龍齒15g 杏仁6g百部10g 4帖 二診:9月26日。抽搐反張顯著減少,頭痛亦輕,痰咳已松,略有吐惡,夜眠轉安,兩脈弦緩。原法既合,治宗前議。 處方:龍膽草6g 黑山梔9g 鉤藤6g 遠志6g 羚羊角片1.5g 生石決明30g 琥珀3g 天漿殼7枚干菖蒲9g 龍齒15g 7帖 原方藥更進7帖,藥后其癥旋即平定,乃返原籍。近一年來,多有來函,其癥不發。 按:患兒陣發抽搐已有3月,四診所見及追溯其稟性,可知當屬肝郁化火生風所致。即以羚羊角、龍膽草、黑梔、川黃連清瀉肝火為主,鉤藤、天漿殼、石決明、龍齒平肝鎮驚,更以柴胡疏理肝木,菖蒲豁痰開竅,亦參杏仁、百部肅降化痰。方癥合拍,如矢中的,四劑而知,迅獲良效 孩子應該吃多少?來看看新出爐的中國兒童膳食算盤 新版的膳食指南由中國營養學會經過兩年時間修訂完成,既包括一般人群的膳食指南,也包括特定人群膳食指南(嬰幼兒、孕婦乳母、兒童青少年、老年人和素食人群)。 2016年5月13日上午10時,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新聞辦公室舉行了《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發布會。 國家衛生計生委疾控局常繼樂監察專員,中國營養學會楊月欣理事長,翟鳳英常務副理事長,丁鋼強、馬冠生副理事長以及于康教授等營養領域專家參加了新聞發布會并回答記者提問。會議由熊煌副司長主持。此次發布會共有50余家媒體80余名記者參會。 為了指導居民合理選擇食物,科學搭配食物,吃的營養,吃的健康,從而增強體質,預防疾病,我國于1989年首次發布了我國居民膳食指南,之后于1997年和2007年進行了兩次修訂。 為使其更加切合當前我國居民營養狀況和健康需求,2014年起,國家衛生計生委疾控局委托中國營養學會再次啟動指南修訂工作。
你真的吃對了嗎?快來看看最權威膳食指南: 修訂 修訂過程中,根據《中國居民營養與慢性病狀況報告(2015)》中指出的我國居民面臨營養缺乏和營養過剩雙重挑戰的情況,結合中華民族飲食習慣以及不同地區食物可及性等多方面因素,參考其他國家膳食指南制定的科學依據和研究成果,對部分食物日攝入量進行調整,提出符合我國居民營養健康狀況和基本需求的膳食指導建議。 經過修訂專家委員會百余位專家兩年多的辛勤工作,本著規范、科學、嚴謹的制定原則,按照證據收集、科學循環、多重論證的工作程序,同時廣泛征求相關領域專家和社會各界意見,最終形成《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 新版指南主要內容和產出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由一般人群膳食指南、特定人群膳食指南和中國居民平衡膳食實踐三個部分組成。 同時推出了中國居民膳食寶塔(2016)、中國居民平衡膳食餐盤(2016)和兒童平衡膳食算盤等三個可視化圖形,指導大眾在日常生活中進行具體實踐。 中國居民膳食寶塔 中國居民平衡膳食餐盤 兒童平衡膳食算盤 為了方便百姓應用,這次特別推出了《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科普版,以更加貼近百姓生活的方式回答百姓關切,提出科學建議,幫助大家做出有益健康的飲食選擇和行為改變。 亮點和特色
與會記者就指南修訂的科學證據、新版指南的中國特色、新版指南的新變化、新版指南可視化圖形的應用等問題,同與會專家進行了廣泛交流。 國家膳食指南制修訂目標是以大眾健康利益為根本,引導食物消費、調整膳食結構、促進平衡膳食模式、合理運動、提倡健康飲食新食尚。《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為最大程度的滿足人體營養健康需要提供了建議。 【決定孩子一生的不是成績,而是會不會“玩”】家庭教育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孩子的人生。對孩子來說,童年時光大多在玩耍中度過。可別小看這玩,孩子的注意力、觀察力、想象力等都是通過游戲玩出來的。怎么才能玩得快樂、科學又有意義呢?兒童心理與醫學專家的建議↓↓教你的孩子越玩越聰明。@生命時報 近日,教育部印發《關于加強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導意見》,《意見》指出,家長要依法履行家庭教育職責,消除學校減負、家長增負,不做“虎媽”“狼爸”。 家庭教育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孩子的人生。對孩子來說,童年時光大多在玩耍中度過。可別小看這玩,孩子的注意力、觀察力、想象力和操作能力都是通過游戲玩出來的。怎么才能玩得快樂、科學又有意義呢?《生命時報》采訪兒童心理與醫學專家,教你的孩子越玩越聰明。 丨 李洋 有的孩子喜歡拆東西,有的孩子喜歡東跑西躥,有的孩子頂嘴時振振有詞。這些孩子,常常被家長扣上“淘氣、不聽話”的帽子。殊不知,這樣的孩子也許更聰明。 哥斯達黎加兒童教育學和心理學家加夫列拉·馬德里斯曾指出,運動、玩耍是兒童學會觀察、認識、理解、說話和活動的最佳“工具”,能促進兒童的大腦智力開發。 他指出,科學實踐證明,2歲—5歲的孩子中,愛玩孩子的大腦比不愛玩的孩子至少大30%。因為,在運動和玩耍的過程中,孩子要完成掌握平衡、協調心理、處理問題等幾十種與大腦和思維活動有關的動作。 日本著名教育家七田真教授在大量的試驗研究中發現,人腦在3歲以前完成60%的發育,6歲以前完成90%。所以,0歲—6歲是開發寶寶大腦的黃金時期,父母要珍惜這個黃金時間,多陪孩子玩。 玩是一件看起來隨性而又歡樂的事,但是也要玩出科學,玩出創造性。父母是孩子最好的玩伴,你可以為他打開一扇窗,帶領幼小的生命去觸摸這個真實多彩的世界。 很多研究發現,喜歡運動的孩子比不愛運動的孩子更聰明,記憶力更好。潘慧告訴記者,有目的性的運動,可以鍛煉孩子各個感官之間的協調能力、身體平衡能力,挖掘他們身體各部位功能的潛力,對大腦的發育有很大好處。
各種運動中,跳繩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它是一種全身性活動,既能加快胃腸蠕動和血液循環,促進全身的新陳代謝,又能使心情興奮起來,讓孩子心靈手巧,在數數過程中,還能培養孩子的數學思維,使語言變得清晰流暢,最終促進孩子智力、體力、應變能力的協調發展。 科學研究顯示,經常讀書給嬰兒聽,可以讓他們與父母間建立特殊情感。嬰兒喜歡聽到熟悉的聲音,而書中的文字、圖畫和故事更能刺激他們的腦部發育。 從小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非常重要,喜愛讀書的孩子更愛動腦思考問題,將來上學后學習能力會更強,相對來說情緒會更為穩定,個性較為冷靜,更為自我約束,知識面寬廣。 “有些父母拿到圖書以后,把教孩子學識字作為主要目的,這樣做是不科學的。”王爭艷告訴記者,孩子讀書要以興趣為主。 “閱讀有一個很大的優點,它留給孩子一個廣闊的想象空間,不像電視,有具象的畫面。孩子通過文字的描述,可以自由發揮想象力和創造力。”魯杰建議,父母要盡量抽出時間和孩子共同閱讀,與孩子一起讀他們喜歡的書,并且探討書中的細節,這樣孩子就會漸漸愛上讀書。 夏日午后,蟬鳴陣陣,一個小男孩靜靜地蹲在院子里,細心地觀察“螞蟻陣營”,還不時用小樹枝輕輕地攔住螞蟻的路,觀察螞蟻的路線變化。男孩一蹲蹲好長時間,那份耐心,讓一旁的媽媽不忍心打攪。媽媽只是提醒他從不同角度觀察,引導他在觀察中學會思考。這是知名育兒專家楊文的教子場景。 魯杰告訴記者,豐富、神秘的大自然是孩子想象力最好的源泉,父母要經常帶孩子走近大自然,讓孩子感受大自然的奇妙。“大自然那種靜默的和諧,那種新鮮、清新、生生不息的氣息,可以發掘孩子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也可以培養孩子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熱愛科學的精神。所以,大自然是最好的游戲場所。”國際兒童游戲權力協會曾經發表研究報告說,現代兒童正在遺棄的那些簡單的娛樂活動,如爬樹、建沙堆城堡等,正是孩子們成長不可或缺的。 “很多孩子都喜歡玩水、玩沙子。沙子可塑性強,能提高孩子的創造力,因此家長可以在陽臺弄片小沙灘,這也是孩子親近大自然的機會。”王爭艷說。 據美國一項研究顯示,父母與孩子多交談,會使這些孩子日后變得更聰明。孩子在學習語言的過程中,伴隨著感知、記憶、思維、想象等心理活動。因此,語言能力的發展,必然促進孩子智力的發展。 6歲以前是孩子語言開發的最佳時期。如果在這個時期不失時機地對孩子進行培養,效果事半功倍。就像種子播種在春天,才會有好的成長和收獲。家長要在這個時期,多和孩子溝通交流,開發他們的語言能力。 魯杰提醒父母,和孩子說話時,盡量使用規范的語言。父母是孩子語言的導師,父母使用的語言、語氣都會影響孩子。 0歲—3歲是孩子口頭語言的發展時期,父母的語氣要柔和親切,自信沉穩,不要使用“吃飯飯”等疊音,也不要細聲細氣地模仿孩子的語氣,這樣會讓孩子缺乏安心的感覺。但是,可以適當重復說過的話,比如“吃飯了,吃飯了”,來加深孩子的印象。 3歲—6歲的孩子,父母就沒有必要再反復重復說過的話了,看著孩子的眼睛,認認真真地說一遍就足夠。孩子沒有回應時,父母要尋找更好的解決方式,不能粗暴地提高音量、瞪大眼睛,孩子也會變得煩躁,甚至出現抵觸情緒。 興趣和滿足總會帶來快樂。我們都知道,孩子在快樂的時候,學東西比較容易。所以,父母應該在安全的前提下,順應孩子的天性,支持他們的興趣愛好。 1歲—8歲,是利用涂鴉鍛煉孩子圖形思考力、想象力、開發右腦的最佳時期。家長應該還孩子一顆自由的心、一雙自由的手,讓他們在盡情的想象中,涂抹心里的繽紛多彩。父母為孩子開辟一面“創作墻”,讓孩子信筆涂鴉,這遠比一個整潔的家更重要。 “興趣愛好不等于興趣班。”魯杰告訴記者,很多興趣班只是讓孩子枯燥地學習,并不一定是孩子喜歡做的事。比如,在繪畫班,往往更多的是學習繪畫技巧,要把蘋果畫得最逼真最圓,但孩子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受限。 家長要注意觀察,看孩子對什么感興趣,然后為孩子提供條件,保持他們的好奇心。比如,養一小盆植物,觀察植物發芽、吐葉、開花的過程;或者在家里和孩子一起做一個小科學實驗,讓他們理解生活中的現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