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字氣訣是一種驅邪扶正,延年益壽的呼吸吐納法,可以平衡五臟六腑的陰陽氣機。根據四時、五行與臟腑經絡之間的關系協調臟腑,平衡陰陽祛病延年。此方法用“噓、呵、呼、呬、吹、嘻”六字,分別與肝、心、脾、肺、腎、三焦等臟腑經絡相應,由道家創始人老子所創,通過吸氣的方式吸入天地之清氣而補養五臟六腑,通過呼氣方式排泄五臟六腑之濁氣。某臟有疾,即用相應之字調之,可防患于未然,調病于起始,簡便易行,療效顯著。六字訣通過人體呼吸吐納方法,呼入自然界之清氣,呼出體內之廢氣以祛濁,為進一步扶養臟腑之元氣打下基礎。 最佳時間:早上5:00—7:00,晚上5:00——7:00。 方向:面朝太陽,即上午面朝東南方,下午面朝西北方。 地點:先擇戶外或空氣流通處,公園或小區有花草樹木茂盛的地方。 準備動作:自然站立,雙腳與肩同寬,摒除雜念,收心求靜。 順腹式呼吸:將雙手勞宮穴重疊放置丹田處,男士左手放最下面,女士右手放最下面,鼻吸氣時要鼓起肚子,嘴吐氣時要收腹提肛。一吸一呼為一次,一共要做36次,在五行八卦當中,3為離卦,6為坎卦,離卦為火,坎卦為水,此乃水火相濟之術。 叩齒咽津:先叩前齒36次,再叩后齒36次;然后繞舌36次(有假牙者要把假牙去掉,以免傷及舌體;順逆要早晚分開做,如果早上順時針36圈,那么晚上逆時針36圈);最后是咽津,將津液用意念咽至丹田,初期可以一次咽下,以后動作熟練后,要分三次咽下。 準備動作做完后做六字氣訣。 一、噓字調肝:噓,讀(xu)。雙目圓睜,練時心想著肝膽。雙唇微微閉合,有橫繃之力,舌尖向前,兩邊向中間微微卷起,舌體稍向后縮,上下齒間留有縫隙。氣出自于牙齒間、舌兩邊的空隙間。(加強練習在晚上7點-9點18次) 噓字訣可以調理眼疾、肝腫大、胸肋脹悶、脂肪肝、肝腹水食欲不振、兩目干澀、頭目眩暈等肝臟系統的疾癥。 二、呵字調心:呵,讀(he)。雙目閉合,練時心想著心和小腸。半張口,舌體微微上拱,舌邊靠下牙。氣出自于舌與上顎之間。(加強練習在中午11點-13點練習18次) 呵字訣可以調理心悸、失眠、健忘、盜汗、口舌糜爛等心臟系統方面的疾癥。 三、呼字調脾:呼:讀(hu)。雙目閉合,練時心想著脾和胃。口唇撮圓似桶狀,舌平放前伸,舌體下沉。氣出自于口腔中部,經撮圓的口唇。(加強練習在上午9點-11點18次) 呼字訣可以調理腹脹、腹瀉、四肢疲乏、食欲不振、肌肉萎縮、皮膚水腫等脾臟系統方面的疾癥。 四、咝字調肺:咝,讀(si)。雙目閉合,練時心想著肺和大腸。雙唇微向后收,上下牙齒相對,舌尖伸向上下齒縫內。氣出自于上下齒間。(加強練習在早上5點-7點18次) 呬字功可清晰肺經郁熱治療咳嗽等肺系疾病。 五、吹字調腎:吹,讀(chui)。雙目閉合,練時心想著腎和膀胱。雙唇向兩側拉開收緊,舌微微上翹,舌體、嘴角后引。吹發音的口型與其他發音的口型不同之處是,發音期間口型有變化,是一個活動的過程。氣出自于舌與唇之間。(加強練習在晚上17點-19點18次) 吹字訣可以調理腰膝酸軟,盜汗遺精,陽痿、早泄、子宮虛寒等腎臟系統的疾癥。 六、嘻字調三焦:嘻,讀(xi)。雙目閉合,練時心想著要打開三焦這個大管道,可別堵了。雙唇微開而稍向內叩,上下相對但不閉合,舌尖輕抵下齒。氣出自于兩邊牙齒的縫隙。(加強練習在晚上21點-23點18次) 嘻字訣可以調理由三焦不暢通而引起的眩暈、耳鳴、喉痛、胸腹脹悶、小便不利等三焦系統的疾癥。 每字練6次,按順序,六六三十六次為一個小周天。 六字訣呼吸中的口型由口唇、牙齒、舌頭以及兩腮的綜合活動而形成,鼻吸口呼,用順腹式呼吸,六字訣呼吸鍛煉是在呼氣時發出聲音,因此要求用鼻吸口呼。而且由于重在用發音調理臟腑,故呼吸的重點在呼氣而不是吸氣。鍛煉時可以不管吸氣,只細心端正口型,控制呼出的氣流即可。此外,為了更好地發出聲音、把握氣流,六字訣呼吸要求將呼吸支點放在腹部,采用順腹式呼吸的控制方法。 附:怎樣練好“六字訣” 第一、練好預備式----松靜站立 預備式的要求中需解釋的:1、“頭頂如懸”:好似在百會穴(在頭頂約兩耳廓尖連線之中點)處用繩子吊起之意;2、“含胸抜背”:就是胸部微縮內含,同時背部撐圓;3、“沉肩墜肘”、“松腰塌胯”及“雙腿微屈”:如肉墜感;“虛腋”:就是腋窩空出,兩臂不要死貼在體側,多站預備式,虛腋就會自然做出來,切勿故作姿態;4、“內視”:就是意想。 預備式姿勢要抓住兩點:一是“頭頂如懸”,二是“松腰塌胯”。“頭頂如懸”如做出“收腭”、“豎項”,“含胸抜背”就能相應做到。“斂臀”、“藏襠”是“松腰塌胯”的要點,這樣“雙腿微屈”就能相應做出來。 預備式主要是松靜站立,要多站。實踐中把預備式要點有機地糅合在一起,以舒松自然為度,形成舒展外延之勢,達到“形正勢圓”的要求,進入“體松氣順”之境界。 第二、談談松和靜 “松”和“靜”是練氣功的要求,也是練氣功的目的。它們是相輔相成的,但靜是起主導作用的方面,是練氣功的根本所在。 六字訣的“放松”是指精神和肢體均高度放松。精神放松是指大腦神經處于飄然清爽舒松的狀態;肢體放松應舒適自然,動作要柔和舒展,切勿僵持。 六字訣的靜是定而后靜,動中求靜。定而后靜是神不外馳,精神內守;動中求靜是以意念和肢體的導引達到一念代萬念。如在練習預備式時,可采用從頭到腳各部位的要點或默念松靜二字或意守某一穴位等手段入靜;在練習六字訣時意想吐音或動作,進而以意領氣達到入靜。靜必需是“形正勢圓”、“氣運平衡”條件下的清空恬靜。 第三、關于順式腹呼吸 六字訣屬于吐納法,隨讀字吐出臟腑之濁,然后吸進天地之清,所以要掌握好順式腹呼吸。呼吸要純任自然,不疾不徐。呼氣時--收腹提肛縮腎(三個動作同時進行);吸氣時--小腹放松,嘴-|-#-!-Chun輕合,舌抵上腭。這就叫順式腹呼吸。六字訣要求呼有意,吸無意,這是因為腹腔內之濁氣隨讀字吐出,天空之清氣會自然由鼻腔吸進,不必用力下沉而小腹會自然隆起。“提肛”就是隨著收腹把肛門逐漸收縮起來。“縮腎”就是胯關節兩側(環跳穴--臀部兩側凹陷處)象中間收縮,會陰穴處也同時收縮。“小腹放松”就是隨吸氣自然松開恢復常態(不要人為的用力向外鼓起猛吸氣)。練習方法可用預備式進行,也可用坐、臥姿勢再加上吐音練呼吸。使之練熟,純任自然。 第四、關于口型與吐音 六字訣是通過不同的口型,發出一定的聲音,吐出不同的氣流來影響相應的臟腑氣血,使之得以濡養,達到修殘補缺,陰陽平秘,氣血調和,真氣得以培補,從而能祛病健身。口型不正確,發出的聲音不對,那就達不到六字訣治病養身的功效。所以口型是六字訣功法的關鍵。六個字口型的要領是:“噓”字縮舌;“呵”字舌抵下齒;“呼”字舌居中喉出音;“呬”字張口開腭出音;“吹”字撮口唇出音;“嘻”字齒輕合。 初練時不加動作用順式腹呼吸練習口型和吐音,即用預備式進行,并要讀出聲音來。通過發聲檢驗口型是否正確。待口型、吐音正確,腹式呼吸練熟了,呼吸深長由胸腔深入小腹丹田之內,真氣調動起來,不期然而然地就不發聲了。練習時要注意與呼吸配合好。六字訣是以呼為主,先呼氣再吸氣,呼時以口出氣讀字,吸氣時閉嘴鼻吸不讀字。 注意事項: 1、鼻吸口吐,緩慢柔和。不憋氣,做到納為綿綿(吃保健品),吐為細細(倒垃圾)。 2、六種口形,吐氣的時候初學者平聲發音,做到均、細、柔、長,先出聲后無聲,熟練后吐氣時可不出聲,以保護臟腑正氣。 第五、關于動作 六字訣的動作起著導引氣血的作用,要柔和、舒展、自然,切忌用力。動作的頻率要和自己的呼吸頻率相吻合,這樣就達到了“氣為元帥,手足為兵丁”、“氣盡式成”的要求。 初練時,可能出現顧了呼吸忘了動作,或想動作,又顧不上呼吸的現象。這是需要一個熟練過程。前面已經提到,如果時間允許,先把順式腹呼吸做熟練些,在這基礎上再加動作,就不會顧此失彼了。 六字訣以吐音、呼吸為主,動作是次要的,要把主要精力放在練好吐音、呼吸上。有些病例證明不做動作,只練吐音、呼吸,也能達到一定效果。當然加上動作更好。 另外,每個字做六次,偶爾忘了多做上幾次也無妨,不會出現什么問題。 第六、關于經絡 經絡遍布全身,是氣血運行的通道。它的功能是行氣血,通表里,調陰陽,感應傳導,維持正常的生理活動。在正常情況下,氣血在經絡運行中運行是暢通無阻,無處不至的。如果因某種原因經絡發生阻隔,氣血運行就會郁滯不暢,發生病變。正如“內經”中說:“經脈者,所以決生死,處百病,調虛實,不可不通。”“脈道以通,血氣乃行。”六字訣的作用之一就是舒通經絡,調整氣血,所以在學習中必需熟習有關經絡。人體的五臟六腑各有自己的經脈,這些經脈在人體上是對稱存在的,稱之為十二正經。十二經脈中氣血運行是循環貫注的,即從手太陰肺經開始,依次傳至足厥陰肝經,再傳至手太陰肺經,首尾相貫,循環無端。與六字訣有關的經脈氣血流注次序是:足厥陰肝經流注手太陰肺經;足太陰脾經流注手少陰心經;足少陰腎經流注手厥陰心包經;手少陽三焦經流注足少陽膽經。從以意領氣的角度來講,對于經絡穴位不需要那么詳細、精確,只要記住意領的起止點及大體走向既可。 現把六字訣相關的經脈循行路線簡述如下: “噓”字功經絡循行:肝經之脈氣由足大趾外側大敦穴起(人體正中線為內,人體兩側為外),沿下肢內側中線上行,經小腹入肝,絡膽,上喉,入眼,到頭頂百會穴。 “呵”字功經絡循行:由脾經的隱白穴領起(足大趾內側),循腿內側前緣上行入腹,與沖脈相會,進脾,絡胃,然后從腋下大包穴(腋下第六肋間隙處)轉注心經的極泉穴(腋窩內),沿手臂內側后緣至手小指端少沖穴。 “呼”字功經絡循行:與“呵”字功經絡循行相同。這是根據十二經脈中氣血運行循環流注次序可得,脾經之氣血就是流注心經的。又根據中醫“肝脾之氣宜升”之說,念呼字與呵字的氣感理應相同,所以“呵”字功與“呼”字功的經絡循行是一樣的。 “呬”字功經絡循行:從足大趾肝經之經脈上行入肺,轉注肺經的中府穴(胸前的外上方),沿手臂內側前緣到大指端少商穴。 “吹”字功經絡循行:由腎經的涌泉穴起(足心),經內踝,沿腿內側后緣上行,穿脊入腎,絡膀胱,到腹前,與沖脈并行,上至鎖骨下俞府穴轉注心包經天地穴(乳頭外),沿手臂中線至手中指端中沖穴。 “嘻”字功經絡循行:從足第四趾端竅陰穴膽經起逆經而上,沿腿外側中線上升,經腹,過季肋,沿無名指端關沖穴。然后引三焦經折回下行,又回到膽經四趾端之竅陰穴。 第七、關于“以意領氣” 根據“不通則痛,通則不痛”的經絡特征可知,在經絡某一部位發生阻隔時,都會由于氣滯導致血瘀而引起疾患。因此,用意念導引氣血,使之在經絡渠道中暢旺地運行,達到通瘀、導滯、散毒、解結。六字訣治病的機理,旨在于此。正如張君房在《云笈七箋》中所說:“以我之心,使我之氣,適我之體,攻我之疾,何往而不愈焉!”練六字訣要意領,功效的大小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意領”掌握的程度。 六字訣的“以意領氣”,就是呼氣讀字時,用意念循經絡領氣從起點到終點。每次呼氣讀音時都要如此。吸氣時沒有意念活動。但嘻字功每次吸氣時,意領循經原路返回,這是因為經氣上下反轉而激蕩起來,從而貫入各臟器之中,達到三焦理氣之機能。十二正經在人體中是對稱存在的,用意念領氣時,要從兩只腳的相應部位同時領起,不可只從一側領。 六字訣的“以意領氣”,需要在熟練地掌握吐音、動作、呼吸,了解有關臟器的經脈走向,在松靜達到一定程度以后進行。(練六字訣不意領也可以收到一定的功效。)開始練習可不加動作,在呼氣讀字時,用心意領,專心體察每個字氣血循經路線,然后加動作練習,久而久之水到渠成,自然就能做到意到氣到,氣到血行的目的。有的練習者反映,練六字訣時,動作做完了,可意領還沒完怎么辦。產生這種情況的原因可能有二,其一氣短;其二對經絡走向不熟習。解決辦法是不加動作,甚至不加呼吸,只默想經絡走向來熟習路線。或在吐音時,只想幾個有關的點,例如噓字功,只想大腳趾--肝區--眼三點,待呼吸練得深長,經絡走向熟習以后,自然就能配合協調了。 第八、練功要求 根據中醫陰陽五行,克制化之理論,應四時之節序,一般情況應按噓、呵、呼、呬、吹、嘻的順序連續地練,每字各做六次,每字之間加一次調息。某個臟腑患病,待六字練完后,再專門練習相應的字,次數不限,適度為宜。練功應選擇空氣新鮮,背風向陽,環境安靜之處,練功時應當以“求放心,不動心,勿助長”來要求自己。在平時的修養中也要注意約束自己,頤養浩然之氣。 動作要領說明 預備勢 兩腳平行站立,約與肩同寬,兩膝微屈;頭正頸直,下頦微收,豎脊含胸;兩臂自然下垂,周身中正;唇齒合攏,舌尖放平,輕貼上腭;目視前下方。 動作要點 1.鼻吸鼻呼,自然呼吸。2.面帶微笑,思想安靜,全身放松。 功理與作用 1.可使練習者身體放松,心平氣和,漸入練功狀態,并且具有溝通任、督二脈(任脈:起始于中極之下的會陰部分,上至毛際而入腹內,沿前正中線到達咽喉,上行頦下,循面部而進入目內;督脈:起始于會陰部,經尾閭骨端,沿脊柱上行,至枕部下方進入腦內,上達頭頂,下沿前額、鼻柱至上齒),利于全身氣血運行的作用。 2.可起到集中注意力,養氣安神,消除疲勞及內心焦慮的作用。 起 勢 動作一:接上式。屈肘,兩掌十指相對,掌心向上,緩緩上托至胸前,約與兩乳同高;目視前方 動作二:兩掌內翻,掌心向下,緩緩下按,至肚臍前;目視前下方 動作三:微屈膝下蹲,身體后坐;同時,兩掌內旋外翻,緩緩向前撥出,至兩臂成圓 動作四:兩掌外旋內翻,掌心向內。起身,兩掌緩緩收攏至肚臍前,虎口交叉相握輕覆肚臍;靜養片刻,自然呼吸;目視前下方 動作要點 1.鼻吸鼻呼。 2.兩掌上托時吸氣,下按、向前撥出時呼氣,收攏時吸氣。 功理與作用 1.通過兩掌托、按、撥、攏及下肢的節律性屈伸,同時配合呼吸,外導內行,可以協調人體“內氣”的升、降、開、合,并且有促進全身氣血暢旺的作用,同時也為以下各式的習練做好準備。 2.腰膝關節柔和的節律運動,有利于改善和增強中老年人的腰膝關節功能。 第一式 噓(xū)字訣 動作一:接上式。兩手松開,掌心向上,小指輕貼腰際,向后收到腰間;目視前下方,兩腳不動,身體左轉90゜同時,右掌由腰間緩緩向左側穿出,約與肩同高,并配合口吐“噓”字音;兩目漸漸圓睜,目視右掌伸出方向。 動作二:右掌沿原路收回腰間;同時身體轉回正前方;目視前下方 動作三:身體右轉90゜同時,左掌由腰間緩緩向右側穿出,約與肩同高,并口吐“噓”字音;兩目漸漸圓睜,目視左掌伸出方向 動作四:左掌沿原路收回腰間,同時,身體轉回正前方;目視前下方 如此左右穿掌各3遍。本式共吐“噓”字音6次。 動作要點 1.“噓”字吐氣法:發音吐氣時,嘴角后引,槽牙上下平對,中留縫隙,槽牙與舌邊亦有空隙。發聲吐氣時,氣從槽牙間、舌兩邊的空隙中呼出體外。 2.穿掌時口吐“噓”字音,收掌時鼻吸氣,動作與呼吸應協調一致。 功理與作用 1.中醫認為,“噓”字訣與肝相應。口吐“噓”字具有泄出肝之濁氣、調理肝臟功能的作用。同時,配合兩目圓睜,還可起到疏肝明目的功效。 2.掌心向上從腰間向對側穿出,一左一右,交替練習,外導內行,使肝氣升發,氣血調和。 3.身體的左右旋轉,使腰部及腹內的組織器官得到鍛煉,不僅能提高中老年人的腰膝及消化功能,而且還能使人體的帶脈(環腰一周,如腰束帶,是全身二十部經脈中唯一一條橫行的經脈,在人體中具有約束其他經脈的作用)得到疏通與調節,全身氣機得以順利升降。 第二式 呵(hē)字訣 動作一:接上式(如圖15)。吸氣,同時,兩掌小指輕貼腰際微上提,指尖朝向斜下方;目視前下方。屈膝下蹲,同時,兩掌緩緩向前下約45゜方向插出,兩臂微屈;目視兩掌。 動作二:微微屈肘收臂,兩掌小指一側相靠,掌心向上,成“捧掌”,約與肚臍相平;目視兩掌心 動作三:兩膝緩緩伸直;同時屈肘,兩掌捧至胸前,掌心向內,兩中指約與下頦同高;目視前下方 動作四:兩肘外展,約與肩同高;同時,兩掌內翻,掌指朝下,掌背相靠,然后,兩掌緩緩下插;目視前下方。從插掌開始,口吐“呵”字音。 動作五:兩掌下插至肚臍前時,微屈膝下蹲;同時,兩掌內旋外翻,掌心向外,緩緩向前撥出,至兩臂成圓;目視前下方 動作六:兩掌外旋內翻,掌心向上,于腹前成“捧掌”;目視兩掌心 動作七:兩膝緩緩伸直;同時屈肘,兩掌捧至胸前,掌心向內,兩中指約與下頦同高;目視前下方 動作八:兩肘外展,約與肩同高;同時,兩掌內翻,掌指朝下,掌背相靠,然后兩掌緩緩下插,目視前下方。從插掌開始,口吐“呵”字音。 重復五至八動作4遍。本式共吐“呵”字音6次。 動作要點 1.“呵”字吐氣法:發聲吐氣時,舌體上拱,舌邊輕貼上槽牙,氣從舌與上腭之間緩緩吐出體外。 2.兩掌捧起時鼻吸氣;插掌、外撥時呼氣,口吐“ 呵”字音。 功理與作用 1.中醫認為,“呵”字訣與心相應。口吐“呵”字具有泄出心之濁氣、調理心臟功能的作用。 2.通過捧掌上升、翻掌下插,外導內行,使腎水上升,以制心火;心火下降,以溫腎水,達到心腎相交、水火既濟,調理心腎功能的作用。 3.兩掌的捧、翻、插、撥,肩、肘、腕、指各個關節柔和連續地屈伸旋轉運動,鍛煉了上肢關節的柔韌性、功能的協調性,有利于防治中老年人的上肢骨關節退化等病癥。 第三式 呼(hū)字訣 動作一:當上式最后一動兩掌向前撥出后,外旋內翻,轉掌心向內對肚臍,指尖斜相對,五指自然張開,兩掌心間距與掌心至肚臍距離相等;目視前下方。 動作二:兩膝緩緩伸直;同時,兩掌緩緩向肚臍方向合攏,至肚臍前約10厘米。 動作三:微屈膝下蹲;同時,兩掌向外展開至兩掌心間距與掌心至肚臍距離相等,兩臂成圓形,并口吐“呼”字音;目視前下方。 動作四:兩膝緩緩伸直;同時,兩掌緩緩向肚臍方向合攏。 重復三至四動作5遍。本式共吐“呼”字音6次。 動作要點 1.“呼”字吐氣法:發聲吐氣時,舌兩側上卷,口唇撮圓,氣從喉出后,在口腔形成一股中間氣流,經撮圓的口唇呼出體外。 2.兩掌向肚臍方向收攏時吸氣,兩掌向外展開時口吐“呼”字音。 功理與作用 1.中醫認為,“呼”字訣與脾臟相應。口吐“呼”字具有泄出脾胃之濁氣、調理脾胃功能的作用。 2.通過兩掌與肚臍之間的開合,外導內行,使整個腹腔形成較大幅度的舒縮運動,具有促進腸胃蠕動、健脾和胃、消食導滯的作用。 第四式 (呬)(sī)字訣 動作一:接上式。兩掌自然下落,掌心向上,十指相對;目視前下方。 動作二:兩膝緩緩伸直;同時,兩掌緩緩向上托至胸前,約與兩乳同高;目視前下方。 動作三:兩肘下落,夾肋,兩手順勢立掌于肩前,掌心相對,指尖向上。兩肩胛骨向脊柱靠攏,展肩擴胸,藏頭縮項;目視前斜上方。 動作四:微屈膝下蹲;同時,松肩伸項,兩掌緩緩向前平推逐漸轉成掌心向前亮拳,同時口吐 “(呬)”字音;目視前方。 動作五:兩掌外旋腕,轉至掌心向內,指尖相對,約與肩寬。 動作六:兩膝緩緩伸直;同時屈肘,兩掌緩緩收攏至胸前約10厘米,指尖相對;目視前下方。 動作七:兩肘下落,夾肋,兩手順勢立掌于肩前,掌心相對,指尖向上。兩肩胛骨向脊柱靠攏,展肩擴胸,藏頭縮項;目視斜前上方。 動作八:微屈膝下蹲;同時,松肩伸項,兩掌緩緩向前平推逐漸轉成掌心向前,并口吐“(呬)”字音;目視前方。 重復五至八動作4遍。本式共吐“(呬)”字音6次。 動作要點 1.“(呬)”字吐氣法:發聲吐氣時,上下門牙對齊,留有狹縫,舌尖輕抵下齒,氣從齒間呼出體外。 2.推掌時,呼氣,口吐“(呬)”字音;兩掌外旋腕,指尖相對,緩緩收攏時鼻吸氣。 功理與作用 1.中醫認為,“(呬)”字訣與肺相應。口吐“(呬)”字具有泄出肺之濁氣、調理肺臟功能的作用。 2.通過展肩擴胸、藏頭縮項的鍛煉,使吸入的大自然之清氣布滿胸腔,同時小腹內收,使丹田之氣也上升到胸中。先天、后天二氣在胸中會合,具有鍛煉肺的呼吸功能,促進氣血在肺內的充分融合和與氣體交換的作用。 3.立掌展肩與松肩推掌,可以刺激頸項、肩背部周圍的穴位,并能有效地解除頸、肩、背部的肌肉和關節疲勞,防治頸椎病、肩周炎和背部肌肉勞損等病癥。 第五式 吹(chuī)字訣 動作一:接上式。兩掌前推,隨后松腕伸掌,指尖向前,掌心向下。 動作二:兩臂向左右分開成側平舉,掌心斜向后,指尖向外。 動作三:兩臂內旋,兩掌向后劃弧至腰部,掌心輕貼腰眼,指尖斜向下;目視前下方。 動作四:微屈膝下蹲;同時,兩掌向下沿腰骶、兩大腿外側下滑,后屈肘提臂環抱于腹前,掌心向內,指尖相對,約與臍平;目視前下方。兩掌從腰部下滑時,口吐“吹”字音。 動作五:兩膝緩緩伸直;同時,兩掌緩緩收回,輕撫腹部,指尖斜向下,虎口相對;目視前下方。 動作六:兩掌沿帶脈向后摩運。 動作七:兩掌至后腰部,掌心輕貼腰眼,指尖斜向下;目視前下方。 動作八:微屈膝下蹲;同時,兩掌向下沿腰骶、兩大腿外側下滑,后屈肘提臂環抱于腹前,掌心向內,指尖相對,約與臍平;目視前下方。 重復五至八動作4遍。本式共吐“吹”字音6次。 動作要點 1.“吹”字吐氣法:發聲吐氣時,舌體、嘴角后引,槽牙相對,兩唇向兩側拉開收緊,氣從喉出后,從舌兩邊繞舌下,經唇間緩緩呼出體外。 2.兩掌從腰部下滑、環抱于腹前時呼氣,口吐“吹”字音;兩掌向后收回、橫摩至腰時以鼻吸氣。 功理與作用 1.中醫認為,“吹”字訣與腎相應。口吐“吹”字具有泄出腎之濁氣、調理腎臟功能的作用。 2.“腰為腎之府”。腎位于腰部脊柱兩側,腰部功能的強弱與腎氣的盛衰息息相關。本式動作通過兩手對腰腹部的摩按,具有壯腰健腎、增強腰腎功能和預防衰老的作用。 第六式 嘻(xī)字訣 動作一:接上式。兩掌環抱,自然下落于體前;目視前下方。兩掌內旋外翻,掌背相對,掌心向外,指尖向下;目視兩掌。 動作二:兩膝緩緩伸直;同時,提肘帶手,經體前上提至胸。隨后,兩手繼續上提至面前,分掌、外開、上舉,兩臂成弧形,掌心斜向上;目視前上方。 動作三:屈肘,兩手經面部前回收至胸前,約與肩同高,指尖相對,掌心向下;目視前下方。然后,微屈膝下蹲;同時,兩掌緩緩下按至肚臍前。 動作四:兩掌繼續向下、向左右外分至左右髖旁約15厘米處,掌心向外,指尖向下;目視前下方。從上動兩掌下按開始配合口吐“嘻”字音。 動作五:兩掌掌背相對合于小腹前,掌心向外,指尖向下;目視兩掌。 動作六:兩膝緩緩伸直;同時,提肘帶手,經體前上提至胸。隨后,兩手繼續上提至面前,分掌、外開、上舉,兩臂成弧形,掌心斜向上;目視前上方。 動作七:屈肘,兩手經面部前回收到胸前,約與肩同高,指尖相對,掌心向下;目視前下方。然后微屈膝下蹲;同時兩掌緩緩下按至肚臍前,目視前下方。 動作八:兩掌順勢外開至髖旁約15厘米,掌心向外,指尖向下;目視前下方。從上動兩掌下按開始配合口吐“嘻”字音。 重復五至八動作4遍。本式共吐“嘻”字音6次。 動作要點 1.“嘻”字吐氣法:“嘻”字音xī,為牙音,發聲吐氣時,舌尖輕抵下齒,嘴角略從后引并上翹,槽牙上下輕輕咬合,呼氣時使氣從槽牙邊的空隙中經過呼出體外。 2.提肘、分掌、向外展開、上舉時鼻吸氣,兩掌從胸前下按、松垂、外開時呼氣,口吐“嘻”字音。 功理與作用 1.中醫認為,“嘻”字訣與少陽三焦之氣相應。口吐“嘻”字有疏通少陽經脈、調和全身氣機的作用。 2.通過提手、分掌、外開、上舉和內合、下按、松垂、外開,分別可以起到升開與肅降全身氣機的作用。二者相反相成,共同達到調和全身氣血的功效。 收 勢 動作一:接上式。兩手外旋內翻,轉掌心向內(圖74),緩緩抱于腹前,虎口交叉相握,輕覆肚臍;同時兩膝緩緩伸直;目視前下方;靜養片刻(圖75、圖76)。 兩掌以肚臍為中心揉腹,順時針6圈,逆時針6圈。 動作二:兩掌松開,兩臂自然垂于體側;目視前下方(圖77)。 動作要點 形松意靜,收氣靜養。 功理與作用 通過收氣靜養按揉臍腹,由煉氣轉為養氣,可以達到引氣歸元的作用,進而使練功者從練功狀態恢復到正常狀態。 (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