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朽的生命
深山里如果少了書和茶,那還有什么樂趣呢?書是思想交流的對象,也是指引迷途的導師。喝茶則可以沉淀思緒。
人,要靠閱讀來深化思想。閱讀一本好書,點燃靈魂的燈火,人也會產生正面的改變。
想要有所頓悟,就必須不斷地努力探索,要能夠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中。閱讀就是任何人都適用的探索之路。
任何人一旦停止學習和探索,頭腦就會僵化,生命就會喪失生機和韌性,隨之而來的便是衰老和死亡。
古人通過閱讀圣賢之書來教化自己、提升自我,從中學習人類的智慧。他們會先端正品行、獨善己身,進而才會參與世事、兼濟天下。透過圣賢之書習得的素養,可以幫助我們的先人修持身心,持守人所應該遵行的道德準則。
現在的情況是,歷屆政權開口閉口都在談改革,公職人員的徇私舞弊、腐敗貪贓等不正之風卻從未停止。簡言之,這是因為他們從來不曾學習人類的智慧,從來沒有認真思考過自己應該以何等態度和品行來為人處世,才會一頭栽進了金錢的陷阱。
學生時期本該是普及圣賢教義、培養完整人格的時候,但這塊土地上以考試為主的教育制度,根本無法實現那樣的倫理教育。
若要根除舞弊和腐敗,無需當局勞師動眾地監督檢查,而應該讓每個人都試著從熟讀蘊含無數人類智慧的圣賢之書開始修持自身。因此,遴選公職人員的考試題目中必定不能少了有關圣賢書教義的題目。
朝鮮英祖時代,學者柳重臨所寫的《山林經濟》之《學會閱讀》這一篇里有一段話:“讀書越多,越能明斷事理,愚蠢之人也會變得聰明。凡是把讀書視為求富貴功名手段的人,都是不了解讀書之真正樂趣的俗人。”
中國宋代詩人黃庭堅也說過這樣的話:“士大夫三日不讀書,則義理不交于胸中,對鏡覺面目可憎,向人亦語言無味。”
肚子餓了自然會想要吃飯,書本也應該要視為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糧。一年三百六十五天里,如果不曾認真讀過哪怕一本好書,這個人的生命就已經在腐化了。
古文中還有這么一段話:“少時飽覽詩書,長大之后無往不利;年輕時飽覽詩書,年老了不致昏庸;老時飽覽詩書,死后不致腐化。”
我只希望來年可以再多讀一些好書,這里忍不住多嘮叨了幾句。
在此恭祝大家新年多福,希望大家來年都能有多讀幾本好書的福氣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