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態(tài)時序分析(Static Timing Analysis)基礎(chǔ)(2)
作者: 時間:2009-03-06 來源:52RD手機研發(fā)
STA資料準備 在做STA之前,我們必須對其準備工作有充分的了解。STA所需的資料如圖三所示,以下我們分項說明。其中Design Data部分,由于Block Model和STA軟體相關(guān)性太高,我們不在此加以說明,請直接參閱您STA軟體的使用手冊。
圖 三 nLibrary Data: STA所需要的Timing Model就存放在標準元件庫(Cell Library)中。這些必要的時序資訊是以Timing Arc的方式呈現(xiàn)在標準元件庫中。Timing Arc定義邏輯閘任兩個端點之間的時序關(guān)系,其種類有Combinational Timing Arc、Setup Timing Arc、Hold Timing Arc、Edge Timing Arc、Preset and Clear Timing Arc、Recovery Timing Arc、Removal Timing Arc、Three State Enable & Disable Timing Arc、Width Timing Arc。其中第1、4、5、8項定義時序延遲,其他各項則是定義時序檢查。
圖 四 Combinational Timing Arc是最基本的Timing Arc。Timing Arc如果不特別宣告的話,就是屬于此類。如圖四所示,他定義了從特定輸入到特定輸出(A到Z)的延遲時間。Combinational Timing Arc的Sense有三種,分別是inverting(或 negative unate),non-inverting(或 positive unate)以及non-unate。當Timing Arc相關(guān)之特定輸出(圖四Z)訊號變化方向和特定輸入(圖四A)訊號變化方向相反(如輸入由0變1,輸出由1變0),則此Timing Arc為inverting sense。反之,輸出輸入訊號變化方向一致的話,則此Timing Arc為non-inverting sense。當特定輸出無法由特定輸入單獨決定時,此Timing Arc為non-unate。
圖 五
圖 六
圖 七
圖 八
圖 九
圖 十
圖 十一
圖 十二 其他的Timing Arc說明如下。 Setup Timing Arc:定義序向元件(Sequential Cell,如Flip-Flop、Latch等)所需的Setup Time,依據(jù)Clock上升或下降分為2類(圖五)。 Hold Timing Arc:定義序向元件所需的Hold Time,依據(jù)Clock上升或下降分為2類(圖六)。 Edge Timing Arc:定義序向元件Clock Active Edge到資料輸出的延遲時間,依據(jù)Clock上升或下降分為2類(圖七)。 Preset and Clear Timing Arc:定義序向元件清除訊號(Preset或Clear)發(fā)生后,資料被清除的速度,依據(jù)清除訊號上升或下降及是Preset或Clear分為4類(圖 八)。這個Timing Arc通常會被取消掉,因為它會造成訊號路徑產(chǎn)生回路,這對STA而言是不允許的。 Recovery Timing Arc:定義序向元件Clock Active Edge之前,清除訊號不準啟動的時間,依據(jù)Clock上升或下降分為2類(圖九)。 Removal Timing Arc:定義序向元件Clock Active Edge之后,清除訊號不準啟動的時間,依據(jù)Clock上升或下降分為2類(圖十)。 Three State Enable & Disable Timing Arc:定義Tri-State元件致能訊號(Enable)到輸出的延遲時間,依據(jù)Enable或Disable分為2類。(圖十一) Width Timing Arc:定義訊號需維持穩(wěn)定的最短時間,依據(jù)訊號維持在0或1的位準分為2類。(圖十二) 上文列出了標準元件庫內(nèi)時序模型的項目,但對其量化的數(shù)據(jù)卻沒有加以說明。接下來,我們就來看看到底這些時序資訊的確實數(shù)值是如何定義在標準元件庫中的。 以Combinational Timing Arc為例,訊號從輸入到輸出的延遲時間可以描述成以輸入的轉(zhuǎn)換時間(Transition Time)和輸出的負載為變數(shù)的函數(shù)。描述的方式可以是線性的方式,如圖十三所示。也可以將這2個變數(shù)當成指標,建立時序表格(Timing Table),讓STA軟體可以查詢出正確的延遲時間。這種以表格描述的方式會比上述線性描述的方式準確許多,因此現(xiàn)今市面上大部分的標準元件庫皆采用產(chǎn) 生時序表格的方式來建立Timing Model。
圖 十三 我們舉個簡單的例子來說明STA軟體如何從時序表格計算出元件延遲時間。(圖十四)
圖十四 元件延遲時間(Ddelay):輸入達邏輯1位準50%到輸出達邏輯1位準50%的時間。 元件轉(zhuǎn)換時間(Dtransition):輸出達邏輯1位準20%(80%)到80%(20%)的時間。
當輸入的轉(zhuǎn)換時間為0.5,輸出負載為0.2時,可由圖十四的時序表格查得元件I2的延遲時間為0.432。而由于表格的大小有限,對于無法直接由表格查詢到的延遲時間(如輸入轉(zhuǎn)換時間0.25,輸出負載0.15),STA軟體會利用線性內(nèi)插或外插的方式計算延遲時間。 對于其他的Timing Arc,不管是時序延遲或時序檢查,其相對應(yīng)的時序數(shù)值計算和上例的計算方式是一樣的。 接下來我們說明操作環(huán)境(Operating Condition)對時序的影響。操作環(huán)境指的是制程(Process)、電壓(Voltage)、溫度(Temperature)三項因子。這三項因 子通常會被簡稱為PVT,其對時序的影響可用下方線性方程式來描述。其中nom_process、nom_voltage及 nom_temperature會定義在標準元件庫中,代表建立時序表格時的操作環(huán)境。
|
|
來自: CharlseLib > 《技術(sh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