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表時間:2010-04-03 發(fā)表者:孫聰 (訪問人次:460)
寧波市中醫(yī)院消化科孫 聰主任醫(yī)師 孫常波消化碩士
胃癌是起源于胃上皮的惡性腫瘤,是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雖然早期胃癌的診斷與治療,能達到根治的目的,但是目前70%以上首診的胃癌病人已屬中晚期,5年生存率不到20%。寧波市中醫(yī)院消化內科孫聰 根據(jù)胃癌的流行病學及病因學調查資料,下例因素對胃癌的發(fā)生有影響:如Hp感染、遺傳、環(huán)境、飲食、吸煙、硝酸鹽過多進入機體,均可導致胃癌的發(fā)生:一些癌前疾病如胃息肉、胃潰瘍、慢性萎縮性胃炎、惡性貧血、殘胃,腸化生和異性增生等,均是胃癌的癌前病變。 在胃癌的預防中,三級預防能夠明顯提高胃癌5年生存率。主要包括幾個方面: 1、首先要加強胃癌的科普宣傳教育,糾正不良的生活習慣,尤其是不良的飲食習慣,不吃燙食,不過快進食,不吃過咸食物,避免對上消化粘膜的機械損傷;少吃或不吃鹽腌食物,不吃霉變食物,少吃煙熏、油炸和烘烤食物,減少致癌物的攝人;保持樂觀開朗的情緒,不生氣進食,不抽煙,使機體免疫及神經(jīng)系統(tǒng)保持良好的狀態(tài)。提倡多吃新鮮蔬菜(包括大蒜,洋蔥、香菇、肉類)、水果,多飲牛奶,經(jīng)常飲茶特別是綠茶(不要太濃),有助于預防胃癌的發(fā)生。 2、即提倡“三早”,早期發(fā)現(xiàn),早期診斷,早期治療。對胃癌高危人群的監(jiān)控,如慢性萎縮性胃炎、腸上皮化生及異型增生、胃潰瘍、胃息肉、術后殘胃、惡性貧血和HP陽性所致的各種胃病等患者,尤其是有胃癌家族史、40歲以上胃病久冶不愈患者,應定期檢查,通過胃鏡或智能電子分光技術(FICE)胃鏡監(jiān)測,一經(jīng)確診,盡早爭取綜合治療。對早期胃癌,胃部分切除術屬首選;不能耐受手術的患者,可作內鏡下黏膜切除術(EMR)和粘膜剝離術(ESD),激光等治療。 3、進展期胃癌即中晚期胃癌,要對患者加強綜合治療,提高生存率,對晚期病例要減輕病人的痛苦,提高生活質量。如未發(fā)現(xiàn)遠處轉移,應盡可能手術切除;對遠處已經(jīng)有轉移者,僅作姑息性手術。中晚期胃癌患者不能手術或者不能耐受手術者可經(jīng)胃鏡行激光、氬氣刀、局部注射抗癌藥物、放置內置架等治療。
食管癌的預防與治療
發(fā)表時間:2010-04-03 發(fā)表者:孫聰 (訪問人次:363)
寧波市中醫(yī)院消化科孫 聰主任醫(yī)師 孫常波消化碩士 食管癌是主要起源于食管鱗狀上皮和柱狀上皮的惡性腫瘤。其中食管鱗癌占90%,食管腺癌占10%。我國是食管癌的高發(fā)區(qū),也是死亡率最高的國家之一。目前認為有些理化因素的長期刺激和食物中致癌物質,尤其是硝酸鹽物質過多是食管癌的重要病因,同時食物中微量元素和礦物質的缺乏(如鉬、鋅、硒缺乏)、酗酒、抽煙、基因突變、遺傳因素等也可能參與食管癌的發(fā)生。寧波市中醫(yī)院消化內科孫聰 預防食管癌的發(fā)生無疑是控制食管癌的最根本措施,應根據(jù)食管癌發(fā)生發(fā)展的生物學特點,從病因學、發(fā)病學和臨床診治方面,對食管癌開展三級預防。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2)不吃發(fā)酵霉變的食物;少吃酸菜(酸菜中含有大量的亞硝胺類物質,這些物質都有較強的致癌作用);做好食物的防霉去毒;鼓勵多吃蔬菜水果,增加機體對營養(yǎng)素、維生素A、C、E、核黃素、葉酸的攝入; (3)在食管癌高發(fā)區(qū),管好水源,防止水源污染,改良水質;推廣微量元素肥料,糾正土壤缺乏硒、鉬等元素的狀況。
(5)食管癌的治療方法為外科手術及放療、化療、內鏡下治療等非手術方法。手術切除是食管癌治療的首選方法。同時由于食管癌主要是鱗癌,對放療較敏感,對早、中期病人如不愿手術或者不能手術均可作放療。化療通常用于不能手術或者放療的晚期病例,對于預防和治療食管癌全身轉移是唯一有效的方法。對于不能或者不愿手術、放療、化療的患者可以進行胃鏡下治療,包括激光治療、微波治療、光動力治療,對于有梗阻的病人可以進行通過胃鏡放置食管支架緩解梗阻情況。
慢性胃炎的預防與治療
發(fā)表時間:2010-04-03 發(fā)表者:孫聰 (訪問人次:3920)
寧波市中醫(yī)院消化科孫聰主任醫(yī)師 魏冬梅醫(yī)師 一、 定義 慢性胃炎是指不同病因引起的胃粘膜的慢性炎癥或萎縮性病變,臨床上十分常見。結合臨床、內鏡和病理組織學結果將慢性胃炎分為淺表性、萎縮性和特殊類型胃炎三類。寧波市中醫(yī)院消化內科孫聰 二、病因 1. 生物因素:幽門螺桿菌(Hp)感染是主要病因,90%以上的慢性胃炎有Hp感染; 2. 免疫因素:是部分慢性胃炎的病因,以胃體胃炎為主,患者血清中能監(jiān)測到壁細胞抗體,伴有惡性貧血者還能監(jiān)測出內因子抗體; 3. 物理因素:長期濃茶、烈酒、咖啡、過熱、過冷、過于粗糙的食物可導致胃粘膜的反復損傷; 4. 化學因素:長期服用非甾體消炎藥如阿司匹林、吲哚美辛等,還有煙草中的尼古丁均可破壞胃粘膜造成胃粘膜慢性炎癥改變; 5. 其他:衰老、遺傳等因素亦可致慢性胃炎的發(fā)生。 三、 臨床表現(xiàn): 該病臨床表現(xiàn)缺乏特異性癥狀,大多數(shù)病人常無癥狀或有程度不等的消化不良癥狀如上腹隱痛、食欲減退、餐后飽脹、反酸、惡心等,嚴重萎縮性胃炎患者可有貧血、消瘦、舌炎、腹瀉等。 四、 檢查手段 本病的診斷主要有賴于胃鏡檢查和胃粘膜活組織病理學檢查。其他還有胃液分析、血清學檢測、胃腸X線鋇餐檢查、幽門螺桿菌檢查、胃液分析法等。 五、 治療 治療上一般無癥狀的慢性淺表性胃炎可不做任何處理。癥狀明顯者需治療: 1.飲食:宜消化無刺激性的食物,進食細嚼慢咽,少吃過酸過甜食物及飲料,忌濃茶、煙酒、咖啡等; 2.根除幽門螺桿菌治療:根除幽門螺桿菌能使很多病人消化不良的癥狀消失,同時減輕炎癥程度、減少腸上皮化生的; 3.對癥治療:根據(jù)不同的臨床癥狀和內鏡及病理改變的情況選擇不同的治療。 六、 預防與轉歸 對慢性胃炎的預防主要是養(yǎng)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做到定時進食、宜消化無刺激性的食物,應避免長期服用對胃粘膜有刺激的藥物,特別是阿司匹林、保太松、吲哚美辛(消炎痛)、強的松等。另外注意勞逸結合,生活規(guī)律,保持樂觀愉快的情緒。 慢性胃炎一般預后良好,萎縮性胃炎伴有重度腸化、不典型增生者有癌變可能,應定期隨訪胃鏡及病理組織學檢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