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黃芪50克、黨參、丹參各30克、龍骨、牡蠣、當歸各20克、麥門冬、赤芍、玄參各15克、五味子、川芎、檀香各10克、琥珀3克(沖)。取:黃芪50克、丹參、黨參各30克、龍骨、牡蠣、當歸各20克、麥門冬、赤芍、玄參各15克、五味子、川芎、陳香各10克、琥珀末3克(沖)、大棗10枚。◎ 黃芪、黨參各30克、生地黃、丹參、當歸、紅花、淫羊藿各15克、赤芍、川芎、降香、補骨脂、郁金薤白、半夏各10克、肉桂、瓜蔞、甘草各5克。
肩關節周圍炎肩關節周圍炎概述肩關節周圍炎是一種肩關節囊及其周圍韌帶、肌腱和滑囊的退行性變和慢性非特異性炎癥。廣義的肩周炎是指發生于肩關節復合體的多關節、多部位的病證,其分類方法很多,且診斷名稱混亂,現分述如下 (1)根據病變部位及診斷意義上的相似性分為四大類: ①肩關節腔病變:凍結肩、疼痛性肩攣縮癥、粘連性關節囊炎、疼痛肩及肩關節周圍粘連癥等。手部按摩配合肩關節功能鍛煉治療肩關節周圍炎療效顯著。
肩周炎的治療 - 概述 肩關節周圍炎又稱漏肩風、五十肩、凍結肩,簡稱肩周炎,是以肩關節疼痛和活動不便為主要癥狀的常見病癥。2.肩外因素。配穴:肩貞、肩髎、肩內陵、阿是穴。(3) 點按穴位法:患者取坐位,醫者點按合谷、曲池、缺盆、肩髑、肩貞,肩髂、肩井、天宗、曲垣、阿是等穴,使局部產生酸脹感。(4) 環轉搖肩法:醫者站在患者患側稍后,一手挾患肩,一手握住腕部或托住肘部,以肩關節為軸做環轉運動,幅度由小到大。
坐骨神經痛 坐骨神經痛是指坐骨神經病變,沿坐骨神經通路即腰、臀部、大腿后、小腿后外側和足外側發生的疼痛癥狀群。這種癥狀就是坐骨神經痛。人體共有五個腰椎,與此相對應,有五對腰神經根,部分第4腰神經根、第5腰神經根與第1、2、3骶神經根組成坐骨神經,而第2、3神經根和第4腰神經部分纖維,只參與組成分布于大腿前方的股神經,不參加坐骨神經組成,因而第1~2或第2~3或第3~4腰椎間盤突出癥,可能引起股神經受壓迫的癥狀。
2、清熱祛風沖劑治療風熱型蕁麻疹 丁素夫等用清熱祛風沖劑(荊芥、防風、黃芩,連翹、黃柏、苦參、白鮮皮、生地、甘草等組成)治療急慢性蕁麻疹,其中急性蕁麻疹167例,慢性蕁麻疹48例,急性蕁麻疹顯效率88.8%,慢性蕁麻疹顯效率50%。3、玉屏風散治療慢性蕁麻疹 陳紅等用玉屏風散治療慢性蕁麻疹,痊愈率為27.3%,總有效率為77.3%,停藥后復發率為28.8%,且治療后患者血清IgE水平顯著降低,與西藥對照組有顯著性意義。
子宮肌瘤偏方。[組方]桂枝6~10g,茯苓、赤芍、牡蠣、當歸、生山楂各15g,丹皮、桃仁、玄參、貝母、三棱、莪術各9g,土鱉蟲6g,海藻、昆布各12g。[組方]消腫合劑(含桂枝、桃仁、赤芍、丹皮、茯苓、陳皮、半夏、石見穿、夏枯草、半枝蓮、劉寄奴、昆布、海藻、牡蠣、大腹皮、琥珀末)、消瘤丸(含丹皮、赤芍、乳香、海藻、昆布、夏枯草、三棱、莪術、當歸、延胡索、香附)。偏重于血瘀胞宮者,加桃仁、赤芍、丹皮、去茯苓、桂枝、水蛭;
【此失眠耳鳴均可由頭面部功血不足、糖尿病神經病變導致,黃芪桂枝五物湯是血管神經肌肉營養劑,此案用黃芪桂枝五物湯甚切,因雙足麻木刺痛,可合用黃師四味健步湯以保護下肢血管,改善下肢血液循環,耳鳴失眠可入葛根、川芎以改善頭面部的供血。】2、糖尿病胃腸病。《傷寒論》曰"若渴欲飲水,口干舌燥者,白虎加人參湯主之",本案有"大汗、大渴、脈大"等白虎湯脈證,又有乏力、脈細等陰傷之象,故予白虎加人參湯。
八款實用中藥減肥藥方消痰健脾湯 枳實、白芥子、防己、杏仁各9克,白術、茯苓、大腹皮各12克,冬瓜皮、澤瀉、赤小豆各15克,法夏6克,陳皮5克,川骨皮10克。主治脾虛痰盛型肥胖癥。防己黃芪湯 防己6克、黃芪15克、白術10克、炙甘草9克、生姜6克、大棗4枚。醫院報導,用本方配合防風通圣散治療結實型肥胖癥患者,每日給防已黃芪湯、防風 通圣散各5克,6個月后體重從69公斤減到67公斤,腹圍從100厘米減至85厘米。
養顏秘方——川芎當歸燉雞蛋
養顏秘方——川芎當歸燉雞蛋 養顏秘方——川芎當歸燉雞蛋。川芎10克、當歸10克、黃芪10克、黨參10克、雞蛋一個,阿膠1/3塊。2、川芎10克、當歸10克、黃芪10克、黨參10克一起,用紗布包起來,(我用的是一次性的無紡布調料包),和生的帶殼雞蛋一起,加兩碗水,入小砂鍋用中火煎10分鐘。其中當歸、川芎是補血的,黃芪和黨參是益氣的,長期服用這些藥,自然氣血充盈、暢通,膚色細膩,透亮,去黃,膚如凝脂。
張作舟治療白癜風經驗介紹 作者:劉麗濤張作舟治療白癜風經驗介紹 劉麗濤(山西焦煤西山煤電集團古交礦區總醫院中醫科,山西古交030200) 遼寧中醫雜志2007年第34卷第2期 關鍵詞:白癜風;主訴:右腹及右背部小片白癜風半年。藥用:羌活10g、獨活10g、白芷10g、當歸10g、防風10g、川芎10g、補骨脂15g、夏枯草15g、骨碎補、女貞子15g、墨旱蓮15g、何首烏15g、菟絲子15g、遠志10g、雞血藤10g、桃仁10g、紅花10g、威靈仙10g、甘草10g。
方法:川芎3克、當歸6克、紅花2克、黃芪4克、粳米100克、雞湯適量。將米淘凈,用水浸泡;當歸、川芎、黃芪切成薄片后裝入干凈的小布袋中,放入瓦鍋內加雞湯共熬成粥。待粥濃稠時加蔥花、精鹽、生姜調味服食。作用:具有活血行氣,補養氣血之功效;女性常食能調經補血、駐顏美容,每天一次,15天為一療程。
三、心陽虛不寐用桂枝甘草龍骨牡蠣湯。桂枝甘草龍骨牡蠣湯為《傷寒論》方 ,辨證要點為心悸不寐 ,四肢不溫 ,胸痛氣急 ,怔忡不適 ,脈細或遲。甘草要重用 ,《傷寒論》原文中甘草用到二兩 ,與牡蠣、龍骨同分量 ,是桂枝用量的一倍(桂枝用一兩 ),臨床上筆者用到 15~ 20克。柴胡加龍骨牡蠣湯出自《傷寒論》 ,主治傷寒下后 ,胸悶煩驚 ,至夜興奮不寐 ,精神驚怍不寧 ,譫語 ,小便不利 ,一身盡重 ,不能轉側 ,苔黃膩 ,脈滑。
幾則中醫治癌癥的驗方 癌癥病人接受放療、化療后的主要不良反應就是白細胞減少,致使患者不能堅持而影響治療,臨床上對此頗感棘手。研究證實,對放療、化療所致白細胞減少,以及血小板減少有明顯療效的藥物有:黃芪、當歸、太子參、白術、阿膠、龜板膠、穿山甲、丹參、雞血藤、雞矢藤、生熟地、冬蟲夏草、五味子、枸杞子、女貞子、補骨脂、鹿角膠、花生衣、鼴鼠粉、紅棗......等等,總計不下50余種。
(1)配方:黃芪30g、白術、陳皮、黨參、當歸、甘草各9g,升麻15g、柴胡12g。功效:滋補肝腎,軟化血管,清熱降壓,主治肝腎不足型高血壓。功效:平肝、清火、降壓,主治肝陽型、肝火型高血壓。功效:補虛固本,活血化瘀,解毒祛邪,主治慢性腎炎。(2)配方:黃芪30g、雞血藤、威靈仙、伸筋草各25g、當歸、白芍、獨活、桑寄生各20g、紅花、牛膝、桂枝、木瓜各15g。功效:活血化瘀,清熱解毒,化濕利濁,主治慢性前列腺炎。
方中黃芪、太子參、白術補氣健脾,金櫻子、菟絲子益腎攝精,茅根、茯苓清熱除濕,葛根、荷葉升提舉陷,丹皮、旱蓮涼血攝血,蟬衣可消蛋白尿,甘草調和諸藥。養血通絡用八珍湯(當歸12川芎10白芍12熟地10黨參15白術12茯苓12炙草6)、人參養榮湯(當歸10白芍15熟地10黨參18白術12茯苓12炙草8肉桂6五味子6遠志10陳皮12黃芪15生姜3大棗10)補益氣血。方解: 當歸、川芎、赤芍養血活血;
凍瘡是冬季多發疾病,癥見局部皮膚發涼,出現暗紫紅色或紫藍色斑片,按之柔軟,嚴重時出現水皰,破裂后形成糜爛或潰瘍。遇熱后自覺癢、灼熱感及疼痛,給人的身心和工作帶來很多痛苦和不便。中醫認為,凍瘡主要由寒冷之氣所傷,系陽氣不達、陽抑血凝、經脈澀滯、血行不暢而成,治療方法應以寒者溫之、結者散之,采用溫陽通絡、活血化瘀的中藥,效果較好。
2 頑固性肩周炎的特效方法組成:白芍250克、大條蜈蚣10條、全蟲20克、姜黃15克、黃芪40克、土元10克、共研細末,每日二次,每次15克,加水100毫升煮沸后溫服,二付藥為一療程,一般1-2個療程可愈!伸筋丹的組成有:地龍(炒)500克,馬錢子(制),紅花各350克,漢防已,乳香(醋炒),沒藥(醋炒),骨碎補(制),五加皮各150克。黃芪桂枝五物湯有專家研制的黃芪桂枝五物湯加減治療肩周炎。3 補心通絡法治療肩周炎。
病毒性心肌炎偏方。[適應證] 心脾兩虛,陽氣虧虛型病毒性心肌炎,癥見氣短,納差,面色蒼白,肢冷多汗,便溏,心率慢,舌淡苔白,脈細無力,心電圖檢查有房室傳導阻滯或束支傳導阻滯等。[適應證] 病毒性心肌炎急性期。[適應證] 功能性期前收縮及病毒性心肌炎所致的傳導阻滯。[適應證] 小兒病毒性心肌炎室性早博o [用法] 水煎服,每日1劑。
張教授指出,黃芪有很好的強心作用,可擴張冠狀動脈,增加心肌營養性血流量,提高機體的抗氧化能力,升高冠心病病人血中SOD活性,從而減輕各種原因產生的氧自由基對心肌的損傷。枳實具有一定的強心作用,可用來治療冠心病等引起的心力衰竭。赤芍養血和血,入絡破血行瘀,《別錄》言赤芍能"通順血脈,緩中,散惡血,逐賊血",川芎辛香行散,溫通血脈,上走下達,活血行氣,行血之中以和血,行氣之中以散郁,為血中之氣藥。
治蕁麻疹妙方。【組成】 蟬衣、當歸各6克,麻黃、荊芥、防風各4 5克,蒲公英、桑白皮各15克,生地炭、豆豉、丹皮各12克,白芷、白蒺藜、赤芍、大力子、黨參、薄荷、浮萍、地丁草、黃芩、黃芪各9克,川黃連3克。諸藥合用,共奏清熱解毒,祛風止癢,益氣涼血之功。【組成】 生黃芪15克,當歸10克,生地10克,炒枳殼15克,白蘚皮10克,地膚子10克,防風10克,連翹10克,桑葉10克,炒白芍10克,牛蒡子10克,玉竹10克,荊芥3克。
【組成】熟地12克,首烏15克,當歸10克,白芍12克,川芎9克,桃仁10克,紅花10克,赤芍9克,丹皮9克,香附6克,柴胡6克,白芷6克,蔥白3寸。【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3次。【組成】生地12克,熟地12克,當歸12克,柴胡9克,香附9克,茯苓9克,川芎9克,白僵蠶9克,白術9克,白芷9克,白蘚皮15克,白附子6克,甘草6克。【組成】柴胡9克,當歸9克,白芍9克,茯苓9克,白術9克,薄荷9克,丹皮9克,龍膽草6克,甘草6克,生姜3克。
面癱偏方面癱偏方 取活鱔魚宰殺后取血涂抹癱面皮膚,24小時后,或至少12小時后洗掉,一周左右可見效。(5)面癱驗方:白芍20克,白芷15克,白附子6克,僵蠶15克,蟬蛻15克,炒地龍15克,全蝎10克,防風10克,川芎10克,鉤藤20克,黃芪30克,蜈蚣(另包)2條。(17)面癱驗方:防風、薄荷、秦艽各7.5g,白術4.5g,茯苓、甘草、菊花、羌活、鉤藤各9 g,天麻、荊芥、黃芪、黑料豆、桂枝各6g,酸棗仁、 薟草、當歸各15g,生姜3片。
陽痿治療中藥方劑及驗方【收藏】中藥處方(一)1.杞葉羊腎湯 枸杞鮮葉250g,羊腎1對,蔥白15莖,生姜3片,食醋適量。5.紅參熟地湯 紅參lOg,熟地30g,黃芪25g,白術15g,巴戟15g,山茱萸 lOg,柏子仁lOg,五味子5g,遠志5g,肉桂5g,枸杞15g,烏藥15g。6.加味二妙散 炒蒼術lOg,炒黃柏5g,肉桂 2g(后下),半夏lOg,制南星lOg,炙遠志5g,石菖蒲lOg,金櫻子12g,芡實11g,煅牡蠣25g,(先煎),蓮須lOg,蛇床子lOg,細辛2g。
黃芪30當歸15附子25干姜30黨參20桂枝15茯苓20菟絲子20大黃15雞內金12茅根30蒼術15.
如《內經》所說:" ..在臟為肺,其性為涼,其德為清.."故溫熱、火邪、燥熱、暑熱、痰熱等邪氣傷肺,肺體不清,肺失肅降而致咳嗽者,須用清法清泄肺熱、清肅上焦以治療。常用方如清咽寧肺湯(桔梗、梔子、黃芩、桑白皮、前胡、知母、生甘草) 、清肺湯(黃芩、桔梗、茯苓、桑白皮、陳皮、貝母、天門冬、梔子、杏仁、麥門冬、生甘草、當歸) 、清肺化痰湯(黃芩、梔子、桔梗、麥門冬、桑白皮、貝母、知母、瓜蔞仁、橘紅、茯苓、甘草) 。
白癜風小偏方_白癜風小偏方_白癜風康復網白癜風小偏方 1.白蝕方:全當歸、郁金、白芍、朱茯苓各9克,八月札、益母草、白蒺藜各15克,蒼耳草12克,靈磁石30克,上藥水煎取汁,日服3次,每日1劑。兒童白癜風的治療小兒患了白癜風,家長最急迫地是想知道怎樣治療白癜風。的確,白癜風是一種頑固、難以治愈的疾病,但是,只要積極治療,合理用藥,白癜風并不是不可戰勝的。硫汞、皮質類固醇激素也可作為白癜風的輔助治療。
炙甘草湯 炙甘草湯 【異名】復脈湯(《傷寒論》)。【分類】 補益劑-氣血雙補 【組成】 炙甘草(12克) 生姜(9克) 桂枝(9克) 人參(6克) 生地黃(50克) 阿膠(6克) 麥門冬(10克) 麻仁(10克) 大棗(10枚) 【功用】 益氣滋陰,通陽復脈。人參、甘草益心之陽;4.病態竇房結綜合征 按人參、阿膠各l份,甘草、生姜、桂枝各2份,麥冬、麻仁、大棗各3份,地黃5份的比例配方,制成膏劑。
蜂蜜的醫療保健作用現代醫學研究發現,蜂蜜的藥理作用主要有以下幾方面。此外蜂蜜中還含有一些其他抑菌物質。由于蜂蜜中含有乙酰膽堿和葡萄糖,當蜂蜜濃度低時,乙酰膽堿的降血糖作用超過葡萄糖的升血糖作用,反之,當濃度高時,葡萄糖的升血糖作用就會超過乙酰膽堿的降血糖作用。一、蜂蜜與呼吸道疾病 蜂蜜有消炎、祛痰、止咳等功效。患者可取蜂蜜適量因人而異用之,青少年以白蘿卜片蘸蜂蜜嚼食,老年人用香蕉肉蘸蜂蜜吃。
心力衰竭簡稱心衰,是指心臟代償能力顯著減弱,不能有效地將靜脈回流的血液排出,以致于心輸出量的減少,不能滿足人體代謝的需要。{處方組成}黃芩10~15克、黨參10~15克、澤蘭10~15克、益母草15~30克、炮附子10克、法半夏10克、大腹皮10克、北五加皮5克、生姜5克、茯苓15克。{處方組成}黨參24克、黃芩30克、丹參30克、麥冬20克、益母草20克、甘草20克、澤蘭15克、北五加皮7克、鮮萬年青根30克、玉米須20克、茯苓皮30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