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有關生理研究表明:人與人之間的反應速度是相同的,是相差無幾的,即使通過訓練也很難改善。因此,殘拳搏擊訓練中,認為不必枉求反應速度,而是需要把自身原本的反應速度在實踐中最大限度地發揮出來。
打吊繩是殘拳搏擊訓練中速度法門的重要一課,方法如下: 取麻繩一根,上端固定(如固定到屋頂,屋內梁上,側伸的樹枝上),下端垂在地面上約半米。再取毛巾一條,系在繩上,高低與肩或頭水平。訓練者抱技擊樁架,開始進攻,要求只許一拳出擊。出擊時,繩索要在拳的外側,而且只許前臂來回平行擊出,其余不動。步法隨意變化,但只許讓繩索在前腳外側,不得讓繩索蕩到內側。 訓練時,敵情觀念要濃,要連續出擊,步步緊逼,如影附形。當擊出第一拳時,你會發現拳把毛巾擊出,垂到地面上的繩索會蕩起落在你的腿上(或其它部位),而且擊出的毛巾很快回來,你須馬上擊第二拳。一不小心,毛巾會馬上回來,因路線改變,而蕩到你的面門,垂到地面上的繩索也會蕩起落到你的胸口、襠部。這是大忌,面部、襠部要嚴密防護。如此訓練月余,速度、身法已相當可觀。 打吊繩原理:如速度球 目的:不僅訓練反應速度,而且訓練周身均整齊動的身法,以及步步緊逼,如影附形的步法。此訓練法不僅嚴守上盤,而且對下盤來的攻擊在無意中得到化解(任何一個拳手的腿法都不如繩子那樣靈活、柔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