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聚焦錢流:肉價上漲引發搶豬大戰聚焦錢流:肉價暴漲引發搶豬大戰 產區驚現盜豬賊 《經濟信息聯播》報道,豬肉市場,在這個市場上曾有不少資金進出,翻云覆雨,最終導致豬肉價格暴漲暴跌。5月份我國CPI同比上漲5.5%,其中,豬肉價格漲幅達到40.4%,對CPI的上漲“貢獻”將近20%。進入6月以來,豬肉價格的瘋漲也并沒有停止腳步,上周末,全國出欄肉豬平均價格再創新高,達每公斤18.31元,而這個價格到了零售市場,甚至已經高達每公斤30元,豬價大漲讓吉林、山東、湖北等生豬產區成了香餑餑,大量豬源緊缺的外省豬商爭相跑到產區“搶豬”。錢多、豬少、速來,一場搶豬大戰已經展開。 李奎興是吉林四平梨樹縣郭家店鎮新勝村的生豬收購中間商,也就是當地常說的“豬經紀”,最近一段時間,他每天都能接到一二十個外地客商委托收購生豬的電話。他告訴記者,這些委托主要是來自浙江、江西、廣東、福建、遼寧,尤其以浙江、江蘇比較多,拿浙江臺州來說,臺州的生豬收購價現在比四平高出1.1元,只要兩地的價差超過1元,往南方發貨就能賺錢。不過這么好的行情,他眼下卻只能干著急,用他的話說,現在是“有錢賺不到”。 吉林四平梨樹縣郭家店鎮新勝村豬經紀李奎興說:主要發往臺州、義烏、北京 以前都是幾千頭的抓現在沒有豬。 梨樹縣是吉林的產豬大縣,生豬出欄量常年維持在326萬頭的水平,但今年數量本來就有所下降,受外地需求持續增加的影響,現在豬源越來越少。事實上,生豬供應趨緊是全國的普遍情況。收購價持續上漲,也加重了養豬戶的惜售心理。李奎興說,以前都是養豬戶主動來找他,一天收個四五百頭不成問題。而現在走個十村八店都不一定能抓到出欄的豬。6月18日,他從晚上9點一直奔波到凌晨3、4點,跑了六七家養豬戶,才抓了幾十頭豬。遇到坐地漲價的養豬戶,能合上本錢的就咬咬牙收了,合不上錢的就只能白跑一趟。現在的情況是,一聽說誰家的生豬要出欄,三四個豬經紀都眼巴巴盯著。 吉林四平梨樹縣郭家店鎮新勝村豬經紀說,一邊走一邊打電話,不知道誰家有豬就轉圈打。豬價上漲不但讓生豬產區展開了搶豬大戰,而且也帶來了一個意外的情況。才洪權是四平市梨樹縣郭家店鎮石槽溝的養豬戶,他養的10頭豬再長十多天就能出欄賣錢了,能賣到2萬元錢。不料偷豬賊也惦記上了這些豬,才洪權一覺醒來,發現自家豬圈窗戶被撬,辛苦養了半年的豬被偷走了6頭。吉林四平梨樹縣郭家店鎮石槽溝養豬戶才洪權告訴記者,損失一萬多塊錢吧丟豬的現在不少啊,現在不僅是丟了,他們是連偷帶搶了。 仔豬成金豬 散戶爭相追漲補欄 《經濟信息聯播》報道,仔豬在豬商眼里儼然成了金豬,而另一方面,一些養豬的散戶,也不想被這波行情落下,記者在調查中就發現,在吉林,現在養豬戶們最著急的就是追漲補欄,大量購進仔豬,用他們的話就是,市場上都是錢,賺不到手真是干著急。但如此瘋狂的豬肉價格真的是市場的真實反應嗎?2007年豬肉價格的瘋漲曾令許多人記憶猶新,瘋狂肉價為何在今年又卷土重來?去年上半年剛剛發生豬價暴跌傷農,為何暴跌一年后又現暴漲,后市會不會重演大起大落? 在吉林四平梨樹縣,現在養豬戶每出售一頭生豬的純利就在五六百元。在高利潤的刺激下,不少養豬戶補欄熱情高漲。郭家店鎮新勝村的路英紅就拿出了13萬積蓄用于擴建豬舍,前兩天,他剛剛以每頭550元的價錢購進120頭仔豬。他告訴記者,村里8成的人從事養豬業,最近補欄的養豬戶占到了一半以上。 吉林四平郭家店鎮新勝村養豬戶路英紅告訴記者,這一整完馬上就抓,現在后面那個已經補滿了(仔豬)。沒圈的現在都開始往里補欄。 同村的王娟也想趁著這波好行情賺上一筆,她顧不上修新豬舍,草草在自家院子里搭了個臨時豬棚,就趕緊購進了50多頭仔豬。盡管現在購買一頭仔豬的價錢比去年上漲了將近一半,仔豬在梨樹縣依然是供不應求。吉林四平郭家店鎮新勝村養豬戶王娟告訴記者,多少錢一只550 去年仔豬的價格是多少 去年是三百左右,只要這個行情不掉的話肯定要賺錢。 據記者調查,這樣的追漲補欄在東三省、華北地區、兩廣地區都陸續出現,業內人士已經發出預警,到今年年底和明年一月份,現在補欄的仔豬會集中出欄,也許會導致生豬價格出現新的波動。生豬預警網首席分析師馮永輝認為,未來的生豬供應和缺口的恢復應該依靠當前的母豬補欄,但現在市場補欄都把仔豬當寶貝,回本時間長的母豬卻少人問津,這說明當前市場上補欄的多是出于投機心理,不利于豬市的長久穩定發展。生豬預警網首席分析師馮永輝告訴記者,我建議大家應該把目光更多的集中在母豬的數量上,從現在市場上仔豬的補欄和母豬的補欄的風險看 仔豬的補欄風險是更大,因為它中間是大家搶購導致的價格泡沫。 專家:生豬規模化經營可防價格大起大落 《經濟信息聯播》報道,從2007年的暴漲暴跌到去年底開始的暴漲暴跌,豬價的漲跌一哄而上,一哄而下,豬肉價格似乎讓人怎么也摸不著頭腦,豬肉價格到底如何防止大幅波動,資本炒作之手到底如何抵御。 吉林梨樹縣郭家店鎮新勝村的李遠成是當地的養豬大戶,他的豬場存欄量在5000頭左右。他經歷過多次豬價的大起大落,在這次的高豬價前,他并沒有大量補欄。他告訴記者,雖然今年生豬收購價高,但是仔豬價格已經超過2008年的歷史最高位,飼料的成本也很高,即使是目前已經存欄的小豬,預計也得三四個月之后才能出欄,如果那時供應量猛增,很難保持現在的高價。吉林梨樹縣郭家店鎮新勝村養豬大戶李遠成告訴記者,那你現投不趕趟了 因為這豬有個周期性 大量備豬明年下半年就不好辦了。 分析認為,與生豬散養戶的一哄而上不同,專業的規模養豬企業或養豬場在豬價大幅波動時,不會盲目擴產或減產,抗風險的能力也更強。在正常年景,農村散養戶的生豬成活率僅為70%,而規模養殖企業能達到95%以上;去年疫情大規模爆發,規模養殖企業受到的影響很小,而半數中小散戶則被大浪淘沙,最終導致現在全國生豬飼養總量中,規模豬場和散養戶所占比例發生扭轉,由各占一半轉變為規模養殖占據7成,業內人士認為,規模化經營是生豬市場穩定的唯一出路。 生豬預警網首席分析師馮永輝告訴記者,只有規模豬場所占比例越來越多 從事理性生產的比重越來越大以后 就不會因為一點蠅頭小利就進行投機 市場的存欄結構、供需就不會出現大幅波動 比現在的波動要小的很多。 為促進養豬業的規模化發展,2009年國家曾出臺一系列鼓勵政策,包括增加畜禽標準化規模養殖場(小區)項目投資,加大信貸支持力度,落實養殖場用地等政策。但面對依然占養豬業3成江山的中小散戶,除了依靠市場實現優勝劣汰,如何引導他們走向規模化養殖,還需要在政策和資金上給予直接的扶持。 中國飼料在線網畜牧行情分析師王志丹表示,現在散養戶的比例并不小 有30% 他們在市場上有很大的話語權 因為有10%的市場缺口就會引發價格的大漲大落 。。。對于中小散養戶現在沒有直接的扶持政策。 聚焦錢流: 干蒜新蒜一起跌 蒜農損失慘重 《經濟信息聯播》報道,豬肉市場還在暴漲,資本還在運作。而眼下我們就有一個遭遇爆炒失敗的案例,去年作為農產品(14.95,0.09,0.61%)上漲第一波的大蒜,今年一開年,就遭遇一輪猛挫行情,我們欄目此前也報道過多次,在山東金鄉,現在鮮蒜已經曬干,本來正是蒜商大量收購的時候,但記者卻發現,農民家門口仍放著大量的干蒜,而過低的蒜價已經讓他們失去了賣蒜的熱情, 大蒜種植戶孫啟存告訴記者,一塊四毛多錢白搭,現在他們收的都是這個價,一塊四太貴了,我給你個一口價怎么樣?多少錢 一塊二毛錢白搭 那不拉了.。最終孫啟存也沒有讓步,他告訴我們一塊二的價格不僅連成本都夠不上,而且還要差出去很多。一畝地蒜種就要兩千多元,化肥、農藥地膜等農資又是以前多元,再加上人工,一畝地的成本就達到了近4000元。看堆在地上的著這些蒜,孫啟存有些后悔去年不該擴種多種那一畝。去年不少農民看到蒜價高漲,都擴大了種植面積,孫啟存本來種了五畝,去年就多種了一畝達到了六畝。而今年蒜價大跌,以現在的一塊二一斤,他一畝地就要賠一千多元,多種一畝就多虧一千。 金鄉大蒜種植戶孫啟存告訴記者,都這樣不死心,賠錢賠太多了,種六畝地、賠六千塊錢 比別的作物還再忙活點。而記者在村里看到,蒜販子的車上也是空的,沒有什么蒜。蒜商告訴記者,現在價格太低,農民們都不愿意賣蒜,希望以后價格能更高一些。而干蒜在露天只能存放到七月底,如果不及時入庫就可能發芽,那時候大蒜就一文不值。 金鄉振農大蒜收購公司的高金濤告訴記者,如果老百姓現在隨行就市的賣,不要怎么說集中出貨的話老百姓可能還不到,如果集中出貨的話,今年的價格肯定會出現暴跌。 大蒜難收也難賣 買賣雙方僵持 《經濟信息聯播》報道,不僅是農民不愿意賣蒜,記者在市場上了解到,賣蒜的販子和沒賣出去的大蒜,雙方在僵持,已迎來大蒜最后的定價,貿易商也不愿意收蒜。以往到處搶蒜的貿易商這幾天都在玩著撲克,而市場上也擠滿了來繼續來看記者的調查。 下午三點鐘半,王保柱已經在市場上干坐了七八個小時了,而他收的蒜到現在也沒賣出去。他告訴我們現在不僅農民手里的蒜難收,想賣給貿易商也難賣。大蒜商販王保柱告訴記者,從早上到現在,有時候呆一天,從早上到五點鐘才走 往年什么時候賣出去,早上來吧一個小時就賣出去了。記者金鄉大蒜交易市場上看到,各個貿易商的門口停滿了來賣蒜的三輪,而貿易商的棚子里卻沒有多少大蒜,貿易商的門面里,工作人員無聊的翻著撲克牌。老板高金濤告訴我們,他們已經兩天沒有收貨了。去年的時候他們一天都要收幾百噸蒜,一部分發貨一部分送進冷庫,今年他們只能根據訂單,最多一天才收個四五十噸。 金鄉振農大蒜收購公司的高金濤告訴記者,往年這個時候是一邊收蒜一邊入庫是吧 對的 往年隨收隨入 去年我們是收了就入庫 收了就放在庫里面 有訂單就做一點 沒訂單也沒有囤積收購的。現在的大蒜價格一天一個價,兩天前還是一斤一塊四五,現在已經到了一塊二三,如果現在存貨,很可能明天就要賠錢。而去年的時候,大蒜也是一天一個價的往上漲,從兩塊多一直到后來的四塊五塊錢一斤。盡管去年貿易商們都賺了個盆滿缽滿,然而今年的價格讓他們很可能又賠進去不少,大漲大跌的行情實在是讓他們生意做得很累。金鄉振農大蒜收購公司的高金濤告訴記者,還是穩定要好一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