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體重過輕當心肌肉衰減征
營養學家提醒:“加強營養”和“抗阻力運動”可有效防御
本報訊(首席記者施捷通訊員左鋼)俗話說“千金難買老來瘦”。老年營養學專家、華東醫院營養科主任孫建琴教授今天告誡說,一種鮮為人知的骨骼肌質量漸進性下降的老年疾病——肌肉衰減綜合征,已對老年健康構成潛在危機,值得人們注意。
老年人“肌肉衰減綜合征”主要表現為骨骼肌逐漸減少,肌力逐年下降,使老年人活動能力降低,行走、登高、坐立、舉物等各種日常動作完成有困難,甚至可能逐步發展到難以站起、下床困難、步履蹣跚、平衡障礙、極易摔倒骨折,老年人同時出現有肌肉松弛、皮膚褶皺增多、體重下降、身體虛弱、抵抗力下降。
據流行病學調查,50歲以后,人體骨骼肌量平均每年減少1-2%,60歲以上者慢性肌肉丟失約30%,80歲以上更高達約50%。而肌肉減少30%,將影響肌肉的正常功能。國際權威雜志《新英格蘭醫學雜志》最近發表的一項關于亞洲人體質指數與死亡率的關系研究稱,據對110萬亞洲人群長達9.2年的隊列研究表明,體重過低(BMI<15)者的死亡率將較正常體重者增加2.8倍。也就是說,體重過低和體重過高一樣,都可增加死亡率。亞洲人體重指數(BMI)在22.6-27.5者,死亡率風險最低。
孫建琴教授強調,老年性肌肉衰減的原因有很多,蛋白質營養不良是主要危險因素之一,此外還包括臥床休息、久坐等生活方式,以及由于合并器官功能衰竭、炎癥性疾病、惡性腫瘤以及內分泌疾病等。最近研究還發現,維生素D缺乏易導致肌肉衰減。
“加強營養”和“抗阻力運動”是防治老年人肌肉衰減的二大法寶。孫建琴介紹說,加強營養主要是加強能量和蛋白質,特別是蛋白質營養。有研究認為,只要腎功能允許,老年人對蛋白質的需要量比青壯年要略高些。要特別重視每餐攝入足夠量優質蛋白質的重要性,每餐攝入25-30克蛋白質,能最大限度地提高肌肉蛋白質合成,防止或減緩老齡化引起的肌肉衰減。
由于動物性食物蛋白質的含量和質量都高于植物性食物,老年人要增加奶蛋、瘦肉、禽類、魚蝦和大豆制品等攝入,同時還要保證足夠的主食、蔬菜水果,以達到平衡膳食的要求。另外,如增加維C、維E、類胡蘿卜素、硒、鋅、歐米茄-3脂肪酸等攝入(蔬菜、水果、豆類、堅果和天然香料中都含有豐富的抗氧化物),有利于防治老年人肌肉衰減,提高免疫功能。
加強營養的同時,抗阻力運動和耐力訓練可有效增加老年人肌肉力量和重量,比如使用啞鈴、杠鈴、拉彈力帶、小腿綁沙袋,健身器械運動等,但要注意平衡和柔韌性,循序訓練,長期堅持,量力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