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忽然想起來要練一練俯身拱腰。俯身拱腰是龐明先生編創的形神莊九節動功中的其中一節,是練松脊柱通督脈的,根據早期的資料來看,這節功源自通背拳的松腰法,如果練習得法,既可以通督脈,也可以松腰,還可以練氣入骨。 俯身拱腰從外形上看與一般武術的下腰動作差不多,但區別有兩點,一是彎腰時脊柱逐節卷曲而下,而不是一彎腰就下去,二是下去以后的動作是拱腰,不是單純的用頭或手做動作。正是這兩點區別,使它具有了松腰的功效。 我已經有一段時期沒有練這節功了,今天來了興致,于是專門把它抽出來練習。一做脊柱逐節卷曲而下的動作,腰椎就發出比較大的聲響,下去時腰部好像在水里做動作似的,想快也不行,真得一節一節地下去。經過這一階段的松腰練習,我在做下按動作時就習慣性地提會陰和吸氣,然后再拱腰。做頭臉貼腿時終于給了自己一點驚喜,原來額頭已經可以碰到膝蓋,以前額頭只能碰到小腿,這說明脊柱確實比過去有所松動。上起時能清晰地感到腰椎和胸椎的活動,但一到隆椎就沒什么感覺,隆椎是第七節頸椎,這種感覺與練其它松腰法所產生的動觸是一致的,似乎氣到了大椎穴附近就上不去。 練完俯身拱腰法,我決定在今后的松腰練習中加上這一節動功。站莊是一種靜態松腰法,關鍵是要垂尾閭;蹲墻法是一種動態松腰法,特點在于“強迫”凸腰椎;轉腰涮胯也是一種動態的松腰方法,重點在于轉腰椎以至轉尾閭;而俯身拱腰法則是通過卷伸脊椎來達到松腰松脊柱的目的。另外,在練習這幾種方法的時候,還可以加上呼吸松腰法,這樣從不同的角度來練習松腰,就有可能提高松腰的效率。 (老平2005-10-3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