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去年年初電影《阿凡達》上映以來,在國內國外都掀起了一股3D熱,也讓3D這一概念深深的植入到人們的心里。不過戴上3D眼睛畢竟還是有一些繁瑣復雜,而隨著技術的逐漸成熟,3D立體顯示圖像也慢慢由借助3D眼鏡逐漸的向裸眼3D發展,到今天為止,裸眼3D已經應用到一些電視和游戲設備上,一些日韓廠商甚至把裸眼3D技術引入到了手機MP4電影下載之中。
首先我們先來了解一下什么是3D技術:在“3D”里面的“D”,是英文單詞Dimension(線度、維)的首字母,3D指的就是三維空間。與普通2D畫面顯示相比,3D技術可以使畫面變得立體逼真,圖像不再局限于屏幕的平面上,仿佛能夠走出屏幕外面,讓觀眾有身臨其境的感覺。 ![]()
裸眼3D手機
其實最早的3D其實可以追溯到電影發明之初的19世紀末,當時英國電影先驅威廉姆·弗萊斯·格林發明了世界上第一套放映和觀看3D電影的裝置:他在銀幕上同時放映兩個畫面,觀眾通過眼鏡來觀看獲得立體感,不過這套裝置繁瑣復雜,缺乏實用推廣性,所以盡管他申請了專利,但并沒有戲院采用。 ![]()
英國電影先驅威廉姆·弗萊斯·格林
而慢慢的隨著科技的發展,3D技術變得越來越成熟,也經歷了許多挫折坎坷和短暫的輝煌,一直到2009年3D元年的到來,3D技術才真正的在商業市場中迎來了一個大爆發,尤其是在電影上的表現,《飛屋環游記》、《冰河世紀3》、《死神來了4》、《3D版玩具總動員1、2》、《圣誕頌歌》,前所未有多的3D電影一部接一部讓人目不暇接,而更讓人欣喜的是,這些影片有很多都擺脫了“雜耍”的嫌疑,3D起到的是錦上添花的作用,即使沒有3D也依然是一部好電影。 ![]()
《特工小子3》取得了過億的票房
![]() 3D立體顯示技術在電影上展現出了它的巨大魅力,不過必須戴上眼鏡才可以看到立體效果這一弊病已經成為了普及3D技術的最大阻礙。而目前LG、HTC、夏普等廠商發布了多款裸眼3D手機,裸眼3D技術已經率先在手機數碼產品上得到了實現。
在今年的CES國際電子消費展上,3D已經成為了毫無爭議的核心關鍵詞,從手機、電視機到顯示器、MP4,幾乎任何數碼產品上都可以見到3D的身影,繼高清設備之后,3D已經成為了顯示設備的下一個核心,現在讓我們來欣賞一下3D顯示在手機和電視機上的顯示效果。 裸眼3D手機 3D效果
東芝3D電視 3D效果
第3頁主流3D成像技術原理 3D影像雖然看起來比較復雜,不過歸結起來就是視覺移位。人的兩眼相隔大概為6厘米左右,這就意味著如果你看著一個物體,兩只眼睛是從左右兩個視點分別觀看的。左眼將看到物體的左側,而右眼則會看到她的中間或右側。當兩眼看到的物體在視網膜上成像時,左右兩面的印象合起來,就會得到最后的立體感覺。而這種獲得立體感的效應就是視覺位移。 而拍攝影像時,只要用兩臺攝影機模擬左右兩眼視差,分別拍攝兩條影片,然后將這兩條影片同時放映到銀幕上,放映時加入必要的技術手段,讓觀眾左眼只能看到左眼圖像,右眼只能看到右眼圖像。最后兩幅圖像經過大腦疊合后,我們就能看到具有立體縱深感的畫面。 這就是我們所說的3D影像。 ![]() 目前在國際上流行的裸眼3D效果主要是有多透鏡、狹縫光柵、全息術和體塊3D顯示等四種方式,其中在手機上采用的主要有多透鏡和狹縫光柵這兩種3D技術,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 1、多透鏡 這種3D顯示器在顯示屏前增加了一個多透鏡屏,用一排垂直排列的柱面透鏡控制左右圖像的射向,使右眼圖像聚焦于觀看者右眼,左眼圖像聚焦于觀看者左眼,從而讓觀看者在不同角度看到不同的影像,產生立體幻像。 ![]() 目前人們已經可以把透鏡的截面做到微米級,使得條紋狀立體圖像更加精細,因此這種技術目前廣泛用于高清晰的3D數字電視、3D手機、3D大屏幕顯示等。 2、 狹縫光柵 ![]() 這種立體影像顯示技術是在普通的液晶顯示器后加上一層黑色和透明垂直條紋間隔排列成的圖案層,相當于把“3D眼鏡”放在了顯示器里,不過光柵層與液晶層之間的距離以及條紋的寬度必須相當精確,才能使得背光板的光透過該光柵之后,到達左眼的光線只經過奇數行的像素,到達右眼的光線則只經過偶數行的像素。這種方法的局限是,觀看者只有在某一確定位置才能欣賞到3D影像,當然如果采用棋盤式光柵,觀看的范圍和角度也會更加自由。 第4頁裸眼3D時代到來了?裸眼3D立體顯示作為一項科技感十足的全新顯示技術,受到了很多消費者乃至科技人員的贊美,今年多款裸眼3D顯示設備的推出也讓整個行業看起來一片欣欣向榮之象,不過這預示著裸眼3D時代已經到來了嗎?其實不然,目前裸眼3D的發展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制約。 ![]() 一、3D市場版本混亂 其實這是每一項新興的技術都會遇到這樣難題,3D技術作為目前正在蓬勃發展的新興技術,正像我們前邊所介紹過的一樣,整個3D行業多種技術并存,并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這讓很多消費者暈頭轉向,甚至很多廠商的技術人員也為之頭疼,如果想讓整個市場取得革命性的進展,制定一個3D行業統一標準已經成為了迫在眉睫的事情,在3D內容制作、媒介傳輸、信號接口、顯示解碼等諸多環節均建議相應的規范,讓廠商在生產研發之時有章可循。 二、3D資源稀少 與1080P高清視頻的琳瑯滿目不同,雖然目前支持3D的游戲已經多達數百款,但是每年在電影院放映的3D電影還是寥寥無幾,其他諸如3D圖片等資源更是為數稀少,這就可能會造成3D產品的華而不實,相信很多人不會掏錢去買這樣一個沒有多少“內容”的產品的。 而且目前很多3D產品并不支持1080P的高清視頻,讓消費者放棄清晰逼真的全高清而去選擇3D效果看起來也不怎么現實。 三、3D使部分觀眾眩暈 這也是目前最現實的一個問題,自《阿凡達》上映以來,雖然贊美聲不斷,但是我們也不能忽視部分人因為看3D版而出現的眼干、眼痛、頭暈、惡心等癥狀。而在前不久推出的裸眼3D手機上也出現了這樣的問題,很多人在使用完3D效果之后出現了頭暈的癥狀。出現這樣的問題的主要原因是因為3D畫面是虛實交匯的,這些動感的虛畫面會讓人們聚焦眼球很困難,長時間觀看很容易出現頭暈、頭痛。而且3D畫面對于眼睛刺激性也特別大,眼壓也會隨之升高,出現眼干、眼痛等癥狀。 總結: 裸眼3D作為領先的顯示技術,目前已經顯示出了其強大的影響力。尤其是在手機設備上,已經有多款產品推出。從我們消費者的角度來看,物美價廉當然是最希望看到的,但是對于3D產品廠商來說,不應當將所有的熱情都投入到產品的研發之中,對其“內容”更應當進行充實,這樣才會給3D行業帶來繁榮的景象,希望在不久的將來,3D顯示會全面的進入我們的生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