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體質的中醫調治 王長松 副教授 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中醫內科 一、體質的概念及影響因素 1、體質的概念 體質是指人群中的個體,在生長發育過程中所形成的生理差異。這種差異可表現在形態、結構、機能、代謝以及對外界刺激的反應性等方面。 體質由體型、臟腑、精氣血津液、生理功能等諸多要素構成。 2、影響體質形成的因素 ①先天因素 3、體質與疾病 ①體質影響疾病 二、常見不良體質的調養要點 根據臨床上的癥候表現、脈象、舌苔,主要有以下八種體質:氣虛體質、血虛體質、陰虛體質、陽虛體質、氣郁體質、血瘀體質、痰濕體質、陽盛體質,其具體養生方法如下: 1、氣虛體質 ①體質特點: 形體消瘦或偏胖,面色白,氣短乏力,容易倦怠,語聲低怯,自汗健忘,舌淡苔白,脈虛弱。 ②調養要點: 補氣養氣,因肺主一身之氣,腎藏元氣,脾胃為“氣生化之源”,故脾、胃、肺、腎皆當溫補。 氣功鍛煉:重在練氣。 藥膳調攝:多食補氣之品。 常見補氣食物: 粳米、糯米、小米、大麥、蕎麥、山藥、馬鈴薯、大棗、胡蘿卜、香菇、豆腐、雞肉、鵝肉、鵪鶉、兔肉、牛肉、狗肉、青魚、鰱魚。 常見補氣中藥: 黃芪、黨參、人參、太子參、山藥、茯苓、白術 中成藥: 補中益氣丸、香砂六君丸、黃芪精口服液、貞芪扶正膠囊、振源膠囊、益氣復脈膠囊、參芪片、金水寶。 平素氣虛之人宜常服補中益氣丸。脾氣虛,宜選四君子湯,或參苓白術散;肺氣虛,宜選補肺湯;腎氣虛,多服腎氣丸。 2、血虛體質 ①體質特點: 面色蒼白無華,或萎黃,唇色爪甲淡白,易失眠,不耐勞作,月經量少色淡,舌淡,脈細無力。 ②調養要點: 起居調攝:謹防久視傷血,不可勞心過度。 精神調養:調整情緒,振奮精神。 藥膳調攝:常食補血養血藥膳。 常見補血食物: 紅棗、花生、桑堪、荔枝、松子、黑木耳、菠菜、胡蘿卜、豬肉、羊肉、牛肝、羊肝、甲魚、海參、平魚、鱔魚等。 常見補血中藥: 阿膠、當歸、熟地、白芍、紫丹參、仙鶴草 中成藥: 四物合劑、養血飲口服液、歸脾丸、驢膠補血顆粒、烏雞白鳳丸。 3、陰虛體質 ①體質特點: 形體消瘦,易渴、易熱、易煩,手足心熱,少眠,便干,不耐春夏,多喜冷飲,舌紅少苔脈細數。 ②調養要點: 補陰清熱,滋養肝腎。陰虛體質者關鍵在補陰;五臟之中,肝藏血,腎藏精,同居下焦,所以,以滋養肝腎二臟為要。 精神調養:自覺養成冷靜沉著的習慣。 此體質之人性情較急躁,常常心煩易怒,這是陰虛火旺,火擾神明之故,故應遵循《黃帝內經》中“恬淡虛無”、“精神內守”之養神大法。平素在工作中,對非原則性問題,少與人爭,以減少激怒,要少參加爭勝負的文娛活動。 環境調攝:注意秋冬養陰,夏季避暑。 此種人形多瘦小,而瘦人多火,常手足心熱,口咽干燥,畏熱喜涼,冬寒易過,夏熱難受,故在炎熱的夏季應注意避暑。 體育鍛煉:不宜過激活動,著重咽津功法。 藥膳調攝:服食滋陰清熱、滋養肝腎之品。 應保陰潛陽,宜清淡,遠肥膩厚味、燥烈之品;可多吃些芝麻、糯米、蜂蜜、乳品、甘蔗、魚類等清淡食物,對于蔥、姜、蒜、韭、薤、椒等辛味之品則應少吃。 常見滋陰食物: 黑芝麻、黑豆、黑米、糯米、蜂蜜、牛奶、羊奶、雞蛋、桑椹、甘蔗、百合、螃蟹、河魚、鱉等。 常見滋陰中藥: 枸杞子、生地、黃精、山萸肉、麥冬、女貞子、何首烏、白芍藥等。 中成藥: 六味地黃丸、杞菊地黃口服液、大補陰丸、知柏地黃丸。 肺陰虛者,宜服百合固金湯;心陰虛者,宜服天王補心丸;腎陰虛者宜服六味地黃丸;肝陰虛者,宜服一貫煎;其他滋陰生津中藥女貞子、山茱萸、旱蓮子亦可選用。 4、陽虛體質 ①體質特點: 形體白胖,面色淡白,怕冷喜暖,手足欠溫,大便稀溏,口不渴,舌淡胖,脈沉無力。 ②調養要點: 祛陽法寒,溫補脾腎。因為陽虛者關鍵在補陽。五臟之中,腎為一身的陽氣之根,脾為陽氣生化之源,故當著重補之。 精神調養:調節感情,消除悲、恐等不良情緒的影響。 《黃帝內經》中說:“肝氣虛則恐”,意思是肝臟功能差的人,容易恐懼,又指出:“心氣虛則悲”,這是說心臟功能低下者精神上易出現悲哀的情緒。中醫認為,陽虛是氣虛的進一步發展,故而陽氣不足者常表現出情緒不佳,易于悲哀,故必須加強精神調養,要善于調節自己的情感,去憂悲、防驚恐、和喜怒、消除不良情緒的影響。 環境調攝:避寒就溫。 此種體質多形寒肢冷,喜暖怕涼,耐春夏不耐秋冬,故陽虛體質者尤應重環境調攝,提高人體抵抗力。有人指出,若在夏季進行20~30次日光浴,每次15~20分鐘所得的紫外線將能使用一年。對于年老及體弱之人,夏季不要在外露宿,不要讓電扇直吹,亦不要在樹陰下停留過久。 體育鍛煉:加強體育鍛煉,使動則生陽。 因為“動則生陽”,春夏秋冬,每天進行1~2次,具體項目因體力而定。 藥膳調攝:選用補陽祛寒、溫養肝腎之品。 多食有壯陽作用的食品,如羊肉、狗肉、鹿肉、雞肉,根據“春夏養陽”的法則,夏日三伏,每伏可食羊肉附子湯一次,配合天地陽旺之時,以壯人體之陽。 常見溫陽食物: 羊肉、狗肉、鹿肉、雞肉、蠶蛹、桂圓、生姜、花椒、韭菜、薤白、核桃、板栗等。 常見溫陽中藥: 黑附子、干姜、肉桂、桂枝、吳茱萸、大小茴香、高良姜、砂仁、白豆蔻、肉豆蔻、肉蓯蓉、鹿角膠、仙靈脾等。 中成藥: 金匱腎氣丸、桂附地黃丸、附子理中丸、健脾益腎顆粒。 偏心陽虛者,宜用桂枝加附子湯;偏脾陽虛者,選理中湯;偏腎陽虛者,宜服金匾腎氣丸。 5、氣郁體質 ①體質特點: 形體消瘦或偏胖,面色蒼暗或萎黃,有時性情急躁易怒,有時憂郁寡歡,胸悶不舒,時欲太息,舌淡紅,苔白,脈弦。 ②調養要點: 精神調攝:多參加集體活動、文娛活動,培養開朗豁達的性格。 此種人性格內向,神情常處于抑郁狀態,根據《內經》“喜勝憂”的原則,應主動尋求快樂,多參加社會活動、集體文娛活動,常看喜劇、滑稽劇、聽相聲,以及富有鼓勵、激勵意義的電影、電視,勿看悲劇、苦劇。多聽輕快、開朗、激動的音樂,以提高情志。多讀積極的、鼓勵的、富有樂趣的、展現美好生活前景的書籍,以培養開朗、豁達的意識,在名利上不計較得失,知足常樂。 體育鍛煉:多參加體育鍛煉及旅游活動。 因體育和旅游活動均能運動身體,流通氣血,既欣賞了自然美景,調劑了精神,呼吸了新鮮空氣,又能沐浴陽光,增強體質。氣功方面,以強壯功、保健功、動樁功為宜,著重鍛煉呼吐納功法,以開導郁滯。 藥膳調攝:少量飲酒以活動血脈,多食行氣食物,以及疏肝理氣解郁之藥膳。 可少量飲酒,以活動血脈,提高情緒。多食一些能行氣的食物,如佛手、橙子、柑皮、蕎麥、韭菜、茴香菜、大蒜、火腿、高粱皮、刀豆、香櫞等。 常見理氣食物: 紅酒、橙子、柑、蕎麥、韭菜、茴香菜、大蒜、白蘿卜、大麥芽、蘿卜籽、刀豆、玫瑰花、月季花、茉莉花、桂花等。 常見理氣中藥: 柴胡、枳殼、佛手、香附、烏藥、川楝子、小茴香、青皮、郁金等。 中成藥:逍遙丸、四磨湯口服液、氣滯胃痛顆粒、荊花胃康膠丸、乳癖消。 藥物養生常用以香附、烏藥、川棟子、小茴香、青皮、郁金等疏肝理氣解郁的藥為主組成的方劑,如越鞠丸等。若氣郁引起血瘀,當配伍活血化瘀藥。 6、血瘀體質 ①體質特點: 面色晦滯,口唇色暗,眼眶暗黑,肌膚干燥,舌紫暗或有瘀點,脈細澀。 ②調養要點: 精神調養:培養樂觀情緒。 血瘀體質在精神調養上,要培養樂觀的情緒。精神愉快則氣血和暢,營衛流通,有利血瘀體質的改善。反之,苦悶、憂郁則可加重血瘀傾向。 體育鍛煉:多做有利于心臟血脈的活動。 多做有益于心臟血脈的活動,如各種舞蹈。太極拳、八段錦、動樁功、長壽功、內養操、保健按摩術,均可實施,總以全身各部都能活動,以助氣血運行為原則。 藥膳調攝:可食活血、化瘀、養血之品。 可常食桃仁、油菜、慈姑、黑大豆等具有活血祛瘀作用的食物,酒可少量常飲,醋可多吃。山植粥、花生粥亦頗相宜。 常見活血食物: 山楂、桃仁、油菜、山慈姑、黑大豆、酒、醋、黑木耳等。 常見活血中藥: 三七、紅花、穿山甲、桃仁、丹參、川芎、當歸、雞血藤、益母草、地龍等。 中成藥: 復方丹參滴丸、心可舒、諾迪康、銀杏葉片、步長腦心通、血滯通、脈絡寧。 7、痰濕體質 ①體質特點: 形體肥胖,肌肉松弛,嗜食肥甘,體倦身重,嗜睡懶動,口中粘膩,舌胖,苔滑。 ②調養要點: 環境調攝:避潮濕。 不宜居住在潮濕的環境里;在陰雨季節,要注意濕邪的侵襲。 體育鍛煉:長期堅持體育鍛煉。 痰濕之體質,多形體肥胖,身重易倦,故應長期堅持體育鍛煉,散步、慢跑、球類、游泳、武術、八錦、五禽戲,以及各種舞蹈,均可選擇。活動量應逐漸增強,讓疏松的皮肉逐漸轉變成結實、致密之肌肉。氣功方面,以動樁功、保健功、長壽功為宜,加強運氣功法。 藥膳調攝:食宜清淡,調補肺脾腎,驅除痰濕,不宜肥甘。 少食肥甘厚味,酒類也不宜多飲,且勿過飽。多吃些蔬菜、水果,尤其是一些具有健脾利濕、化痰祛痰的食物,更應多食之,如白蘿卜、荸薺、紫菜、海蜇、洋蔥、批杷、白果、大棗、扁豆、薏苡仁、紅小豆、蠶豆、包菜等。 常見化痰除濕食物: 白蘿卜、荸薺、紫菜、海蜇、洋蔥、批杷、杏仁、白果、白扁豆、薏苡仁、紅小豆、蠶豆、包菜等。 常見化痰除濕中藥: 陳皮、半夏、茯苓、天南星、石菖蒲、竹茹、桔梗、桔絡等。 中成藥:桔紅丸、香砂六君丸、金水寶、藿香正氣膠囊。 痰濕之生,與肺脾腎三臟關系最為密切,故重點在于調補肺脾腎三臟。若因肺失宣降,津失輸布,液聚生痰者,當宣肺化痰,方選二陳湯;若因脾不健運,濕聚成痰者,當健脾化痰,方選六居子湯,或香砂六君子湯;若腎虛不能制水,水泛為痰者,當溫陽化痰,方選金匱腎氣丸。 8、陽盛體質 ①體質特點: 形體壯實,面紅,聲高氣粗,喜涼怕熱,喜冷飲,大便干臭。 ②調養要點: 精神調養:加強修養,防止發怒沖動。 陽盛之人好動易發怒,故平日要加強道德修養和意志鍛煉,培養良好的性格,用意識控制自己,遇到可怒之事,用理性克服情感上的沖動。 體育鍛煉:積極鍛煉,散發余陽。 積極參加體育活動,讓多余陽氣散發出去。游泳鍛煉是首選項目,此外,跑步、武術、球類等,也可根據愛好選擇進行。 藥膳調攝:宜清熱瀉火,養陰清熱、疏肝平肝之品,忌辛辣燥烈。 忌辛辣燥烈食物,如辣椒、姜、蔥等,對于牛肉、狗肉、雞肉、鹿肉等溫陽食物宜少食用。可多食水果、蔬菜,像香蕉、西瓜、柿子、苦瓜、番茄、蓮藕,可常食之。酒性辛熱上行,陽盛之人切戒酗酒。 常見清熱食物: 番茄、蓮藕、白菜、芹菜、紫菜、海帶、竹筍、茭白、馬齒莧、淡豆豉、醬、冬瓜、黃瓜、苦瓜、西瓜、甜瓜、梨、香蕉、柿子、荸薺、甘蔗、槐花、田螺、豬腸等。 常見清熱中藥: 金銀花、連翹、黃芩、板藍根、地骨皮、生石膏、茵陳、大黃、生甘草、竹葉、金錢草、白茅根、車前草等。 中成藥:一清膠囊、清開靈口服液、牛黃消炎片、黃連上清丸、萬應膠囊。 藥物調養可以常用菊花、苦丁茶沸水泡服。大便干燥者,用麻子仁丸,或潤腸丸;口干舌燥者,用麥門冬湯;心煩易怒者,宜服丹梔逍遙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