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年有一個廣告家喻戶曉,文案是:“廣告做得好,不如新飛冰箱好。”這個廣告曾經(jīng)引發(fā)了廣告界、語文界的大討論。廣告人覺得這個廣告貶低了其他冰箱,有不正當競爭之嫌;語法專家則覺得這句有語病,理由是“廣告”與“冰箱”不是同類事務,無法進行比較。
先不說這個廣告是否違反了廣告界的規(guī)矩,我們先來看看這話在語法上有沒有毛病。不同類事務,當然也可以比較,比如這句話:“學好數(shù)理化,不如有個好爸爸。”前者說的是學習,后者說的是出身,兩者完全可以比較。同理,“廣告”和“冰箱”也可以進行比較。 所以,無論怎么看,這句廣告語根本沒有語病。因為漢語是不限定性語言,字詞的性質必須在語用和語境中確立,不比印歐語,詞性是“法定”的,用來砌窗臺的絕不可以砌灶臺。故而,他們才有“可比”“不可比”的死邏輯,我們沒有。 印歐語是規(guī)定的,而漢語是約定的,即在語用和語境中約定俗成就是“合法”的。顯然,說上面那句話的人,已經(jīng)預定好,準備把“廣告”和“冰箱”比一比。他要比,你就讓他比吧。在工商局的法規(guī)中也許不允許這么宣傳,漢語卻不是法西斯,從來不做非人道的規(guī)定。 這句話本是新飛廣告的口號,但正是因為有人搬出了什么“形式邏輯”的條文,才引起了某廣告公司的語法大討論,其結果是,廣告最終改成了——新飛廣告做得好,不如新飛冰箱好。 漢語是靈活無比的語言,重意會不重形式。只要約定俗成,印歐語法的邏輯限制不了它。我記得上中學的時候,語文老師曾對我們諄諄教誨:“打掃衛(wèi)生”、“恢復疲勞”的說法是錯誤的,理由是搭配不當。但如果如果“打掃衛(wèi)生”有病,那么下面這些詞組,豈不病入膏肓?救火,吃食堂,吃大戶,養(yǎng)病,扣籃(明明扣的是球嘛),打吊瓶,抓革命(應該抓反革命?。?#8230;…其實,漢語的組合根本不顧“邏輯搭配”是否合理,隨意地用幾個意義支點合在一起,就可以表意。 現(xiàn)在有一個“語言邏輯派”,處處用邏輯分析漢語。你說“中原自古以來是兵家必爭之地”,“邏輯派”聽到這話,準會不高興,他們會質問:什么叫自古以來,古到什么時候?侏羅紀那會兒,可是恐龍必爭之地!對于這種人,你沒法跟他爭論。最好的辦法是,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比方,他們說:“緬因州是美國的領土”。你就問他,怎么個“是”法?怎么個be法,是語言邏輯的be,還是法理邏輯的be。管保讓他暈掉。 邏輯是死的,漢語是活的。因此,我們可以這樣說:“邏輯好,不如漢語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