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⑴ 宏觀調控的總目標是保持社會總需求及其結構與社會總供給以及結構的相互平衡、相互適應,使國民經濟得以順利運行,并在不斷提高宏觀經濟效益的基礎上持續、協調地增長。宏觀調控的具體目標主要包括: ① 經濟增長。它是社會主義國家經濟建設的一個極其重要的問題。沒有一定的經濟增長率,就談不上綜合國力的增強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② 增加就業。它是促進經濟增長,提高居民收入的有效途徑。因此,增加或擴大就業是我國當前和今后長時期的一項重大而艱巨的任務。 ③ 穩定物價。它是國民經濟健康、協調發展的重要標志,也是企業和個人在較為穩定的價格預期下安排生產和消費的重要前提。為此,必須保持社會總供求的總量和結構上的大體平衡,避免出現價格總水平的大起大落。 ④ 保持國際收支平衡。國際收支反映一國在一定時期(通常為一年)內的外匯收支(包括經常項目和資本與金融項目)總情況。它關系到社會總供求的平衡以及對外收支平衡。在開放條件下,國際間的資本流出、流入也對社會總供求的內容發生不同程度的影響。 ⑵ 宏觀調控的手段。它是借助于各種宏觀調控手段來進行的。 ① 經濟計劃。它主要是指建立在尊重市場經濟規律基礎上的指導性計劃,是體現宏觀管理目標、任務、各項宏觀平衡和各種比例關系,并由相應的指標體系和政策措施所組成的計劃。它建立在發揮市場調節作用的基礎上,并以指導性計劃為主和中長期計劃為主。 ② 經濟手段。它是指依據價值規律的要求,通過運用與價值形式相關的各種經濟杠桿調節經濟主體的經濟利益,以引導經濟主體的經濟活動,達到宏觀調控目標的調節手段。經濟杠桿是國家掌握和利用的各種價值形式和價值工具,它是和商品貨幣關系特別是和價值規律及市場機制相聯系的范疇。它能從經濟利益上促使經濟主體的經濟活動大體上符合宏觀經濟運行目標,具有間接性和靈活性的特點。其經濟杠桿內容很多,主要有價格、稅收、信貸、利率、匯率、工資、獎金等,它們共同形成經濟杠桿體系。其中,價格杠桿占有重要地位。 ③ 法律手段。它作為宏觀調控的重要手段,主要職能是采取法律的形式來調節各種經濟關系和經濟活動。市場秩序要依靠法律來規范和維系,國家也要依靠法律來調節市場的運行。法制是市場經濟秩序的內在要求和有機組成部分。 ④ 行政手段。它是國家依靠行政機構,采取帶有強制性的命令、指示、指標、規定和下達指令性任務等行政方式調節和管理經濟的手段。 經濟手段是宏觀經濟調控體系中的重要手段;法律手段可保證經濟手段有效地發揮作用;行政手段可作為經濟手段和法律手段的補充。因此,各種調控手段各有所長,各有所短,應綜合運用。 ⑶ 宏觀調控的政策。 ① 產業政策。它是國家根據世界經濟發展的趨勢和我國經濟發展的目標,確定支持、鼓勵哪些產業,以促進經濟結構合理化和組織合理化的政策。它包括規劃經濟目標政策、完善要素流動市場政策、產業標準和技術進步政策、企業規模結構政策和企業集團政策等一系列具體政策。一般包括兩個內容:一是政策目標,即政府根據經濟社會發展的要求、趨勢及其某些特定的目的而確定的發展目標。二是政策手段,即為了實現政策目標,從實際出發所采取的各種措施。 ② 財政政策。它包括財政收入政策、財政支出政策。根據財政政策對于經濟運行的不同影響,可以把財政政策區分為擴張性(松的)財政政策和緊縮性(緊的)財政政策。在宏觀調控中運用財政政策,包括對財政收入政策的運用,對財政支出政策的運用和對二者的綜合運用。 ③ 貨幣政策。其工具主要有:利率,是指一定時期內利息額同存入或貸出本金的比例。法定存款準備金率,是指由法律所規定的商業銀行存入中央銀行的存款在商業銀行存款總額中所占的比例。公開市場業務,是指在公開市場上中央銀行賣出或買進政府債券,以調節貨幣供應量。再貼現率,是商業銀行向中央銀行借款時支付的利息率。 ④ 收入政策是對國民收入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進行調節的政策,是指政府根據宏觀調控目標所規定的個人收入總量和結構的變動方向,以及政府調節個人收入分配的基本方針和原則。它旨在促進分配的公平和效率,避免收入分配差距過大;調動勞動者勞動積極性,促進經濟發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它通過工資、財政預算、稅收等手段實施的。 ⑤ 匯率政策。它是開放條件下宏觀調控的有效手段,是指直接地運用匯率變動的效應,最終達到促進國民經濟協調發展的預期目標。 宏觀調控政策還有投資政策、消費政策和對外經濟政策等,它們共同構成宏觀經濟政策體系。
答:⑴ 宏觀調控的總目標是保持社會總需求及其結構與社會總供給以及結構的相互平衡、相互適應,使國民經濟得以順利運行,并在不斷提高宏觀經濟效益的基礎上持續、協調地增長。宏觀調控的具體目標主要包括: ① 經濟增長。它是社會主義國家經濟建設的一個極其重要的問題。沒有一定的經濟增長率,就談不上綜合國力的增強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② 增加就業。它是促進經濟增長,提高居民收入的有效途徑。因此,增加或擴大就業是我國當前和今后長時期的一項重大而艱巨的任務。 ③ 穩定物價。它是國民經濟健康、協調發展的重要標志,也是企業和個人在較為穩定的價格預期下安排生產和消費的重要前提。為此,必須保持社會總供求的總量和結構上的大體平衡,避免出現價格總水平的大起大落。 ④ 保持國際收支平衡。國際收支反映一國在一定時期(通常為一年)內的外匯收支(包括經常項目和資本與金融項目)總情況。它關系到社會總供求的平衡以及對外收支平衡。在開放條件下,國際間的資本流出、流入也對社會總供求的內容發生不同程度的影響。 ⑵ 宏觀調控的手段。它是借助于各種宏觀調控手段來進行的。 ① 經濟計劃。它主要是指建立在尊重市場經濟規律基礎上的指導性計劃,是體現宏觀管理目標、任務、各項宏觀平衡和各種比例關系,并由相應的指標體系和政策措施所組成的計劃。它建立在發揮市場調節作用的基礎上,并以指導性計劃為主和中長期計劃為主。 ② 經濟手段。它是指依據價值規律的要求,通過運用與價值形式相關的各種經濟杠桿調節經濟主體的經濟利益,以引導經濟主體的經濟活動,達到宏觀調控目標的調節手段。經濟杠桿是國家掌握和利用的各種價值形式和價值工具,它是和商品貨幣關系特別是和價值規律及市場機制相聯系的范疇。它能從經濟利益上促使經濟主體的經濟活動大體上符合宏觀經濟運行目標,具有間接性和靈活性的特點。其經濟杠桿內容很多,主要有價格、稅收、信貸、利率、匯率、工資、獎金等,它們共同形成經濟杠桿體系。其中,價格杠桿占有重要地位。 ③ 法律手段。它作為宏觀調控的重要手段,主要職能是采取法律的形式來調節各種經濟關系和經濟活動。市場秩序要依靠法律來規范和維系,國家也要依靠法律來調節市場的運行。法制是市場經濟秩序的內在要求和有機組成部分。 ④ 行政手段。它是國家依靠行政機構,采取帶有強制性的命令、指示、指標、規定和下達指令性任務等行政方式調節和管理經濟的手段。 經濟手段是宏觀經濟調控體系中的重要手段;法律手段可保證經濟手段有效地發揮作用;行政手段可作為經濟手段和法律手段的補充。因此,各種調控手段各有所長,各有所短,應綜合運用。 ⑶ 宏觀調控的政策。 ① 產業政策。它是國家根據世界經濟發展的趨勢和我國經濟發展的目標,確定支持、鼓勵哪些產業,以促進經濟結構合理化和組織合理化的政策。它包括規劃經濟目標政策、完善要素流動市場政策、產業標準和技術進步政策、企業規模結構政策和企業集團政策等一系列具體政策。一般包括兩個內容:一是政策目標,即政府根據經濟社會發展的要求、趨勢及其某些特定的目的而確定的發展目標。二是政策手段,即為了實現政策目標,從實際出發所采取的各種措施。 ② 財政政策。它包括財政收入政策、財政支出政策。根據財政政策對于經濟運行的不同影響,可以把財政政策區分為擴張性(松的)財政政策和緊縮性(緊的)財政政策。在宏觀調控中運用財政政策,包括對財政收入政策的運用,對財政支出政策的運用和對二者的綜合運用。 ③ 貨幣政策。其工具主要有:利率,是指一定時期內利息額同存入或貸出本金的比例。法定存款準備金率,是指由法律所規定的商業銀行存入中央銀行的存款在商業銀行存款總額中所占的比例。公開市場業務,是指在公開市場上中央銀行賣出或買進政府債券,以調節貨幣供應量。再貼現率,是商業銀行向中央銀行借款時支付的利息率。 ④ 收入政策是對國民收入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進行調節的政策,是指政府根據宏觀調控目標所規定的個人收入總量和結構的變動方向,以及政府調節個人收入分配的基本方針和原則。它旨在促進分配的公平和效率,避免收入分配差距過大;調動勞動者勞動積極性,促進經濟發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它通過工資、財政預算、稅收等手段實施的。 ⑤ 匯率政策。它是開放條件下宏觀調控的有效手段,是指直接地運用匯率變動的效應,最終達到促進國民經濟協調發展的預期目標。 宏觀調控政策還有投資政策、消費政策和對外經濟政策等,它們共同構成宏觀經濟政策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