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文章內容理解: 1、醉翁亭命名的緣由是: 2、解釋“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的句子是: 3、寫山間早晨景色的句子是: 4、寫山間傍晚景色的句子是: 5、寫春景的句子是: 6、寫夏景的句子是: 7、寫秋景的句子是: 8、寫冬景的句子是: 9、第三段寫游瑯琊山的情形,一共寫了四個場面:1、 ,2、 ,3、 ,4、 。 10、表現本文主旨的句子是: 11、表現禽鳥樂的句子是: 12、照應“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的句子是: 13、“水落而石出者”這句話寫的是“冬”季的景色,包含的成語是“ ”;作成語時,理解為“ ”。 14、“醉翁之意不在酒”現在通常用來表示什么意思? 。 15、“太守之樂其樂”中的太守的“樂”是指什么?“ ” 16、對聯: ,范仲淹以天下為憂。 17、文中有一短語與《桃花源記》中“黃發垂髫”意思相同,請寫出這一短語 。 18、有一寫作方法的常用語就出在第二自然段,它的原話是“前者呼,后者應”,即我們現在常說的“ ”。 19、該文將寫景、敘事、抒情熔為一爐,有一句話奠定了全文的抒情基調,這句話是“ 。”(此句也是文章的名句) 20、“ ”寫的是春花的幽香,請你另外寫出古詩中帶“花”字的詩句:(或也可這樣問:回憶你讀過的古詩,寫出同“野芳發而幽香”所描寫的季節相同的一句。) 21、古人常用“三”或“三”的倍數(九、十二、十八、三十六……)表示多的意思。 如:“三思而行”、“白發三千丈”。請你再舉4例。 22、文中的“禽鳥樂也”中的“樂”屬形容詞,是“ ”的意思;“山林之樂”中的“樂”屬名詞,是“ ”的意思。 23、第二段先寫“ ”之景,再寫“ ”之景,最后收筆引出人之樂亦無窮也。 24、《醉翁亭記》描寫了醉翁亭的秀麗環境和變化多姿的自然風光,正面描繪出一幅太守與民同樂圖,側面反映出的是一派政治清明的景象。前人說本文“句句是記山水,卻句句是記亭,句句是記太守”。本文以“ ”與“ ”貫穿全文,主線是“ ”,以“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一句把二者統一起來。 25. 奠定全文抒情基調的句子: 26. 貫穿全文的主線是: 27. 人們常用《醉翁亭記》中的 , 來比喻“言在此而意在彼”、“別有用心”。 這句話在文中的意思是: , 28、本文選自《 》,作者是 ,字 ,號 ,晚號 。 朝 的 家。本文是作者因支持 的政治改革被貶后寫的。 34、從課文第一段引出的兩個成語是
9、(1)選文共4句話,從原文找出4個最能概括其意思的短句,依次填寫在下面的橫線上。 (2)寫‘滁人游’、‘眾賓歡’作用是什么? 引出‘太守醉’,襯托‘太守樂’,側面寫太守政治清明,同時表達作者與民同樂的曠達情懷。 10. (1)體現作者的“與民同樂”的情懷的句子:①太守之樂其樂。 ②醉能同其樂。 (2)理解“醉能同其樂”? 醉是表象,樂是實質,本質是“與民同樂”。寫醉正是為了寫了樂,醉與樂是統一的。 1、寫出貫穿全文主線的句子。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
|
來自: cai_wen_hua > 《八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