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 泊 做 人 山不解釋自己的高度,并不影響它聳立云端,海不炫耀自己的深度,并不影響它容納百川,地不張揚自己的厚度,但沒有誰能取代她承載萬物的地位…… 古人曰:“外物得亦不喜,失亦不怒,則心定矣。”《紅樓夢》中寫道:“陋室空堂,當年笏滿床,衰草枯楊,曾為歌舞場……”人生一世短短幾十載,恰似一年四季的花開花落,枯榮無常。因此,做人求得是談世事無常,靜觀花開花落。這樣的心境,需在淡泊中礪煉才能慢慢得以升華,尤其是在物欲橫流的時代,保持一份清醒的淡泊,能在這種平談中陶冶自己;在紛亂的滾滾紅塵中,保持一份清醒的淡泊,能在這種平淡中覓到良好的心態。 淡泊做人,是一種品格,一種姿態,一種風度,一種修養,一種胸襟,一種謀略,是做人的最佳姿態。欲成事者必須要寬容于人,進而為人所悅納、所欽佩,這正是人能立世的根基。根基堅固。才有繁枝茂葉,碩果累累;倘若根基淺薄,便難免枝衰葉弱,不禁風雨。而淡泊做人就是加固立世根基的絕好姿態。淡泊做人,不僅可以保護自己,融入人群與人和諧相處,也可以讓人暗蓄力量,悄然潛行,在不顯山露水中成就事業。文學大師錢鐘書,他的《圍城》出版后,在國內外引起轟動,有一次美國普林斯頓大學開價16萬美元,邀他去講學半年,食宿全包,可攜夫人前往,而且,該大學只要求他一周授課一次,每次40分鐘。如此優厚待遇,幾乎令人咋舌,可錢鐘書卻不為所動。英國物理學家法拉第,他一生中得到94個榮譽頭銜,獎章不計其數,可是他卻把獎章藏起來,人們不解問他,這位大科學家笑著答道:“我從來不是為了追求這些榮譽而工作的。” 由此說來淡泊做人是恬然寡欲,是生命的活力,是閃亮的智慧,是洗盡鉛華的真本色;是摒棄浮石的真人生。是陶潛詩中芬芳東籬的冬霜秋菊,是鄭板橋詩中的捍立青心的堅勁石竹,是陸游詞里飄香斷橋的傲雪寒梅,是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的豪爽,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豪情。 淡泊做人不是退縮,也不是無為,不是平庸,也不是無爭,而是達觀胸懷展示的一種廣闊。海納百川,有容乃大,淡泊不與世爭,正如詩人蘭德所寫:“我和誰也不爭,和誰爭我都不屑,我愛大自然,其二是藝術。我雙手捧著生命之火取暖,火熄了,我也準備走了。”這就是淡泊的品味,擁有這種品味的人在塵世看似降低了自己,卻在人格上不斷地提升了自己。或許,淡泊是一顆沉默的靈魂,在不起眼的角落里發出淡淡的香味,就像在田野中開著的淡黃小花,在陽光的照耀下帶給路人的微笑,或許,在人歲月的長河里一切都貶值,一切都慢慢化為塵埃,而淡泊這是人生的黑金,卻以獨特的光芒,給我們劃開人生的陰霾。 學會淡泊做人吧!只有懂得淡泊的人才能真正了解“笑傲江湖”的真諦,才能真正明白“落紅不是無情物,化做春泥更護花”的含義,只有淡泊的人深通知足之道,也因此能減少許多障礙與煩惱,從而表現出創造與活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