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精选,精品九九视频,www久久只有这里有精品,亚洲熟女乱色综合一区
    分享

    在緬甸追蹤中國遠征軍真相:壯士一去不復返(8)

     星云漫步 2011-07-24

     

    分歧

    1942年4月30日上午9點,東線作戰(zhàn)的中國遠征軍第6軍軍長甘麗初接到羅卓英下達的撤退命令。此時,臘戍已被占領,向北的退路被日軍截斷,原計劃回中國境內(nèi)的目標已不行,甘麗初決定向泰國、緬甸、老撾邊境的景東(Kengtung)方向轉(zhuǎn)移。

    這一路遭到了日軍第18師團的追擊。5月12日,他們追到了薩爾溫江西岸塔科,第6軍退到了薩爾溫江東岸。在這里,第6軍雖屢次打退與日軍簽訂協(xié)同作戰(zhàn)協(xié)議的泰國軍隊的進攻,但已三面受敵,而且景東一帶地形平坦,無險可守。甘麗初直接向蔣介石和參謀總長何應欽申述意見,獲準“放棄景東,退入滇南,以鞏固國境”。第6軍后來從景東撤退到云南的思茅、普洱一帶后,全軍僅存6000余人。回國后不久,甘麗初被免去軍長職務,暫編第55師的番號也被取消。

    撤退令下達時,中國遠征軍的主力部隊大多集中于中路。因為仰光-曼德勒鐵路沿線是緬甸戰(zhàn)場的重心,準備打平滿納戰(zhàn)役的第5軍由此陷入被動。根據(jù)命令,5月1日,中國遠征軍各部全部撤到伊洛瓦底江以西、以北地區(qū)。

    大撤退開始時,已是一片混亂。史迪威與羅卓英率中國遠征軍第一路司令長官部人員由瑞保乘火車轉(zhuǎn)移到甘巴羅,按原計劃,他們利用火車由密曼鐵路向八莫撤退。據(jù)美國作家巴巴拉·塔奇曼記述,“5月1日史迪威醒來后發(fā)現(xiàn),總司令羅卓英將軍已經(jīng)逃往密支那機場去了”,稱“他(羅卓英)拿著槍征用了一輛有17節(jié)車廂的機車,在走了25英里之后,這輛未編入行車計劃的列車跟另一輛車撞到了一起,結(jié)果鐵路中斷了兩天”。他們開始徒走前進。5月5日,他們從曼西開始徒步向西的印度方向轉(zhuǎn)移,與第5軍和第66軍的大部分完全分離。

    此時的杜聿明正帶領第5軍的第200師、第96師及第6軍的新38師近3萬人撤退。據(jù)他回憶,起初他們徒步輪流掩護史迪威與羅卓英撤退,“始悉史、羅于3日前,丟下部隊只身逃往印度”,杜聿明派參謀長羅又倫追趕未果。

    5月7日,杜聿明接到蔣介石指令,要第5軍向密支那、片馬轉(zhuǎn)移,“勿再猶豫停頓”。可就在數(shù)萬中國大軍開始向密支那退卻時,敵人第56師團的坦克部隊在空中配合下,再次趕在中國軍隊之前,一舉拿下了防守空虛的密支那。5月8日,行進途中的杜聿明收聽到了日軍廣播,得知密支已被日軍攻占。其實當時占領密支那的日軍不到1萬人,中國遠征軍的兵力此時還遠遠優(yōu)于敵方。如果當時杜聿明決心死拼,突出重圍、把部隊帶回國內(nèi)也并非沒有可能。可是接二連三的失敗讓杜聿明英雄氣短下不了決心。

    此時羅卓英來電,令全部向英普哈爾東(英帕爾)150公里之溫藻撤退。實際上這是撤退到印度的線路。是繼續(xù)聽蔣介石之命回中國,還是遵從羅卓英令撤印度,杜聿明徘徊不定。后來在回憶中說,他召集各部隊長及參謀長商議后,決心按照蔣介石命令向國境撤退,“當時各將領均無異議”。

    5月9日,杜聿明以中國遠征軍第一路副司令長官的名義,在英多召集新22師師長廖耀湘、第96師師長余韶、新38師師長孫立人開會研究突圍部署。杜聿明決心放棄從密支那正面突破,選擇了從孟拱以西以北進入國境。會議后,立即兵分四路,從不同方向撤退。這些部隊后來所遭遇的慘烈故事,幾十年中被不斷提及。第5軍的第22師和96師艱難北撤,但由于蔣介石命令多變,他們不斷改變行走方向。他們后來靠著英國皇家空軍和美國空軍的空投糧食才得以存活。第22師的幸存者在7月和8月經(jīng)由利多到達印度,而第96師殘部在忍受了超乎想象的困苦后翻山越嶺,經(jīng)過赫茨堡回到中國。

    在一個短暫的晴天,一架執(zhí)行任務的美軍偵察機偶然在叢林上空發(fā)現(xiàn)了煙火。那是一群中國士兵正在熏馬蜂。于是天黑前一隊美軍運輸機飛到這里,投下了許多降落傘。這些物品中不僅有食物和藥品,還有雨衣、帳篷和一架電臺。受盡磨難的士兵們絕處逢生。這天晚上這支失蹤已久的孤旅終于同外界恢復了聯(lián)系。據(jù)說就在接到空投食品的那一天,就有幾個士兵因為一口氣吃得太多,撐死了。

    唯一不同意杜聿明方案的,是新38師師長孫立人。5月10日,新38師主力到達英多,對八莫、密支那方向的日軍布防。擊退了日軍幾次進攻后,5月13日,面對增援而來的敵人,孫立人認為掩護第5軍北撤的任務已經(jīng)完成,如今新38師孤軍落后,糧彈補充斷絕,眼看雨季就要來臨,北撤回國路途遙遠,孫立人于是毅然決定帶領新38師撤往印度。

    新38師擺脫日軍追兵后,進入緬印邊境的山林地區(qū)。為了避免官兵在茫茫林海中失散,孫立人下令用綁腿和背包帶前后拉成一條線。為了辨別方向,他又派士兵爬到最高的大樹上,根據(jù)太陽的升落測定方向,直到后來找到幾個當?shù)厝俗鱿驅(qū)В彭樌叱雒芰帧?月8日,新38師全師退到印度英帕爾,在中國遠征軍各部中,新38師是唯一保持完整建制撤退的一個師。

    悲途

    當羅卓英下令撤退時,戴安瀾的第200師也在東線,已處于孤軍深入敵后,所以羅卓英起初令第200師歸第6軍軍長甘麗初指揮,向東轉(zhuǎn)移。如果東渡薩爾溫江退到景東,只需要通過一條河流和一條公路,路途近,敵軍少。

    但是戴安瀾卻沒有選擇向東去,他想率隊北上追趕第5軍主力,然后尋找機會帶部隊回國。后來有人分析,杜聿明于戴安瀾有知遇之恩,戴安瀾一直都是杜聿明最倚重的屬下,所以戴安瀾還想讓200師歸還第5軍的建制,雖然此時的杜聿明也下達指示,讓他向東轉(zhuǎn)移。但戴安瀾還是決定北上。

    這是一條非常兇險的路:穿過原始森林,渡過南渡河,越過曼臘公路和鐵路,要經(jīng)過5道封鎖。第200師避開交通要線,走小路,穿密林,順利地通過了公路,沿途又會合了幾支打散的隊伍。

    5月18日夜大雨滂沱,行至西保至摩谷公路西南側(cè)森林、正準備越過公路時,他們突遭擁有裝甲車的大批日軍猛攻。戴安瀾親率599團向敵后迂回,想迅速將敵擊潰。當時正值夜暗大雨,處于密林中,前面過去了3個團,戴安瀾帶著參謀長趕過去,現(xiàn)場一片漆黑,戴安瀾喊前面那個團長的名字;日本人聽到聲響,朝著聲音打來,戴安瀾中彈受傷。

    經(jīng)過兩天激戰(zhàn),戴安瀾率部突出重圍,但代價慘重:他本人胸腹3處中彈,全師傷亡過半。警衛(wèi)員在突圍中跑掉了醫(yī)藥包,而戴安瀾的傷勢在潮濕悶熱的熱帶雨林中更加惡化。為了不影響行軍,戴安瀾一直在擔架上帶傷指揮,行進途中屢次詢問距離云南的遠近。一天,部下問戴安瀾,部隊下一步往哪里走?戴安瀾讓隨從拿出地圖,指了指瑞麗,示意部隊從此回云南。也許是預感到自己來日無多,他當眾叫來200師步兵指揮官兼598團團長鄭庭笈,斷斷續(xù)續(xù)地留下最后的囑托:“如果我殉國了,你一定要把部隊帶回祖國……”聞者無不潸然淚下。

    戴安瀾的部下在到達瑞麗江畔的茅邦村后停留了兩天。“下面人找了點米為父親熬了點粥,父親剛喝了一口,看看左右的士兵都沒有吃的,又把粥放下,讓周圍人喝。”1942年5月26日下午,在距離中國云南僅100公里的緬北茅邦村,彌留之際的戴安瀾叫來擔架旁的隨從替他整理了儀容,并扶他坐起,向北——中國的方向凝望片刻后,38歲的戴安瀾永遠閉上了雙眼。戴安瀾去世后,部隊按照他預先指定的路線回到了云南。7月,戴安瀾“回”到了數(shù)月前出征的昆明,許多民眾自發(fā)站立街頭、拭淚致哀。第200師在戰(zhàn)斗中傷亡1800人,而在撤退中傷亡3200人,入緬時的9000兵力,回國時僅剩一半。

    上世紀70年代末,為了編一本有關戴安瀾的書要收集材料,戴安瀾的兒子戴澄東曾專門到北京杜聿明家登門拜訪。戴澄東回憶,杜聿明特別謹慎地打量了他好久,只是和他寒暄些家常事,可是對遠征軍的事提得甚少,也不多談他跟戴安瀾的關系。

    當時,杜聿明自己也險些喪身于野人山,他帶著部隊最終于1942年7月25日來到印度東北部阿薩姆邦的雷多附近,此時距5月10日從緬北的分兵北撤,已經(jīng)歷時兩個半月。新22師入緬時有9000人,在各次戰(zhàn)斗中傷亡2000人,在撤退途中卻傷亡多達4000人,比戰(zhàn)斗減員多一倍。在印度,心情最復雜的恐怕就要算杜聿明了。在回重慶述職前,杜聿明把手槍交給廖耀湘師長,叮囑他好好練兵,反攻緬甸,“報仇雪恨的事就拜托你了”。離開印度前杜聿明更是在幾千官兵面前泣不成聲,連稱:“對不起你們,對不起死難的弟兄們。野人山里那么多咱們弟兄的遺骨,就托付給你們了。”■

    轉(zhuǎn)播到騰訊微博
    在緬甸追蹤中國遠征軍真相:壯士一去不復返

     

    穿越叢林

    轉(zhuǎn)播到騰訊微博
    在緬甸追蹤中國遠征軍真相:壯士一去不復返

     

    孫立人

    轉(zhuǎn)播到騰訊微博
    在緬甸追蹤中國遠征軍真相:壯士一去不復返

     

    橋梁

    兵敗野人山

    ——記入緬作戰(zhàn)的中國遠征軍的撤退路線

    入緬作戰(zhàn)的中國遠征軍撤退的路線是非常龐雜和混亂的,根據(jù)戰(zhàn)后中國、美國和日本的資料以及老兵、緬甸老人的回憶,撤退路線大體上可以分為以下五條:野人山路線、英帕爾路線、葡萄(野人山)福貢路線、滇緬公路沿線及景棟路線。撤退中到底倒下了多少官兵,至今沒有精確的統(tǒng)計數(shù)字。根據(jù)杜聿明將軍的粗略計算:中國遠征軍10萬人,生還者僅有4萬,戰(zhàn)斗犧牲有1萬多人。也就是說,有4萬多將士是在撤退途中非戰(zhàn)斗犧牲的。

    這是中國抗日戰(zhàn)爭史,也是中國軍事史上黑暗的一頁。

    ◎戈叔亞

    入緬作戰(zhàn)概略

    患得患失的英國人在中國遠征軍入緬的時間上一拖再拖,導致浩浩蕩蕩的中國大軍在入緬的道路上走走停停。結(jié)果部隊到緬甸還沒有來得及展開,戰(zhàn)爭的頹勢就已經(jīng)顯露了出來,那就是仰光的失陷。

    1942年3月8日,失魂落魄的英國人像過街喊打的老鼠一般逃出了這個城市。圍著筒裙的緬甸人舉著日本小太陽旗夾道歡迎呼喊著“亞洲是亞洲人的亞洲”、“緬甸是緬甸人的緬甸”的日本師團。打了4年仗、已經(jīng)疲憊不堪的中國人拼出了血本派出最精銳部隊,遠離家鄉(xiāng)來到異國和大英帝國組成盟軍,本想守住這個為中國運送海外戰(zhàn)爭物資唯一的出海口,但仰光的過早失陷,導致入緬的中國部隊失去了作戰(zhàn)意義。英國人卻正好相反,他們把一路馬不停蹄從大老遠趕來的中國人當做了幫助他們撤退的掩護部隊,結(jié)果是中國人的先頭車隊剛到仰光以北300多公里的小鎮(zhèn)同古,迎面就撞上了追趕英國人的日本兵團。正當中國第5軍在緬甸中路準備和日軍決戰(zhàn)時,東西兩線頻頻告急!首先是連個招呼都不打就跑掉的英國人又在西路的油田仁安羌被日本人包圍呼喊救護,隨后日軍裝甲車隊又沖散了把守東路要地棠吉的中國雜牌部隊暫55師和新28師,直搗中國門戶——臘戍。第5軍顧此失彼疲于奔命,堂堂正正的男子漢決斗還沒有擺開架勢,就亂了方寸敗下陣來,甚至連回國的退路都被截斷。

    部隊陷入困境,軍長杜聿明在選擇出路時又優(yōu)柔寡斷怕狼怕虎,金子般珍貴的時間一點點流逝,最后終于導致中國精銳之師第5軍在澤國一片的暴雨和疾病肆虐的野人山中徹底崩潰。其他部隊也只好自選生路作鳥獸散了,他們分別從幾個地方撤退回國或者轉(zhuǎn)戰(zhàn)印度,沿路大雨磅礴,險象環(huán)生,不僅天上有飛機,地上有追兵,而且道路泥濘、洪水猛獸、疾病叢生、斷糧缺藥……出國時的10萬大軍,經(jīng)過千難萬險逃出緬甸后所剩無幾……

    20多年前,當我第一次聽到野人山的故事時,被驚愕得說不出話來,數(shù)萬中國士兵的骸骨和一段慘絕人寰的歷史,如此輕易地就被緬甸野草所湮沒而不為國人所知?那時我如同一個沉溺于自己虛幻世界的癮君子,到處搜尋毒品一樣地尋找那些從野人山上下來的人。無論是工作還是走路、吃飯甚至睡覺做夢,腦海里都被那些老人哭訴的故事塞得滿滿的。

    “滴滴哚哚,滴滴哚哚……這是在緬甸撤退時,雨點打在芭蕉樹葉的聲音,這個聲音幾十年來像耳鳴一樣沒完沒了在我的腦海中,從來就沒有消失過。半夜常常因為觸摸到戰(zhàn)友的尸體而驚叫起來,結(jié)果醒來看到的卻是睡在旁邊的老伴……”

    又瘦又小的王鑒老人的湖北話在我聽起來就好像是四川話,他成天就是穿著一件風衣,帶著一捆政協(xié)發(fā)行的“團結(jié)報”,騎著破單車在街上搖搖晃晃。他只要一拉著我的手就不放,嘴里老是哼哼著:“我們肝膽相照,我們肝膽相照。”數(shù)十年在勞改隊敲打石頭,老人的手堅硬冰涼如同粗糙的樹干,但是我卻從中感受到他內(nèi)心的溫情。

    本文介紹的幾位老人都身陷其中不能自拔,幾十年過去了,他們?nèi)匀恍挠杏嗉抡劵⑸儭?/p>

    遠征軍的撤退

    人們總是用“野人山”來概括1942年中國遠征軍入緬作戰(zhàn)失敗后撤退的路線,其實這是非常籠統(tǒng)和不全面的。“野人山”大約是指緬甸孟關以北胡康谷地及江心坡廣袤的原始森林,因為這里居住著一個未開化的克欽民族支系納加(Naga)人,故中國古稱“野人”和“野人山”。當時,途經(jīng)野人山撤退的中國部隊中只有第5軍軍部、22師和96師3萬多人。

    遠征軍撤退的路線是非常龐雜和混亂的,根據(jù)戰(zhàn)后中國、美國和日本的資料以及老兵、緬甸老人的回憶顯示,撤退路線大體上可以分為以下5條:

    野人山路線——第5軍軍部和新編第22師殘部

    英帕爾路線——英軍、史迪威司令部和新編第38師

    葡萄(野人山)福貢路線——新編第96師殘部

    滇緬公路沿線——第5軍軍部部分、第200師和第66軍的新編28、29師殘部

    景棟路線——第6軍第93師、暫編第55師和暫編第49師殘部

    撤退中到底倒下了多少官兵,至今沒有一個精確的統(tǒng)計數(shù)字,根據(jù)杜聿明將軍的粗略計算:中國遠征軍10萬人,生還者僅有4萬。戰(zhàn)斗犧牲有1萬,也就是說,有5萬多將士是在撤退途中非戰(zhàn)斗犧牲的。在所有部隊中,僅僅只有孫立人領導的新編第38師保存建制的基本完整,他們撤退中非戰(zhàn)斗犧牲人員低于戰(zhàn)斗傷亡人員。

    這是中國抗日戰(zhàn)爭史,也是中國軍事史上黑暗的一頁。在短時間造成如此慘重的非戰(zhàn)斗死亡的主要原因很多,其中倉促入緬,對那里的地形和氣候完全不了解是最重要的原因,使得在最可怕的雨季進入了最可怕的熱帶原始森林地區(qū)。而指揮官沒有堅定的決心,也使得沒有選擇正確的路線。

    1.第5軍軍部和新編第22師

    ——野人山路線

    1942年5月1日,第5軍軍部、新編第22師、第96師和新38師近3萬人及大批輜重沿著緬甸曼德勒以北鐵路和公路撤退,他們原計劃從緬北重鎮(zhèn)密支那回國。但是5月8日,在得知日軍占領了密支那后,軍長杜聿明沒有聽從大部分部下的要求,按計劃從密支那強行突圍回國,也拒絕了史迪威和羅卓英的命令,要他們從緬甸洪馬林(Homalin)進入印度(這也就是英軍撤退的路線),而是要參謀長羅又倫選擇穿越整個緬甸北部到達印度阿薩姆雷多小鎮(zhèn)的撤退路線,這條路線要進入原始森林無人區(qū)和翻越群山,更重要的是,由于延誤了時間,他們在撤退中遭遇了東南亞最可怕的雨季。這是眾多遠征軍撤退中最艱苦、最漫長、死亡人數(shù)最多的一條路線。

    5月中旬,部隊到達曼德勒以北500多公里的小鎮(zhèn)曼西一個叫做莫的的小村莊,就再也沒有公路了,軍長下令把大炮、汽車、裝甲車等一切重型裝備全部集中銷毀,原來乘坐車輛的1500名重傷病員就地安置(最后這些傷病員全部死亡)。部隊官兵每人肩背輕裝和5天的糧食走進原始森林。

    這里樹木遮天蔽日、崇山峻嶺、野獸出沒蚊蟲滋生,各種熱帶疾病特別是瘧疾、痢疾、回歸熱肆虐,人煙稀少籌集糧食非常困難。到了6月初,可怕的雨季終于來臨,傾盆大雨、泥石流沖刷、洪水泛濫。緬北胡康谷地一片汪洋,唯獨小鎮(zhèn)新平洋如同一個孤島,本來一路掙扎的中國士兵希望在此休養(yǎng)生機等待雨季過去,但是軍長下令繼續(xù)前進,這樣,陷入絕境的中國人可以說是遇到了沒頂之災!

    鄒德安的回憶

    目前已故的鄒德安老人是江蘇常熟人,曾住在昆明順成街一所非常簡陋的閣樓上。生前每次我去采訪,他都在做毛料子中山裝,他說在勞改隊里他被分到裁縫組。這樣,在熨衣服的“吱吱”聲中,我采訪他不下20次,每次都是半天。

    我是第5軍軍部作戰(zhàn)參謀。在部隊正式入緬前,我就跟隨“參謀旅行團”先行到緬甸同古和英國人接洽移交防務。后來一直在漂貝的軍部,戰(zhàn)斗開始后,我常常到前線。

    1942年5月1日,部隊從曼德勒撤退時,杜軍長要停下來看著英國人把大橋炸毀后再走。部隊、印度人幾十萬人,軍車、牛車、馬車、人力車擁擠在路上。從曼德勒沿著到密支那的鐵路旁邊的公路北上,除了軍部和22師,還有96師和新38師以及史迪威司令部和英軍,經(jīng)過英多、卡薩,準備從密支那回國,但是5月8日,日軍占領了密支那。是按蔣介石的命令突圍回國,還是按史迪威的命令沿著緬北古代的馬幫路到印度?軍長猶豫了很久,耽誤了許多時間。

    5月中旬,最后決定從孟關撤到印度。在一個叫做“洞洞山”(曼西附近,在臺灣地區(qū)的地圖上可以找到)的地方?jīng)]路了,只好全部燒毀車輛和輜重,點燃汽油的小兵還差點被燒死。我在半路上揀來的美式吉普也一同燒毀。在熊熊大火中,突然軍長的美國林肯轎車燃燒時“嘀……”地叫了起來,好揪心唉!一天夜里,軍長召集大家在篝火邊喝酒,那時軍委駐滇參謀團蕭毅肅給了兩瓶最好的法國白蘭地,說是預祝我們打勝仗!現(xiàn)在,衛(wèi)兵背不動了。“打敗仗也喝!”軍長說。

    不久大雨就下起來,一下就沒完沒了。我記得很清楚是6月3日,因為那天是林則徐的“禁煙日”。我親眼看著士兵捆扎的竹筏在洪水中瞬間玩具般支離破碎。前面是22師64團,軍部直屬隊在中間,后面也是22師的部隊。軍長要我在軍部前面打前站,每天下午15點多鐘,只要看到有水源的地方就宿營。開始還有吃的,后來就沒有了,吃騾馬牲口,吃野菜番薯芭蕉,最后吃猴子。沿途森林里,到處都是“嗚……”猴子的叫喚聲,很像英語“Who?”軍長的文章中說“由曼西北后轉(zhuǎn)大洛到新平洋”短短幾個字,好家伙,我們在這幾個字之間不知道走了多少路,吃了多少苦,死了多少人!甚至連軍長也差點病死,為了抬著軍長走,死的人不下20個,包括特務連常連長。

    人們說,“生”是一個偉大的過程,那么“死”同樣是一個偉大的過程,至少在我看來是這樣。“死亡”和“尸體”那都是具有極大神秘力量的有生命的東西。到處都是尸體。有時半夜爬到路邊窩棚睡覺,早上起來看到自己睡在整整齊齊一排一排的死人中間。尸體發(fā)酵膨脹,軍裝撕開一個個大口子,在尸體上蠕動的蛆、蒼蠅、螞蟻不計其數(shù),也大得出奇。在跨過一具具尸體時,看到是自己認識的人,有時也找一些樹葉把他們的臉遮擋起來。我最好的朋友謝竹亭參謀就是這樣,靠著大樹就“睡”過去了。他的未婚妻是軍政工隊隊員郭萍,長得別提有多漂亮了,大伙都羨慕他。還有軍繪圖員,名字記不清了,廣西人,軍校畢業(yè)。他家很有錢,從小穿的夾襖都是那種帶暗花的黑緞子綢料。一路上,他把從小吃過的好東西一五一十講了不知道多少遍。結(jié)果現(xiàn)在,他就躺在那里,手上抓著一把草。腳上的皮鞋也被人脫了。

    再往后,隊伍里就出現(xiàn)自殺的人,開始是把槍口放到下巴下面,用大腳趾頭扣動步槍的扳機……這是部隊崩潰的前兆。后來是上吊死的,因為槍都扔了。尸體掛在樹上隨風飄動,很可怕的。有許多是準備修筑滇緬鐵路交通工程局的工程師,四五十歲的人,他們哪里受得了這樣的苦?后來走出遮天蔽日的森林,到了一個叫做大洛的村子,才第一次得到了空投的食物,結(jié)果又脹死了一些人。再后來到新平洋,看到了許多逃難死去的印度難民。一堆堆的尸體聚集在幾間茅屋里,有女人的長頭發(fā)和印度人使用的器皿,臭氣直上云霄!一輛輛印度人的破牛車東倒西歪地遺棄在路上,一副副牛的骨架仍然忠實地堅守在拉車的崗位上……很像是羅馬古戰(zhàn)場。新平洋已經(jīng)有英國人的收容救濟站了,我們在那里待了很長時間。

    最后翻越高山時聽到了小火車的叫聲,那是我們的最后目的地——印度的雷多!因為那里才有火車!那時已經(jīng)是7月末了,1萬多人僅剩下2000人。后來修公路時,只要看到有尸骨的地方,就說明路走對了……

    野人山

    中國著名詩人穆旦寫過一首字字刻骨銘心的詩歌——《森林之魅——祭胡康河上的白骨》,其中有一句是:

    你們的身體還掙扎著想要回返,

    而無名的野花已在頭上開滿。

    穆旦是西南聯(lián)大的老師,編入遠征軍作為翻譯。他回到學校后很久都未和同伴說過途中所發(fā)生的事情。他為什么不和大家說呢?我總在琢磨。我畢業(yè)于云南師范大學,前身就是國立西南聯(lián)合大學,所以,穆旦可以說是我沒有見過面的師長。

    穆旦行走的路線就是杜聿明將軍率領的第5軍軍部和新22師的撤退路線,也是我多年一直苦心研究的野人山路線。這條路線距離很長,從部隊棄車徒步行走的起點緬甸曼德勒以北大約500公里的曼西莫的村,直到印度的阿薩姆邦小鎮(zhèn)雷多,距離有650公里。第5軍出發(fā)時有3.5萬多人(途中新編38師和第96師改走其他路線,剩下1.5萬人),大致歷時114天(史迪威小隊和孫立人率領的新38師撤退印度僅僅用了18天)。

    最后生存下來的僅僅剩下2000多人。

    如果粗略計算一下,得出的數(shù)據(jù)如下:

    平均每天死亡:131人

    平均每公里死亡:23人

    死亡率:86%

    “死亡率高達86%!”中國人常常說“九死一生”,那僅僅是一個形容。而他們卻幾乎在數(shù)學上接近了這個形容詞。

    “每公里死亡23人”,也就是每43米就有一個士兵倒下。這也僅僅是我計算的平均數(shù)。穆旦的詩歌的名字是“祭胡康河上的白骨”,就是說,在胡康谷地死亡最多,這是真正意義上的“野人山”。野人山是650公里中的最后一段,距離大約100多公里。那這最后一段死亡的情況怎么樣呢?許多老兵都有回憶,在網(wǎng)上也可以看到,但是沒有一個人把死亡的人數(shù)具體量化……

    但是有一位外國人卻在自己的回憶錄中白紙黑字地寫道:

    我要去看一看那一段路,那里有許多中國第22師的士兵陣亡……第二天一早,我們開始向Mu Bum山艱難地攀登。路況還是很好,逐漸上升。開始我們看到了不會超過50或者60具中國人的骨架,但是現(xiàn)在我們發(fā)現(xiàn)每100碼就有10到30具骨架堆積在一起。……”(1碼=3英尺=0.9144米。)

    ——摘自《緬甸外科醫(yī)生的歸來》(Burma Surgeon Return)第72頁。

    記載這段中國歷史黑暗的一頁的外國人是戈登·希格雷夫(Gordon Seagreave),他是著名的美國傳教士醫(yī)生,一生在緬甸工作,后來他跟隨中國駐印軍反攻緬甸直到戰(zhàn)爭勝利。需要說明的是,中國遠征軍第一次入緬作戰(zhàn)時,他的醫(yī)院成為中國遠征軍的野戰(zhàn)醫(yī)療隊。大撤退時也有他的蹤影。他和他的醫(yī)療隊是追隨史迪威一同撤退的,徒步行走大約用了17天。

    很長時間我一直認為22師撤退的路線也就是修筑雷多公路過來的路線。后來我在英文資料中才發(fā)現(xiàn)并不完全是這樣:從新平洋(Shingbwiyang)通向雷多的馬幫路上撤退的人有數(shù)十萬印度、緬甸和英國難民,西方稱為“難民小道”(Refugee Trial),也叫“東軸線”。這條路人多,英國人就要求中國人從另外一條陌生的路撤退,這條路線要穿過更加陡峭的山脈,也就是所謂的“西軸線”。本來英國人把最容易走的路線留給自己,結(jié)果他們打錯了算盤,因為東軸線走的人多,道路非常泥濘,而且要穿越更多更寬闊的河流,沿途死去的人就更多。據(jù)英國人非常粗略的估計,在難民小道上死亡的印度難民有10萬人。

    “難民小道”和中國人走的“西軸線”,就是真正意義上的野人山。

    那么在“難民小道”上逃跑的印度人的情況怎么樣?希格雷夫在同一本書中也有記述:

    在(我們進入緬甸的)第一天,(一年前印度難民的)尸骨越來越多。在宿營地篝火的地方,數(shù)百尸骨堆在一起。水塘邊也有大量的尸骨,可以看出是難民崩潰的地方,尸骨都是四肢張開的。山腳下,尸骨比半山坡上的多,山上的尸骨看起來死亡時非常痛苦:一些沒有塌陷的窩棚里都有10到20具骨架。從這些腐爛的布料和人體骨骼辨別性別、年齡和民族,對于外科醫(yī)生的我并不困難。我看到一副孩子的骨架外裹著一套精制的英國服裝,有的孩子的骨架套著咔嘰布的短褲,我感到他們就和我的三個孩子差不多大。他們是英國人、英緬混血人和印度平民,以及軍人。

    中國第22師走“西軸線”,這要穿過更加陡峭、更加高的山脈。后來在一處陰暗的河流邊,我們非常恐怖地看到了中國人的頭骨一排排就像是石梯。

    盡管我們看到了成千上萬的尸骨,但是我們連在這條難民路上死亡者的一小半都沒有看到,因為更多的尸體已經(jīng)被火化了……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wǎng)絡存儲空間,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nèi)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zhuǎn)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人妻系列无码专区免费| 樱花草视频www日本韩国| 中文丝袜人妻一区二区| 国产中文字幕精品视频| 国产宅男宅女精品A片在线观看|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播放视频| 中文字幕成人精品久久不卡| 羞羞影院午夜男女爽爽免费视频| 美女乱子伦高潮在线观看完整片 | 宾馆人妻4P互换视频| 人人爽人人模人人人爽人人爱| AV无码小缝喷白浆在线观看| 免费无码成人AV片在线| 无码H黄肉3D动漫在线观看| 人妻一区二区三区三区| 伊人热热久久原色播放WWW| 高清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一区二区| 国产一区二区四区不卡| 欧美国产成人精品二区芒果视频| 日本福利一区二区精品| 人妻在线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精品有码中文字幕| 在线观看热码亚洲AV每日更新| 亚洲一区二区精品极品|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影视麻豆| 亚洲精品人妻中文字幕| 亚洲高清揄拍自拍| 亚洲成AV人片在线观高清| 久久综合伊人77777| 久久久久免费看成人影片| 办公室强奷漂亮少妇视频| 婷婷五月综合丁香在线| 国产午夜精品一区理论片| 人妻中文字幕亚洲精品| 亚洲中文字幕久久精品无码喷水| 性虎精品无码AV导航| 国产精品美女久久久久久麻豆 | 国产一区日韩二区三区| 国产成人久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成人无码区免费内射一片色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