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形態,也就是周期形態,用不同的時間周期來看同一支股票,往往會得出不同的結論。因此,時間形態是技術分析的一個重點也是難點,很多人在選擇一個恰當的周期時會犯錯。
我們先做幾個定義:
大周期:月線、周線。
周期分界點:日線。
小周期:60分鐘、30分鐘、15分鐘、5分鐘、1分鐘等。
超大周期:季線、年線。由于級別太大,對于短線參考意義不大,不在本文的討論范圍內。
周期的上下級關系:當下級周期量的累加會引發上級周期的變化時,通常構成上下級關系。通常上級周期是下級周期的4~6倍為佳。比如,月線是周線的上級,周線是日線的上級,日線是60分鐘的上級,60分鐘是15分鐘的上級等。當然,在某些情況下,日線也可以是30分鐘的上級,同時30分鐘是5分鐘的上級,5分鐘是1分鐘的上級。甚至在期貨或外匯交易里,1分鐘是15秒或20秒的上級,再下級是5秒等。
隨后,我們總結出時間形態分析的幾個要點:
一、大周期(包含周期分界點)決定成就,也就是股價的空間;小周期(包含周期分界點)決定精度,也就是準確定位買賣點。
二、下級服從上級。當下級周期和上級周期的走勢趨向性相左時,以上級周期的趨向性為主導,下級趨向性多數只是做弱勢抵抗后,會服從上級周期的趨向性。當然,少數極端情況,下級趨向性非常強也會引起上級的趨向性改變。
三、相鄰周期級別,尤其是小周期級別看同一支股票時,往往會得出分歧結論,這時,如何選擇準確的周期級別來判斷,需要按照最近背離發生的位置是在哪個級別,則用那個級別來判斷后續走勢。
四、當多個上下級周期的趨向性相同時,就產生了共振,這是最強大的時間形態。周期共振通常有三種:
1、多個上下級周期同時出現MACD頂背離或者MACD底背離,其后會產生大級別的反轉;
2、多個上下級周期同時出現加速啟動或者突破形態,即會產生主升浪或者主跌浪;
3、多個周期或者兩個相鄰的上下級周期同時遇到BOLL壓力或支撐時,則此壓力或支撐會很強大,可選擇離場或入場,這也是共振的一種形式。
五、任意一個上下級周期級別,都是符合之前文章所講的BOLL和MACD的形態分析的。
目前大多數的主力操盤時會在正常的周期范圍,因此用正常的周期也能定義上下級關系。但某些高明的主力,在操盤時會用很隱蔽的周期級別產生背離或者支撐位、阻力位,如2小時或者3小時,而大多數看盤軟件是看不到這個級別的,其后股價下跌或上漲,而多數投資者卻搞不清楚為什么。很多期貨看盤軟件有自定義周期功能,可以用來輔助判斷這種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