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壁蹲墻功法要點一、蹲墻的關鍵環節1、組場蹲墻--事半功倍的練法: 首先應明了蹲墻的主要功用是:松腰、松胯、垂尾間,調整氣機使之平衡,練周身的整體性。組場時先要調整身形:腳尖抵墻,全身放松,肌肉和肌健松馳不繃勁,重點體會脊柱和腰部的放松;用百會把身體領起來,似乎整個人晃晃悠悠吊在半空中,腿和腳好像感覺不到身體的重量。然后意想身體周圍及體內都是藍藍的虛空,體內外是一個整體。調整身形要和調神結合在一起,從而使精神處于集中、安詳、端莊、穩重的狀態。調神時意念一定要放到天地之間。要進入悠悠自在、恍恍惚惚的意境,這樣身體容易放松、內外氣能很好地融通。蹲墻之前認真組場,這樣練起來就比較輕松,不累,很容易進入氣功態。 2、正確的身形引導氣機正常運行 蹲墻頭要正,要有百會懸領的意念,下頦回收。兩耳根、大椎也要有向上領的意念;這樣做既可減輕腿部的力量,又可避免鼻子與墻的摩擦。尾閭要下垂,像有個東西墜著。上起,意念多在上面,但還要照顧到尾閭,稍加前扣的意念,同時還要提會陰,這樣命門就自然地向后放松了;下落,意念多放在尾間,要注意由尾閭拉著整個脊柱下蹲,不要用腰壓下去,腰部盡量向后放松。但頭部、耳根、大推還要有上領的意念。這樣上拉下墜,姿勢就基本正確了,不會有身體向左或向右偏的錯誤動作了。 開始練蹲墻,感覺氣在背部升不上去,有疼脹感。只要把下頦收住了,注意下頦回收,經過幾天的練習,氣就通了過去,不適感就會消失。蹲墻初期,有的人未注意大椎上拔,氣沒能很好地上升滋養大腦,故神較疲乏,上課愛打瞌睡。后期,調整了姿勢與意念,頭部氣明顯充足,上課就不會打瞌睡了。 蹲墻,切忌只求數量忽視質量,下蹲時如果尾閭扣得不夠,重心掌握不穩,至使脊柱左右擺動,時間長了會造成體內氣機不平衡。此外,兩腿必須均勻用力,這樣才能使體內氣機平衡。 要使兩腿均勻用力,首先兩腳內側并攏所成的直線必須與墻垂直;然后,在蹲墻過程中,注意用百會領著,始終保持身體的中正,既不往左偏,也不往右偏。如果感覺到身體偏向某一邊了,可以用領百會來調整。 兩腳掌要平鋪于地,使整個腳掌能均勻受力。剛開始蹲墻時,也許重心會落在腳后跟,且偏于腳外側或腳內側;這樣蹲的時間長了,往往感到受力的部位發麻、發木。我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是:在受力輕的部位加重意念。這樣,不受力的部位就逐漸受力了,原來受力過重的部位也不發麻發木了。 姿勢的正確與否,哪怕只有細微的不同對功效的影響也會相當大。每次蹲墻,只要認真地做到了尾間下垂,百會上領,大椎上拔,馬上就能明顯感到整個脊柱的牽拉。尾閭下垂主要牽動腰椎,大椎上拔則是牽動胸推,只有按要求做,才能對整個脊柱起作用,進而影響全身氣機的變化。還有些人未注意兩膝并攏,從而下蹲相對輕松;但是加以重視后,難度雖然較以前加大了一些,但一定會感覺骶髂關節被牽動了。 練功時,手的位置對強度與功效也有很大影響。當手與墻或腿接觸時,難度頓減,脫離接觸后,腰肌所受的力隨即增強。至于手臂背后或撐臂,腰、腿所需的力氣則更大。 3、運用意識是關鍵 要練好蹲墻功,首先要從思想上有一個正確的認識。 剛開始,大多是被動地蹲墻,只想如何把腰松開,意念過多集中在腰部,忽略了全身的整體協調性,意念貫注不進形體里面,蹲得滿身是汗,兩腿酸疼,但收效不大。這樣練,蹲至大腿平時易后坐(后倒坐到地上);若蹲下不倒,起時也易后仰坐倒。當注意了百會、尾閭和腰部三個部位的配合后,這種情形得到了改變。腰部不但得到了相應的放松,同時氣在身中也能上下貫通。漸漸地,就能夠開始調整練功意識了,開始注重“神形并重”第一步“神念形”的鍛煉。 首先就用意念使自己和氣場緊密合在一起,腦子里一發“蹲”的命令,就往下蹲,一發“起”的命令就往上起,指令非常明確。然后意念集中到整個脊柱上,隨著蹲墻動作的一起一落,每個脊柱也隨之一開一合,再后來,把意念集中到腰椎那兒,內視著腰椎的一開一合,以加強松腰的效果。這樣主動運用意識后,蹲墻不再覺得累了,一起一落輕飄飄的,每天都有新進步。 在蹲墻有一定基礎后,可以意念集中在體內,下蹲時用神光看著脊柱往下落,耳朵聽著里面的動靜,用形象思維想著腰椎被拉松開;起時看著聽著全身的氣機變化。隨著體察的深入,雜念也很少了,氣向體內滲透得也深了。這樣做,神和形就結合得緊密了,雜念不容易出來。“神念形”還有利于動作的準確、合度。 在蹲墻時,如果跑神,身體就不容易保持合度;反之,意念如果能始終注意著自己的身體,就會控制身體不致變形。蹲墻的關鍵是使平時不易運動的腰部的肌肉、韌帶得到抻拉,使之氣血充足,從而達到松腰的目的。如果姿勢不正確,勢必延誤或阻礙松腰目的的實現。 所以“神念形”在蹲墻中的運用,不但強化了神意的鍛煉,而且促進了形體和氣機的變化,加速了松腰過程。另外,在蹲墻過程中,應適當注意運用形象思維。下蹲時,要保持周身氣機的整體性,配合意念調整虛實,把意念放在大腳趾,這樣上起下蹲時易保持周身氣機的整體,意想身體內不利于氣機生發的東西都通過腳心散到地下虛空;上起時想像虛空的靈陽之氣呼地一下貫通全身,滲透到每個細胞中,并加“把脊柱抻拉直”的意念。意念要照顧到腰椎及其韌帶、腰兩側肌肉,也可以貫注到背部整個脊柱、韌帶、肌肉,這樣可使腰部及背部放松得更好,取得最佳效果。按照上述要求蹲墻,體會著背部一點點地抻拉開,就感覺到氣在向里滲透,氣感越來越明顯,周身內外都被氣包裹著,越蹲越輕松,頭腦也越來越清明。 特別需要說明的是,在蹲墻時,意識里不能有墻。要發揮意識的主觀能動性,進入面前無墻、四周都是空蕩蕩的狀態,這時,你也許會突兀地停一下,此時,很容易體會到一種虛無的境像--整個的身形和周圍的空間融為一體了…… 二、蹲墻的三個階段 快蹲階段-----并非追求速度 在剛開始練快蹲時,脊柱部位放松不下來,很緊張。為了盡快改變這種狀態,宜從兩方面加強: 1、加大強度,數量增到400~500個/小時,鍛煉下肢的承受力; 2、著重調整脊柱的放松,注意了百會上領、尾閭下垂,一起一蹲,調整脊柱的豎直,盡量改變用腰拱的毛病。約20天后,不適狀態就會消失;上起時,百會能夠主動上領。這之后,可以加快速度,加大難度,數量上升到700~800個/小時。練時,一開始快速,中間慢一些,調整一下,后面再快,這樣一個小時堅持下來,全身濕透。開始時大腿、小腿酸疼發木,結束后兩腿灌鉛一樣沉重。為了盡快過這一階段,蹲墻收功后要加強養氣。一般通過這一階段的強化練習,會使人的身心素質提高許多,丹田內氣明顯增強,腰椎部位靈活、放松了,腰部時常是溫熱的,整天精力充沛。 或者以30個為一組,每蹲完一組養10秒鐘的氣,然后繼續蹲。隨著身體素質和熟練程度的不斷提高,蹲墻的速度由500個/小時到7O0個/小時,再升到950個/小時。 快速蹲墻能磨煉意志力。當連續快蹲400個左右時,就會感到兩大腿根部又酸又脹,腰部有疼痛感,小腿發抖,有點站不穩的感覺。這時就不想再蹲了,但是要馬上意識到,磨煉自己意志力的時候到了。于是,就把速度放慢一點,用增加養氣的次數來咬牙堅持。酸痛的感覺是很難忍受的,當蹲到八九百個時感到體力不支,全身大汗淋漓,又不想蹲了,就采取“再蹲一個”的辦法往下拼,堅持完一個,再堅持一個,就是不停下來。不停頓地蹲下去使整個身體都在跟著呼吸,內氣也就隨之充足起來了;繼續蹲下去,感覺脊柱里的氣也充斥起來了,全身非常地輕松、舒適,體會到了蹲墻的奧妙。蹲著蹲著,感到胸腔里的氣打開了,腰腹部的氣也打開了,兩肋里的氣在自然做開合,呼吸非常通暢,隨著呼吸感到腳心、手心、百會也在呼吸。總之通過這種蹲法會讓一個人意志力大大增強,并增強體質,感覺全身變得更加強健有力了,全身氣機整合度提高了。每次蹲完后,會覺得全身通透,身體輕飄飄的,好像沒有了,又好像是在水中游泳一樣,特舒服。 運用快速的練法,頭腦里面來不及考慮其它的信息,能量充分地應用內化到自身形、氣里面,同時能體會到時間、空間、大氣場及自我的混元整體性。 快蹲不要忘了加意念。剛開始只追求數量和速度,倒是一點雜念也沒有,精神特別集中。有時候,蹲著蹲著突然產生一個念頭:加上意念試試。于是就在上起時想百會,下蹲時想下丹田,沒想到,這小小的一個閃念,使人上起時“唿”一股氣沖到頭頂,下蹲時又“唿”一股熱氣沉到丹田,舒服極了。此外,快速蹲墻結束時要注意多往體內收收氣,養氣的時間長一點為好。 重在體察-----慢蹲階段 慢蹲階段要求蹲墻速度慢下來,細心體察體內氣機,特別是體會脊柱的逐節放松下落或伸直,繼而體會全身那種周身融融的氣機整合狀態。這一階力求做到把動作輕松自如地完成。 慢蹲的階段,感覺體內外的混元氣隨著身體的上起下蹲而上升下降。這時如果感覺身體通透得不好,可用意念調上方虛空之氣下降至腳,調下方虛空之氣上升到頭頂,前后左右的氣橫穿身體,使體之氣與虛空之氣相混化,形成一種恍恍惚惚的狀態,使自己的精神逐步內收,這樣就會覺得蹲墻是一種內在的享受。 慢速蹲墻,要注重體察體內的氣機變化。蹲的時候要意想周身都是濃濃的混元氣,自身在混元氣海中上下穿梭,接受混元氣的洗禮,同時給自己加全身通暢、生命力旺盛的良好信息。通過一段時間的練習,全身的通透性加強了。 功夫者克攻也-----增加難度階段 增加蹲墻難度階段是在動作標準以后,為了提高質量而安排的。由于快、慢蹲階段基礎比較好,腰松得也不錯,所以赤腳蹲和拳抵界尖蹲就有了可能。 兩手背到身后,十指交叉,掌心向后往下蹲難度較大。開始時蹲不到一半就向后仰、栽跟頭;但是不能灰心,也不用著急,而是保持內心愉悅。 ①要想順利蹲下去,必須先得領百會、垂尾閭,使腰很好地放松。 ②循序漸進。一開始不要把十指交叉得很緊,把十指尖輕輕接上就行,隨著功夫上長,再一點一點叉緊。腳尖也可以先離開墻一點,能夠輕松蹲下去后,再逐漸向墻根靠攏。 ③心中要有必勝的信念,要想著一定能夠順利蹲下去,不要有“太難了,要倒了”的念頭。當蹲到半截,大腿用上了勁,鼻尖貼在了墻上,非常別扭時,似乎找不著重心要倒了時,要加順利蹲下去,一定成功的意念。 撐臂蹲墻,不僅可增強腿部力量,松腰以調節氣機,為練其它功法打基礎;還可以通透上肢,提高整體性。 蹲到大腿水平,與小腿成90度,停留定勢幾分鐘。這時形體要放松,不能緊張,不能使濁力;但也不能松松垮垮的,否則身體重心就會不穩定,氣機也不整,腿容易打哆嗦。這時應該加強百會懸領的意念,身體松而不懈,做到這點,就必須用意念充斥,這也正是練自己意識靈明度的時候。 平耗前,往往先勻速蹲上一百個把全身活動開了。然后再蹲成大、小腿成90度,一會兒就感到腿酸痛難忍,這時咬牙堅持,用意念體察酸痛的地方,酸痛感就會減輕,堅持的時間就會相應地延長。當實在堅持不住而蹲下去的一剎那,意念一下子隨著進入酸痛部位,身體突然感到“呼”地動了一下,這時腦子里一點雜念都沒有了。再蹲墻感到非常輕松。 蹲一半耗著,注意隨呼吸體會丹田、脊柱、頭內的變化,雜念少了,精神能專一于形體中了。這時千萬要注意放松脊柱的各椎骨,使氣向脊椎里滲。 在加大強度蹲墻時,也會出現過腿酸不想再蹲的情況。在延長時間蹲墻的過程中,可能蹲得腿特別酸,腰部兩胯也發木了,蹲下去后,就不想再起了,如果一咬牙,百會一領,會陰一提的瞬間,身體當中也許有一股螺旋的力將自己帶了起來。長功的喜悅會使你忘記勞累。 三、蹲墻的長功途徑 蹲墻要練養結合、循序漸進 蹲墻要注意練養結合。許多人剛開始蹲墻時,一心追求腳尖抵墻根,也不管別的,每次蹲完總是頸疼,胸憋,全身繃得很緊,進步不大。可以每隔一會兒就捧氣貫頂,這就是練養結合。光練不養容易導致蹲久了就累,且精神不易集中,雜念紛紜。邊蹲邊養--下蹲,兩臂放松,伸到地下虛空;上起,兩手捧氣上升兩臂微曲,意念送入下丹田。這樣蹲即快又不累,時間久了,丹田里邊熱乎乎的,非常舒服。 開始腳尖抵墻蹲不下去,若單是按較低的標準(腳尖離開墻)去練,以求自然過渡,需時較長。可行的作法是:可先蹲幾十個,然后逐步加難度,把腳往墻根靠。蹲不下去時,停一會兒,然后扣尾閭,往后放松腰,就能往下蹲一點了。在這樣蹲的過程中,一定要注意以下兩點:①不要放松對自己的要求,要逐漸增加難度,否則難以達到應有的進步速度。②不要急于求成,要循序漸進。難度加大的過程,也是自己身體變化的過程,這個逐漸加大的難度是最適合自己的,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心情急,則不易安心,不利持之以恒地鍛煉。 蹲墻功與智能切其他功法相互促進 蹲墻、三心并站莊、捧氣貫項法三者相輔相成、互相促進。蹲墻能增強練捧氣貫頂法的整體性,捧氣貫項法的整體性又能使三心并站莊更好地進入整體狀態。而蹲墻和三心并站莊,其主要目的都是松腰,兩者更是密不可分。蹲墻取得好的效果后,再站在就會明顯感到腰向后放松了(跟自己以前相比),大腿根部也空松了許多。 在蹲墻之前,先做幾個俯身拱腰,活動一下筋骨,蹲墻時腰就不會緊;收功時,再做幾個俯身拱腰,一天都會覺得輕松靈活,精神舒暢。 蹲完墻以后,周身通暢,再做轉腰涮胯時,覺得尾閭內有一根氣棒,帶動腰胯完成動作,意念一動,氣與形體自動。 蹲墻貴有恒 每天堅持蹲墻500個,身體里的氣機因此而有序化。蹲墻最大的收獲是:平凡的蹲墻磨煉了一個人的意志力。在蹲墻過程中,有時會出現心煩不想蹲的現象,很想收功;這時,一定要堅持蹲,蹲到最心煩、最不想蹲的時候,會突然一下感到心煩、不想蹲的念頭消失了,在這一剎那全身由上到下、由里到外舒服極了。 一二三四五, 面壁蹲墻功法妙, 開始練功把腰松, 練完功,要收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