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套銀幣:1979年發行的國際兒童年紀念銀幣,該套銀幣共2枚,正背面圖案相同,面額額同為35元,形狀同為圓形,直徑同為36毫米,各含白銀1盎司、1/2盎司,成色同為80%,發行量分別為2000枚、15000枚,由上海造幣廠精制鑄造。 第一套加字銀幣:1995年1盎司熊貓銀幣正面圖案下方,加鐫“95北京國際郵票錢幣博覽會紀念”熊貓加字銀幣,面值10元。1997年還發行在該年的1/2盎司熊貓銀幣正面圖案下方,加鐫“香港國際錢幣展銷會紀念”熊貓加字銀幣,面值5元。 第一套標有“BU”字母(普制)的銀幣:1997年發行的“香港回歸祖國系列紀念幣”第三組普制銀幣,在香港海景大樓圖案左邊鐫有“BU”字樣。重1盎司,面值10元。 第一枚錯版銀幣:1988年發行的“第15屆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紀念”銀幣。因疏忽所致,主題文字中出現錯誤,將“15”錯鐫為“16”。 面值最低的銀幣:1983年2克馬可•;波羅紀念銀幣和1989年2克龍鳳紀念銀幣,面值均為0.5克。 單位面值最高的銀幣:1981年“中國辛酉鳮年紀念”銀幣,重12.75克,面值30元,平均面值每克銀2.35元,而一般銀幣平均面值每克銀0.30元左右。 單位面值最低的銀幣:1992年重1公斤的“十二生肖發行十二周年紀念”銀幣,1995年重1公斤的“臺灣光復回歸祖國五十周年紀念”銀幣等,面值均為200元,平均面值每克銀0.20元。 面額最小的紀念銀幣:1983年發行的馬可波羅銀幣,面額0.5元,直徑15毫米,含白銀2克,成色90%,發行量7000枚。由沈陽造幣廠精制鑄造。 發行量最多的銀幣:1997年“香港回歸祖國系列紀念幣”第三組普制紀念銀幣,發行量88萬枚。 發行量最少的銀幣:1995年重12盎司、面值100元的鄭成功紀念銀幣,發行量150枚,其次為重1公斤面值200元的“1992年十二生肖發行十二周年紀念銀幣”,發行量185枚。 拍賣價最高的銀幣:2000年發行的重1公斤、面值300元、證書為2000號的“千年紀念”銀幣。在2000年廣州國際郵票錢幣博覽會上,從底價6000元起拍,最終以17500元拍出,高出底價近三倍。 第一枚1公斤銀幣:1992年發行的十二生肖紀念幣發行12周年紀念銀幣,目前最大,面額200元,直徑120毫米,含白銀1公斤,成色99.9%,發行量300枚,由沈陽造幣廠精制鑄造。 兩枚面額3元的紀念銀幣:第1枚是1995年發行的中國傳統文化--長城修建領銜銀幣,面額3元,直徑30毫米,含白銀15克,成色90%,發行量30000枚,由沈陽造幣廠精制鑄造。第2枚是1997年發行的世界野生動物基金會爭持紀念幣,面額3元,直徑30毫米,含白銀15克,成色90%,發行量75000枚,由上海造幣廠精制鑄造。 第一枚熊貓加字銀幣:1995年發行的北京國際郵票錢幣博覽會銀幣,面額10元,直徑40毫米,含白銀1盎司,成色99.9%,發行量18000枚,由上海造幣廠鑄造。 第一枚鑲金的銀幣:1996年發行的北京國際錢幣博覽會鑲金熊貓銀幣,該枚銀幣面額10元,直徑40毫米,含白銀1盎司,成色99.9%,發行量20000枚,由沈陽造幣廠鑄造。 第一枚單套長方形銀幣:1997年發行的齊白石所繪的《蝦》《松鼠葡萄》1盎司銀幣,紀念幣面額各為10元,規格27.5*42毫米,各含白銀1盎司,成色99.9%,發行量各為11800枚,由沈陽造幣廠精制鑄造。 第一套長方形銀幣(4枚組成):1996年發行的《長江三峽全景圖》4*2盎司紀念銀幣,本紀念幣共4枚,面額20元,36*55毫米,各含白銀2盎司,成色99.9%,發行量8000套,由上海造幣廠精制鑄。 第一枚長方形彩色銀幣:1998年發行的古代名畫《唐代-簪花仕女圖》銀幣,面額50元,90*40毫米,含白銀5盎司,成色99.9%,發行量18800枚,由瑞士造幣廠精制鑄造。 第一枚局部鍍金銀幣:1998年發行的北京國際錢幣博覽會熊貓鍍金銀幣,面額10元,直徑40毫米,含白銀1盎司,成色99.9%,發行量30000枚,由上海造幣廠鑄造。 第一套中外聯合發行的貴金屬紀念幣:1998年發行的白求恩大夫到達中國60周年紀念銀幣,其由兩枚組成,由中國與加拿大聯合發行,中方發行的紀念銀幣面額10元,直徑40毫米,含白銀1盎司,成色99.99%,發行量80000枚,由深圳國寶金幣制造廠精制鑄造。加方發行的紀念銀幣面額5加元,直徑38毫米,含白銀1盎司,成色99.99%,發行量80000枚,由加拿大造幣廠精制鑄造。 第一套榮膺世界大獎的銀幣:1982年“中國壬戌狗年紀念”銀幣。在1984年美國《世界硬幣新聞》雜志與克勞斯出版公司聯合舉辦的“年度硬幣比賽中”獲得1982年度“最佳標準銀幣”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