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又臨七夕,癡男“怨女”們紛紛出洞,哦不對,按照習俗應該是“怨女”們紛紛出手之時。現時大多男女們更傾向于過“2·14”情人節,其實對咱中國人來說,七夕更有其美妙的浪漫主義和深刻的現實主義意義。
兩個情人節有異曲同工之妙,都是因愛情犧牲的故事而來,可見不管西方大哲還是東方老黃,都認為愛情是件奢侈品,不太容易得到。七夕更有趣些,首先需要鄭重指出七夕是河南人發明的,七夕的傳說起源于楚地,今南陽附近,當時是屬于楚的,楚文化豐富多彩,而南陽盛產黃牛、老黃牛,有了精神和物質雙重基礎,七夕自然就出現了。
七夕的浪漫主義就不多言了,為了愛情追上太空做宇航員的魄力絕對稱得上空前絕后,所以幾千年的愛情故事層出不窮,唯有牛郎織女成為NO.1的傳說。它又是非常現實的說教,身份、階級的巨大差異不是僅憑愛情就可以抵擋的。遙想當年,千古第一丈母娘——王母娘娘冷冷地瞥了牛郎一眼,素手拔玉簪輕輕一劃,一道銀河便永遠橫在那里,你可以看得到,鵲橋呢?聽說過,沒見過,只存在于傳說中罷了。
但是真正的猛士,敢于面對慘淡的人生,對于彌足珍貴的東西,永遠不缺乏追求者。現實永遠不能成為阻擋我們追求美好步伐的絆腳石,追求愛情的浪漫是每個人一生中必須要做的事情,我們承認愛情很奢侈,但浪漫絕對可以很簡單,很容易,恰到火候的牽手、一起踩單車、散步于夕陽下樹林中,或者旅游中的邂逅,在乎你是否用心去做、去體會。
七夕在古代的習俗大多因女性而來,這在男尊女卑的古代是個異數,其中是否暗示著女權主義的萌芽我們暫不去深究,但如今肯定是被發揚光大了,君不見如今的相親大會愈演愈烈,女性參與者數量遠高于男性,令廣大適齡男青年芳心竊喜,一時間無所適從。這是好事,值得表揚。
其實七夕更多是提供了一個借口,讓我們以先輩的名義從事崇高的愛情浪漫事業,對待事業,一定要誠誠懇懇,兢兢業業,無論男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