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他人愛得榮譽或得到利益,切不可爭搶到人的前頭,應該先讓他人而后自己再領受,不這樣做就會引起人家的怨尤。反過來說,對于社會國家有利益的事,或有關個人的道德修養,則不要落在他人的后面,要自己爭著前進去做。 從君上受了爵祿的恩寵,或是從他人處受到物品的享受,即便是應當得到的,自己也要捫心自問,反省自己的身分和勞力,應不應當得到這一分享受,一定不要超過分限的程度。不論什么事都要保留余地,就是這個意思。 對于自己的修養或實踐道德的事,必須要盡自己所有能力去刻苦努力。 宋人范仲淹說:‘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也是同樣的教訓。主要就是要:‘樂讓人、苦己取。’如此才是修養道德的本旨,修養心性的根本。苦樂原是绹的繩;樂的結果是苦,苦的結果是樂。苦樂相循是自然的法則,與日月星辰之運行原理相同。所以現在的苦是為將來的樂放撒種子。古人有云:‘吃得苦中苦,乃為人上人。’不能吃苦的人,恐怕事事都不會成功,‘苦盡甘來’也是不移的道理。 但是,君子不是為求將來的樂而現在甘心受苦的,他只是為社會、國家、民眾有利,而自己吃苦取苦,把樂讓他人。這樣他才心安理得。君子生活如同食淡菜,一切講淡而不講濃。既然淡了,便能看破實相真如,也自然能達到超凡入圣的境界。 所以說,有德行和善根的人,能夠處處留心做善事,謀眾人的福利,連一分一秒的時間都不輕易放過。 寵利毋居人前,德業毋落人后;受享毋踰分外,修為毋減分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