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痛 膝關節退變性關節炎: 膝關節退變性關節炎俗稱“老寒腿”,是老年人群的常見病。因它在氣候轉冷、天陰下雨時會疼痛加重,且患者多以中老年人為主,因而俗稱“老寒腿”。 骨性關節炎: 腿抽筋藥方: “芍藥甘草湯”(張仲景的方):生白芍80-120克,甘草20克,懷牛膝60克,雞血藤15克,木瓜30克,生牡蠣60克水煎服,大約三劑治愈。 1:寒濕痹: 重著,轉側不利,逐漸加重,靜臥疼痛不減,寒冷和陰雨天則加重,脈沉遲緩. 一: 茯苓.川太.意仁各20克.當歸.川芎.麻黃.制川烏各5克.桂枝.獨活.羌活.防風. 蒼術.澤蘭.各15克.甘草10克. 二: 白芷10 川芎10 炙甘草10 茯苓10 當歸10 肉桂10 白芍10 半夏10 陳皮15 枳殼15 麻黃15 蒼術30 干姜10 桔梗10 厚樸10 三: 獨活10 桑寄生18 秦艽10 防風10 細辛5 當歸12 茯苓12 甘草10 肉桂3 四: 白芍30 雞血藤20 熟地20 黃芪20 懷牛膝18 歸尾15 羌活10 桂枝10 紅花10 川芎9 木瓜9 制草烏6 制川烏6 甘草6 2:濕熱痹: 膝關節腫痛,重著而熱,暑濕陰雨天癥狀加重,活動后可減輕,身體困重, 小便短赤,苔黃膩,脈濡數或弦數. 一. 茯苓30克 車前子30克 金銀花90克 牛七15克地丁30克 川太20 黃柏15克 意仁30克 細辛5克 元胡15克. 加減: 急性瘀血+桃仁.紅花.川芎. 慢性水濕寄留+羌活.獨活.防風.澤瀉 淋巴結腫大+當歸,赤芍 下肢屈伸不利+桑枝. 伸筋草. 二: 白術10 蒼術10 防風10 當歸6 豬苓6 澤瀉10 茯苓10 知母10 人參5 羌活10 茵陳6 甘草3 黃芩10 升麻10 葛根6 苦參10 三: {熱毒內攻}: 山甲10 白芷6 花粉10 銀花18 浙貝10 防風6 沒藥5 乳香5 甘草6 皂角刺10 歸尾6 赤芍10 陳皮6 牛七10. 3:瘀阻水停: 膝部腫脹痛.表皮光亮,日輕夜重,舌質喑紫或有瘀斑,脈澀,常有外傷,勞損史. 蘇木15克 木瓜15克 防已12克 川牛七12克意仁30克 滑石30克 桑枝20克土必蟲10克 加減:易出汗+黃芪, 關節灼熱+銀花藤 4:氣虛血瘀: 膝部壓痛,無力,上下樓困難,肌肉蔞縮,氣少神疲,舌質淡暗或有瘀斑,脈細澀,常有外傷,勞損史. 黃芪60克 當歸,桑寄生,骨碎補,川斷,黨參各15克,川芎, 赤芍,地龍,白術各10克 紅花6克 陳皮5克 加減: 胃陰虛去赤芍,當歸,骨碎補.加太子參,石斛,女貞子, 便干結+桃仁,火麻仁. 血熱+丹皮;風寒濕+羌活,獨活,細辛;濕盛+茯苓,砂仁,意仁 5:腎虛血瘀: 膝部壓痛,酸軟無力,纏綿不愈,反復發作,舌質淡暗,苔白,脈弦細. 一: 補骨脂,桑寄生,丹參各15克,杜仲,土必蟲,當歸,赤芍,蒼術,薏仁各10克,三七5克,附子3克 二: 人參10 防風10 白術10 附子12 當歸10 白芍10 川芎10 杜仲10 黃芪15 羌活10克 牛七10 熟地10 甘草6 生姜3片 大棗4個 三: 當歸12 杞子10 杜仲10 熟地15 牛七10 茯苓10 白芍10 肉桂3 細辛6 白芷10 甘草5 附子6 生姜3片. 如虛熱,筋骨痿弱,顫粟而痛用: 鹿茸5 蓯蓉10 天麻10 菟絲子10 熟地15 牛七10 杜仲6 木瓜10 驗方: 1: 膝骨性關節炎疼痛專方: 當歸,川芎,白芍,生地,羌活,獨活,威靈仙各20克,杜仲,川斷, 川牛七各30克 桂枝15克 水煎取液,加入陳醋200毫升,趁熱熏洗,1次30分鐘 1天2~3次 加減:關節內側痛明顯+三棱.莪術,乳香.沒藥. 2:骨折后膝關節僵硬疼痛專方: 寬筋藤,桂技各30克,羌活,澤蘭,艾葉,五加皮,透骨草各20克 荊芥15克 紅花,川芎各10克,蘇木40克,加水適量,生姜數片,酒1至匙,煮砩10分鐘, 先熏蒸,后濕敫患膝,1次40~60分鐘,1日2次. 腫痛明顯,去生地,桂枝.加川太,防已, 關節活動明顯受阻+伸筋草,透骨草 3:老人虛挾濕膝疼痛: 生地10 當歸10 白芍10 蒼術10 黃柏10 川芎10 桂枝6 木通6 4:瘀血蓄留: 紅腫熱痛,熱隨痛增,痛隨熱劇,局部皮膚紫暗或傷裂,或膝部關節變形, 疼痛夜甚,痛如刺針而有定處,舌質紫暗,脈弦澀或細弱. 桃仁10 紅花10 川芎10 當歸15 威靈仙10 丹參30 乳香10 沒藥10 5.靈驗方: 白芍30 生地30 枸杞子15 制首烏15 當歸15 木瓜15 川芎10 淮牛膝20 本方以下肢麻木不仁,屈伸不利,疼痛拘急為用,風勝加防風10 秦艽12; 寒勝加制川烏9 制草烏9.濕勝加薏苡30 蒼術10. 偏熱加銀花藤30 絡石藤12; 兼氣虛加黃芪30; 疼痛日久不愈加蜈蚣2條,蘄蛇15. 6.驗方(健脾燥濕,清熱解毒)膝關節滑膜炎 蒼術12 白術12 茯苓皮20 薏苡仁30 銀花30 川牛膝15 加減:濕甚加滑石30 ;熱重加地龍12;痛甚加赤芍20~30;腫甚加赤小豆15. 足 痛 足,踝關節以下謂之.是由于腎虛,足跟骨質增生或風寒濕痛痹引起足跟病的一種病證.常伴有腿足無力,酸軟,麻木,局部紅腫,行走不便等. 驗方: 麻黃9 炒白芍30 甘草6 乳香6 沒藥6 琥珀2{沖} 朱砂1{沖} 日服一劑,早晚溫服. 驗方: 生草烏 生半夏 生南星各等份,研碎過篩密封備用. 用雞蛋清調勻涂患處,臥床休息,每日換藥2次. 驗方: 急性踝關節扭傷腫痛專方: 元胡20 土牛七20 姜黃20 乳香20 沒藥20 樟腦30 共研為細未,每取適量,用白酒調 成糊狀,外敫于患處,一日換一次. 驗方: 當歸30 丹參30 黃芪30 淫羊藿30 川牛膝30 白芍60 雞血藤15 元胡15 威靈仙15 木瓜15 五靈脂10 制草烏10 制川烏10 濕熱痹阻: 土茯苓30 山慈姑30 丹參20 桑枝15 木瓜15 生地15 丹皮15 金錢草15 車前子15 秦皮15 薏苡15 元胡15 黃柏10 甘草10 瘀阻經絡: 腫脹疼痛,日輕夜重,舌質暗紫或有瘀斑,脈澀. 桃仁15 紅花15 赤芍15 熟地15 丹參15 川芎15 當歸15 牛膝15 黃芪25 土鱉蟲5 痛甚加山甲 地龍 乳香 沒藥 ;夾濕加蒼術黃柏 腎虛血瘀 足痛,酸軟無力,纏綿不愈,反復發作,舌質淡暗,苔白,脈弦細. 熟地30 黃芪30 炒杜仲30 肉蓯蓉20 白芍20 淫羊藿20 牛膝15 當歸15 骨碎補15 木香6 外用方: 雞血藤30 乳香20 沒藥20 元胡20 透骨草30 威靈仙30 木瓜20 川芎20 川烏20 牛膝30 川斷30 伸筋草30 芒硝60 食醋300毫升, 將上藥除后2味外加水3500毫升,浸泡2小時后煎30分鐘,濾出藥汁入盆內,加入芒硝及食醋攪 拌,趁熱先熏患處,待藥汁溫度下降后將患足放入湯中浸洗,藥汁涼后再加熱,重復熏洗,時間不 少于1小時.一劑用2天. 脈管炎: 驗方: 1.100% 有效,治愈75%,最少21劑,最多90劑。 桃仁10 紅花10 穿山甲10 秦艽10 獨活10 當歸10 黃芪12 甘草6 加減: 屬寒濕凝滯,經絡閉塞,舌質淡,苔簿白,脈澀弱,可加附子,干姜,丹參,懷牛膝; 寒邪瘀久花熱,痛如電灼,趾腐漫腫,舌質赤,苔簿黃,加銀花,蒲公英,乳香,沒藥。 病久耗傷氣血,導致氣血兩虛,面色萎黃,皮膚脫屑,肌肉萎縮,舌淡少苔,脈沉細,則 重用當歸,黃芪,復加黨參,白術,生地,阿膠。 每天一劑,水煎服,余渣復煎,燙洗患肢。絕對要戒煙,堅持下床活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