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普希金美術館出來天色已暗,一天的暴走我也累得腰斷腿斷,因為晚上要趕火車,行程計劃里還有老阿巴大街,還有普希金故居、契科夫故居、高爾基故居、托爾斯泰故居,長嘆...,繼續腿兒著走吧! 穿過一片使館區,在狹窄低矮的樓群中,“七姐妹”之一的外交部大樓赫然露出猙容,初冬陰冷的空氣,站在這種斯大林風格的龐大建筑下,有種很強烈的壓迫感。“七姐妹”是當年斯大林為了較量紐約的摩天大樓,所謂體現社會主義優越性吧,也為紀念莫斯科建城800年,于20世紀50年代建造:文化人公寓、外交部大樓、藝術家公寓、烏克蘭飯店、列寧格勒飯店、莫斯科大學、鐵道部大樓,并稱“七姐妹”。 老阿爾巴特街是老莫斯科的象征,擁有500年的歷史。從18世紀下半期開始,老阿爾巴特街逐漸成為莫斯科的貴族和知識分子居住的地方,號稱“莫斯科的香榭麗舍大街“。這里從未有過工廠、集市或工人居住區等設施,所以莫斯科人有一句老話:“要賺錢去莫斯科河南,想當官去彼得堡,知識和回憶只能去阿爾巴特追尋。” 老阿巴目前是條步行街,保留著許多古香古色的建筑,但基本淪落為旅游商品一條街,這點和中國很像,步行街多數是給外地人逛的。 普希金故居博物館,詩人曾在此度過新婚時期。 普希金和妻子娜塔麗婭雕像,想起我在克里姆林宮兵器庫曾見到他兩結婚時按東正教習俗佩戴的皇冠 我又餓又累,走進街邊的麥當勞,要了份沙拉和咖啡,還有櫻桃派,總共221盧比,約合人民幣48元,沙拉里有烤雞肉,份量很大,基本能吃飽。 套娃很有趣,除了傳統的俄羅斯風格之外,與時俱進,連辛普森一家、美式足球隊、奧巴馬、本拉登...都有,看熱鬧半天,要不就是套娃質量差,要不就是幾千的價格,到最后我也沒買成,到圣彼得堡再說了。 老阿巴大街曾是藝人和畫家的天堂,素以藝術氣質聞名,可惜除了旅游紀念品,也只有街頭藝人隱約保留著往昔的風景。我買了一張“波科洛夫教堂”的水彩畫,寧靜如天鵝的那座教堂。賣畫的男孩很靦腆,我買的畫是他父親畫的,價錢的確公道,我多買了兩張圣瓦西里大教堂(大棒棒糖教堂),為我愛的莫斯科,留個紀念。 離開老阿巴回到住處,收拾行李,坐地鐵前往圣彼得堡的列寧格勒火車站。火車票是提前在俄羅斯鐵路網站上買的,佩服自己和希希的是,我們完全是在純俄語的網站里弄明白如何訂票。我自己為研究各種鋪位的區別,為研究各種訂票細節,用電子詞典一段一段看俄語網站的所有網頁內容,從一開始看著俄語網頁就眼暈,到最后完全熟練查看各種俄語網站,也是種歷練和收獲吧。 訂火車票網站:http:/// ,信用卡付款后會得到份預訂單和一個14位的編號(見下),上車前去售票窗口帶上付款的信用卡換正式火車票即可,俄羅斯火車票采用實名制,記得帶好護照。 背著大包,一身大汗,找到站臺,把大包塞進鋪位下的行李箱中,喘口氣,這一天,從莫大-麻雀山-勝利廣場-二戰紀念館-博羅季諾-普希金美術館-老阿巴,我終于可以踏踏實實坐下休息了。火車漸漸開動,對莫斯科這個政治色彩濃厚的城市,不舍,但很快樂,因為我不再被電視和媒體扭曲和誤解這個城市,回北京后我開始認真學習前蘇聯從建國到解體的整個歷史過程,學習列寧、斯大林、赫魯曉夫、葉利欽的歷史功過,讀史為鑒今,我更能理解和反省社會主義中國走過的崎嶇道路。 書中的蘇聯,對我不再陌生,因為我看過、走過、摸過這個城市,這就是行走的意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