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朋友,你是否覺得在中國看牙難,在荷蘭看牙也絕不容易? 你是否因有牙患求醫無門,或無望地被放在Waiting 你是否有嚴重的看牙恐懼癥,想挽救自己的壞牙,卻一直沒有勇氣去聽聽牙科高速渦輪機的轉動聲? 你是否很不服氣為什么牙醫的年收入遠高于社會中產階級? 不論你來荷蘭已經很長時間,還是剛來不久,或是正整裝待發馬上要前往這里求學和赴職,你是否都很想知道牙科這個與你息息相關的領域(要知道我們每個人有28-32顆牙齒,誰能保證那一天,其中一顆牙不會出其不意地為我們憑添煩惱呢?)在荷蘭社會的運作,歷史,發展與現狀,以及牙醫們的苦惱和實話實說呢? 在荷蘭醫療健康系統,平均每萬人擁有238名職業醫療健康人員(1998數據)。按歐洲的標準,這一比例既不算高,也不算低。歐洲國家里,挪威居首,每萬人擁有714名職業醫療健康人員,西班牙居尾,只有119。美國是326。荷蘭居歐洲平均水平。 在牙科方面,全荷蘭有7200名職業牙醫。其中約65%有私人獨立的診所。平均每個牙科通科醫師 目前每5個牙醫中有一位女性。不過荷蘭的牙科領域男女比例變化很快。1999-2000新注冊入學的牙科學生中52%是女性。這一事實加上荷蘭女性對工作和生活之間關系態度的改變(職業女性在結婚和生育后往往只做兼職工作),使在計算有效牙醫數量時要將這些女性牙醫的比例大打折扣。也因此目前荷蘭牙醫不足的狀況在將來可能更嚴重。 90%的荷蘭本土人口每半年看一次牙醫。16歲以上人口中,17.5%人口使用全口義齒。而在20年以前,這一比例是32%。這說明荷蘭人口的口腔健康狀況得到了很大改善。60-70%的12歲以下兒童擁有健康牙齒。這些都是牙科衛生保健(比如使用氟)和良好牙科護理帶來的改善。不過牙科預防始終還是荷蘭衛生系統記事日程上的重點。 自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荷蘭牙醫的就業狀況經歷了顯著的波動和反復。1877年荷蘭第一所牙科學校在烏特勒支城(Utrecht)成立,1948年,第二所牙科學校在北部城市格羅林根(Groningen)成立。當局預計第二所牙科學校的成立可以解決當時嚴重的牙醫不足。然而,牙醫的不足一直持續存在。于是在60年代,政府一舉新開設了3所牙科學校,一所在奈梅亨(Nijmegen),兩所在阿姆斯特丹(目前已合并成一所,稱ACTA)。 這一決定的結果使80年代荷蘭一度出現牙醫過剩。當時政府已經財政緊缺,于是又完全關閉了烏特勒支城和格羅林根的兩所牙學院,而且開始實施每年定額招收學生。當年五所牙學院之間競爭非常激烈,因為誰也不愿意接受關閉的命運。最后終因地理和規模上的弱勢,烏特勒支和格羅林根敗下陣來,幸存的其他三所牙學院也經歷了相當程度的精簡和合并。 這一決定的負面影響一直持續至今:荷蘭牙醫的短缺日益嚴重!牙醫的培養供不應求。即使在1995年格羅林根大學的牙學院重新開放,并開創了世界第一個完整的牙科潔治醫師培養課程,對這種短缺也是杯水車薪幫助甚微。近幾年里,荷蘭牙醫師協會不斷游說政府增加每年招收學生的人數。2000-2001學年,阿姆斯特丹,奈梅亨和格羅林根三所大學的牙學院一共才招收260名學生。2001-2002學年,增加到300。但由于在短期內,退出此行業的人數仍會勝于新加入者,所以至少在未來10年里,牙醫緊缺的狀況不會改變。不僅普通牙醫,牙科專科醫師的供求也面臨同樣的尷尬。目前全荷蘭每年僅培養5名牙科矯正醫師,培養時間長達4年。該專科從業者的年齡分布不均衡,瀕臨退休的矯正醫師遠高于每年新增加的矯正醫師,供不應求的狀況短期內也同樣不可能改善。而牙科外科醫師都沒有固定的培養計劃。但可以肯定的是牙科外科醫師培養周期更長,每年畢業的牙科外科醫師數量更少,而且不是每年都有。 在荷蘭,行醫必須要在個人衛生健康職業(Individual 許多人都知道牙醫是高薪階層,那么他們的具體年收入到底是多少呢?下面的數據給你一些參考。 2001年荷蘭醫療職業人員年收入: 職業 家庭醫生 藥劑師 牙醫師 產科醫師 理療醫師 康復醫師 語音訓練醫師 牙科外科醫師 牙科矯正醫師 醫科專科醫師 胸心外科醫師 可以作為參考數據是: 荷蘭人均年收入:約28,000 荷蘭中產階級年收入:40,000 可見,普通牙醫的收入雖然遠低于牙科和醫科的專科醫師,但比起普通百姓甚至社會中產階級的收入已經是遙遙超前了。 不過,先別眼紅牙醫的高收入,看了下面的內容恐怕掙再多你也不要做牙醫。 一個不為大多數人所知的事實是:牙醫是產生壓力和精神崩潰最大的職業之一。如果你用stress/burnout和dentist作為關鍵詞在醫學文獻網上查詢,近10年里約有400篇文獻在深入研究和討論各國牙醫的職業性壓力 牙醫這一職業在西方社會的特點是以私人開業為主要生存形式,診所的經營運作受政府條令和地方規定嚴格控制。開業初期投資巨大,一般牙科診所(2-5把椅位)需要投資1-2百萬歐元(其中包括房屋產權)。政府條令規定診所必須自帶停車場,能為就診病人提供足夠停車位,否則沒有開業資格。牙科專科診所因要符合更多特殊要求,初期投資可達2-4百萬歐元;上述費用在過去15年里已經番了將近一番。 另外,病人按時間預約,預約時一般難以預計所需要的確切診療時間,而一個病人診療時間延長將使一天的日程都處于緊張和追趕狀態;急診病人防不勝防,一般都因外傷和無法忍受的疼痛而求診,病人的首要要求是解除疼痛,使牙醫沒有充分的時間來對病因進行診斷(病因不明的情況下盲目解除疼痛會掩蓋癥狀,使對疾病診斷的難度加大);有相當一部分人群有看牙恐懼癥,需要醫患之間進行大量的心理交流方能勉強克服;牙科治療,尤其是牙體牙髓病(同時也是大部分患者就診的原因)的治療相當地精細和繁瑣,需要多次復診;有許多牙科治療手段和操作不適于在麻醉下完成,從而不可避免地給患者帶來疼痛,患者將這種治療中疼痛和不適帶來的痛苦歸咎于牙醫的治療水平,習慣性地進行抱怨甚至投訴;牙科材料發展和技術更新很快,有了自己穩定的診所和良好的經營也絕不能高枕無憂,仍要投入許多的精力和財力接受再教育和儀器設備的更新換代。所有這些因素日以繼日地重復,將牙醫這個職業推上一個壓力和疲勞程度相當高的水平。 職業性衰竭被定義為:情感疲勞,人格解體和個人成就感衰減。讓我們來看一看西方主要發達國家在這方面的研究結果: 在歐洲,牙科水平最高的國家基本在北歐和荷蘭,其次是英國。所以大多數據出自這些國家的研究結果,應該是十分有代表性。大家最關心的當然是荷蘭,那我們從荷蘭說起。 荷蘭,調查樣本量709(名開業牙醫),研究發表于2001年 21%有風險感, 13%有較高水平職業性衰竭, 2.5%有高度職業性衰竭, 壓力感受程度無性別差異,40多歲的牙醫感覺壓力最大。 病人和工作內容帶給牙醫的壓力最大,依高到低排為: 病人缺診, 政府指令的嚴格限制, 病人對治療的過分苛求。 丹麥,調查樣本量216,研究于發表2001年 60%認為牙科比別的職業壓力更大。 壓力產生因素依高到低排為: 診療時間滯后, 使病人產生疼痛, 工作負荷重, 病人不按時赴診, 病人焦慮。 芬蘭,調查樣本量232,研究發表于1994年 22%認為工作姿勢不舒服顯著影響其工作滿足感。 41%女性和59%男性認為自己承受職業性壓力。 大部分牙醫至少經歷暫時性精神衰弱,近半數牙醫每天工作結束時感到精疲力竭。 職業性衰竭的主要原因是: 精神衰弱, 工作樂趣減弱 英國,調查樣本量1007,研究發表于1998年 時間管理帶來的壓力最大。 62%認為診療時間滯后帶來壓力, 58%認為病人不合作帶來壓力。 10%有職業性衰竭。 大部分認為牙科再教育開銷和診所開業初始開銷帶給他們很大壓力。 美國,調查樣本量3000,研究發表于1994年 近20%認為麻醉注射帶給他們的壓力足以讓他們重新考慮是否繼續以牙科為職業。 6%認為上述壓力對其身心產生嚴重影響。 僅2%認為沒有影響。 而從患方看,病人產生看牙焦慮癥的主要原因是: 疼痛恐懼, 擔心治療會帶來的創傷, 一般性精神問題所帶來的焦慮, 對自身口腔健康狀態的強烈信心不足(面子問題?), 經濟憂慮。 大多患者并沒有意識到看牙焦慮癥除了給其自身帶來壓力和痛苦外,也是導致無數牙醫產生職業性壓力的主要因素之一。所以,牙醫那份高薪似乎并不好掙!我們作為病人求診于牙醫時似乎也應該多一份理解和配合,因為只有減輕牙醫的職業壓力,才能保障他們能向患者提供更好更有效的職業服務。 說牙科和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一點也不夸張。一般健康成人一年看牙醫的次數可比看家庭醫生多(不過,有嚴重牙疾的人是否還可稱為健康呢?)。但由于牙科治療保險五花八門名目繁多,一般中國學者尤其是中國學生的醫療保險往往十分簡陋,包括的牙科治療項目比較有限,再加上現在和牙醫約診非常難(目前每個牙醫都有很長的Waiting 可見牙齒健康不僅關及胃口問題,面子問題,還關及到時間問題,財政問題。 轉自牙醫David 不要嫁牙醫(轉)http://jiangdanjun.blog.sohu.com/100054849.html
嫁給醫生,你要做好準備,在你們以后的生活中,你要耐得住孤獨,你將一人度過大部分的時間。他沒有節假日,沒有休息日。我國勞動法上規定‘每天工作時間不得超過八小時,每周工作時間不得超過四十四小時’。但是醫生這職業不受勞動法保護。他每天七點多上班,晚上七、八點鐘,甚至九、十點鐘回來。如果他工作的醫院是一個中小醫院,沒有進修醫生,那他一般要3—4天一個24小時班,夜班費1.5—3元。第二天如果沒有手術,查完房就到中午了,中午以后下夜班,第二天照常上班。如果有手術就不一定什么時候回來了。如果他在一個大醫院工作,那里會有很多進修醫生,值班周期也許不會太短,而且夜班費也會多達5塊錢,但是病人會很多,所以值一個24小時班后,第二天不下夜班。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沒有節假日,天天要查房,如果管著重患,就要一天查幾次,手機24小時開機,隨時候著。 嫁給醫生,你要做好準備,獨自承擔所有的家務和獨自教育兒女。你不要指望他會有時間或者有體力幫你干些什么,因為,要么,他根本沒時間回來,要么,回來就會可憐地抱著你,頭靠在你肩上,對你說身心疲憊,想躺一會兒。你不會狠下心再讓他幫你干點什么。所以像結婚收拾房子,買家具,買衣服,你都要自己想辦法。你也要學會以后的生活中自己去買回他穿著合適的衣服和鞋子,他不會有時間陪你去。孩子就要你多花時間教育了,因為他不會有時間和精力來陪孩子玩兒。你也要教會孩子從小就懂得在爸爸下夜班回家睡覺時保持安靜。 嫁給醫生,你要做好準備與他一起承受神經衰弱的病痛。醫生很少有睡眠好的。年輕時睡眠再怎么好也經不住一次又一次值夜班時被咣咣的砸門聲驚醒;再好的睡眠也會被成宿的手術給摧跨。他的睡眠將會變得像玻璃紙一樣脆弱。晚上你翻個身、起夜、咂嘴巴,旁邊鄰居家吵架,孩子哭鬧,甚至半夜門外老鼠吱吱的叫聲,都會讓他從淺淺的睡眠中驚醒,然后,翻來復去上二三十分鐘再混混睡去,然后再醒。所以,你們在結婚后不久就得給他單獨收拾出個小屋,一個小床,你們要分開睡,因為要給他一個盡量安靜的休息環境。 嫁給醫生,你要做好準備日夜為他身體擔心。首先他的睡眠嚴重不足可間接引起各種疾病,他的體力的嚴重透支使他會比他的同齡人看起來老成。他們吃飯時間不定,有時一天三頓集中成一頓,所以許多醫生都有慢性胃炎或胃潰瘍,有的年紀輕輕就做過胃大切。醫生比任何一種職業都要過多地接觸各種疾病,如果他是一個呼吸科的醫生,你就當他生活在充滿細菌和病毒的空氣中;如果他是一個消化內科醫生,他會接觸到甲、乙、丙、丁、戊型各種肝炎。如果他是一個外科醫生,那他被感染的機會更會直接,幾乎所有的外科醫生都曾經在手術中被針扎到自己手上了,那么如果病人有傳染病,像乙肝、愛滋病,都有可能被傳染上。那就更不要說傳染科的醫生了。不過這種風險,國家還是考慮到了的,每月醫生都比別的職業多拿十五塊錢的衛生費。 嫁給醫生,你要做好準備與他一起承受終生的業務壓力。醫生這個職業的確是個特殊的職業,你說他是服務員?他又絕對需要高等教育,本科教育已經遠不能勝任醫生這個職業,醫學的飛速發展要求醫生要不斷的學習,不斷的更新。所以,你要習慣他天天捧著一本本比磚頭厚的書,一打一打英文文獻,而不看你一眼;你要習慣他的眼鏡一圈圈的加厚;你要習慣他遠去他鄉甚至海外學習深造;你要支持他三年三年地讀碩士,讀博士。你要配合幫他度過他們醫院一次又一次業務考試,進級。 嫁給醫生,你要學會開導他和你自己尷尬的思維,保持他思想的純潔與工作的神圣,與他一同走完這高風險,低收入的一生。他去讀碩士,讀博士,這一段他沒有工資的六年(也可能七年,八年),你要努力工作來養活你們倆(和孩子)。在這期間,你要不斷地告誡他,即使遇到身價百萬的大款,或是***受賄的干部,他也要保持神圣的工作態度,不要拿藥物回扣,不要收紅包,我們餓死也要死得干凈。 嫁給醫生,你要隨時等待著他被告上法庭的那一天。說他是科學工作者?他接觸的人從兒童到老人,從民工到富商,從妓女、煙民到教師,知識分子、教授,什么樣的人他都要侍侯明白了,不然告你。前一段時間流行這樣一種說法:“要想富,告大夫”。有人說醫生是一個特殊的職業,不能出錯誤。然而有誰能保證一生不出任何錯誤呢?醫生也是人,他也會有病痛,有誰能保證天天都以健康,朝氣蓬勃的狀態去工作?醫生也有妻兒老小,家里也會有悲歡離合。正常人的任何一種情緒的波動,在別的職業什么都不會影響,但醫生可能就會改變一個人的生死。 嫁給醫生,你要習慣他回家的沉默。醫生的工作是緊張的,尤其是牙科醫生。工作中來不得半點馬虎,整個牙科操作過程醫生都是高度緊張的;醫生的工作又是繁索而婆婆媽媽的,許多醫生說天天跟患者打交道,身心俱損。他要詳細跟他們交代病情,要給這些沒有醫學知識的人用簡單易懂的話解釋清楚這個病是怎么回事;交代為什么昨天用那種藥,而今天用這種藥,為什么要拔髓,為什么要做冠套修復,為什么要反復換藥這么多次…… 嫁給醫生,你要習慣他對待病人的冷漠。當你或者你的家人哪出現了不適,他不會象其它行業的丈夫那樣很緊張地很關心地督促你或家人去看病。因為他看病重的病人看得太多了,你這點不適他不會覺得有什么大不了。 嫁給醫生,你要習慣聽他手機的鈴聲。醫生的手機無時不開機。所以只要他在家,家里就會不停地響起到他手機的音樂。吃飯的時候、洗澡的時候都要停下來,立刻接電話,甚至上廁所時他也要把手機帶進洗手間。年輕醫生晚上一般不會接到電話,但是當他混到主治醫師或是主任時,晚上年輕醫生遇到處理不了的病人,就要給他打電話了。所以到那個時候,你還要習慣那劃破夜空的刺耳的電話鈴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