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的七情(喜、怒、哀、樂、悲、驚、恐)之中,當以怒為最激烈,危害也最大。《補史記-三皇本紀》上說:共工氏“與祝融戰,不勝而怒,乃頭觸不周山崩,天柱折,地維缺。”可見怒的威力。俗話說,怒從心上起,惡向膽邊生。因怒誤國,因怒殺人,因怒而引發戰爭的事例,古今中外不勝枚舉。及之發怒者本人,怒發沖冠,杏眉倒豎,暴跳如雷,失形失態,以致心跳加速,血壓驟升,食而不化,倒飽嘈雜,生理功能紊亂,戕害健康,自是意料中事。《三國演義》里的諸葛亮,就是借助“怒”這把無形的利劍,把個聰明絕頂的周瑜置之于死地的。 發怒,通俗點講就是發脾氣,是沒有人沒有經歷過的。因為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不可能事事都能順著自己的意愿,所以當客觀實際和主觀愿望相抵觸時,憤怒的情緒就會自覺或不自覺的產生。有一屆足球世界杯角逐八強的比賽,在巴西隊敗北時,巴西國內竟有數十臺電視機被怒不可遏的觀眾扔出窗外,這是一個因發怒而喪失理智的典型事例。 人在發怒的時候,思維失去了邏輯的控制,嘴巴被撤去了崗哨,這時候說出來的話,雖然聽起來亢奮激越,但卻是最愚蠢不過的,常常給他人帶來無法容忍的傷害,即使暫時沒有釀成災禍,但必會遭到永久的怨恨。也許你的發怒有著充分的理由,但是過激的語言仍然很難得到他人的諒解。憤怒的進一步發展就是爭斗,其后果將更加直接和嚴重。憤怒總是從魯莽開始,以悔恨結束。沒有人會因為發怒得到好處,無論是發怒者本人,還是怒氣發泄的對象。 不要對你的朋友發怒,更不要對你的家人發怒,這要比對你的敵人發怒更加愚蠢。疏于克制的人,會使發怒變成一種習慣,這樣尤其危險。必須記住:沒有一個人會原諒你的經常發怒。 發怒是被壓抑情緒的一種爆發。但有時候,這種情緒無法立即得到喧泄,例如在上級、在師長、在父母面前,于是這種情緒就可能被過度的壓抑,而在其他地方,或者對下級、對晚輩、對同事藉故發泄出來,這就是遷怒。遷怒往往比正常的發怒更具爆發力和傷害性,造成的后果也就更加惡劣,更加嚴重,因此也就更多、更久地遭到別人的怨恨。 憤怒除了攪亂我們的生活,使心境得不到平靜,沒有任何可以值得贊美的東西。即使對于敵人,在憤怒情緒的支配下,也很難作出英明的決斷。因此聰明的人知道如何來控制它,最多將它作為生活和工作中小小的點綴,而且不讓它超出一定的限度。愚蠢的人則利用它顯示自己的權威,而實際上,隨著他的每一次濫用,都使他在別人心目中更加掉價,并且得到更多的鄙視。 由于人在素質和修養上的差異,對怒氣的發泄形式也千差萬別。有的爆發,有的沈默,有的苦惱,有的忿懣,但不管怎樣,于人于已,于工作于事業,都有害無益。所以我們對于可能招致不快或引發憤怒的原因,應在思想上預先有個準備,寧可將事情想得復雜些,困難些,以寬容之心待人,以平靜之心處世,在萬不得已的時候,可以暫時回避或轉移目標,例如大聲歌唱,將怒氣釋放出來。至于“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賦《離騷》……”那更是圣賢的作為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