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撥120被告知無車可派 急救中心服務難到位www. 2011-08-17
120作為人們心目中的救護天使,但如果在緊急情況下撥打120卻被告知無車可派,120的信譽或許會一落千丈。夜撥120卻被告知無車可派是最近浙江省寧波市一市民遇到的尷尬事,無車可派暴露的是急救中心服務難到位,醫療資源匱乏。 120急救中心難實現承諾 “一分鐘調度,一分鐘出車,城區內一般情況下10分鐘到達現場,最長不超過15分鐘。” 這是寧波市急救中心提出的服務承諾。然而在城郊和偏遠一些的山區,“120”急救車常常被指責“動作太慢”。 如果說考慮到地方偏僻,“慢點兒”勉強也算有情可原,可如果撥打了120,卻被告知“無車可派”,那就讓人惱火了。 昨天,鄞州邱隘的一名市民在網上發帖稱,自己夜間叫急救車,居然被告知“無車可派”,要“等一等”。 是接線員個人工作失職,還是確實無車可派? 記者就此展開了調查。 住院醫師晉職前或需到急救中心服務3至6個月 人手不夠限制了急救車的全天候運轉,也限制了醫療急救點的拓展。按照《關于加強寧波市院前急救體系建設實施意見》規定,城區每5公里至8公里設置一個急救點。這樣算,急救醫生的缺口就更大了。 記者了解到,為暫緩人手緊缺局面,市區不少醫院已分批派出住院醫師前往急救中心輪崗。 有一名業內人士曾建議,將全市的住院醫師作為急救“后援團”,既可緩解急救人手緊缺,又可增強醫生的業務能力。 而衛生系統的一名工作人員透露,目前寧波市衛生局正在醞釀一項規定,將院前急救作為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的一項內容,要求每位住院醫師晉職前到急救中心服務3個月至6個月。 屆時,或可緩解急救醫生不足的情況。 有車無醫生,急救醫生嚴重不足 “急救站點少的根本原因還是車輛和醫生緊缺,照國家衛生部的要求,每5萬人口配備1輛救護車,鄞州急救中心現有車輛還差了一半。”這名工作人員說。 按照規定,每輛救護車要配備一名司機和一名急救醫生。 相比于車輛,急救醫生的緊缺情況更為嚴重。“各個分站都是24小時值班,白天晚上1個人,這種工作強度很多人無法接受。”這名工作人員說,急救醫生待遇低,勞動強度大,心理壓力大,晉升空間小,流失情況嚴重,而且很難招聘到。 以寧波市急救中心為例,他們負責海曙、江東、江北和高新區的190萬人口的院前急救任務,按規定,應該配備38輛救護車和38名急救醫生。 目前,寧波急救中心已配備了32輛救護車,33名司機,而急救醫生卻只有23名,導致24小時運轉的救護車只有9輛,出現了“車等人”的現象。 5個急救站承擔1400平方公里區域急救任務 數量不足,就得靠調度。“一般來說,如果車輛外出,調度人員都會調派其他分站的急救車趕往,但由于路程遠,花費的時間也要多些。”這名工作人員說。 然而,鄞州目前只有5個急救站,分別為:位于鄞州中心區的鄞州中心站,位于泰安西路168號的明州站,位于鄞江鎮小溪路的鄞江站,位于咸祥鎮咸興路的咸祥站,位于西鄉集仕港鎮十字西路的集仕港。區區5個急救站,六七輛車,要負責鄞州這1380.54平方公里區域內的急救任務,有時救援時間就會偏慢,甚至還會延誤急救。 記者了解到,此前鄞州集士港的一位老太太因為摔跤后疼痛,一下吃了大量安眠藥。家屬撥打求救電話后,急救車花了半個多小時才趕到現場。 雖然最后老太太的命保住了,但家屬對“120”的救援速度十分不滿。 可醫生、護士也覺得憋屈。 因為集士港距急救站比較遠,雖然接到電話后就立刻調派出了救護車,可十幾分鐘內根本趕不到。 90萬人口,只有六七輛救護車待命 “觀后感”事后對寧波市區和鄞州區的急救中心做了進一步了解,并發現了一個問題。寧波市區值夜班的急救車有好幾輛,而鄞州區的值班車輛正如接線員所說只有1輛。而鄞州區急救中心管轄范圍很廣,包括東吳、邱隘、五鄉、東錢湖、下應、橫溪、長豐及鐘公廟等地。 鄞州區有近90萬人口,照此說來,豈不是90萬人夜間只能指望這一輛救護車救急? 昨天下午,記者聯系上了寧波市鄞州急救中心。“這位家屬所反映的情況,應該是指鄞州中心站夜間值班只有1輛。“急救中心的一名工作人員說。 這名工作人員還告訴記者,目前鄞州區急救中心共有10輛急救車,白天有7輛救護車待命,而晚上有6輛救護車待命,分別為:鄞州中心站1輛,明州站2輛,集士港站1輛,咸祥站1輛,鄞江站1輛。 然而,按照衛生部的要求,每5萬人口需配備一輛救護車,鄞州至少需要18輛救護車隨時待命。 以這個標準來衡量,無論白天還是晚上,鄞州都還差得遠了。 夜間打120求救,被告知無車可派 發帖抱怨的市民網名叫“觀后感”。 他說,前些日子,晚上10點左右,因家人病情需要,他撥打了鄞州急救中心電話叫救護車。 電話撥通后,接線員卻告訴他“晚上只有1輛急救車值班,而且正在外出,還要再等一等”。 “叫120也要排隊等?能等還用得著打120嗎?”“觀后感”說,人命攸關,接線員的這種答復讓人難以接受。無奈之下,他只好趕緊聯系他人幫忙送家人去醫院。 但由于延誤了救治時機,家人的病情加重,至今仍在醫院住院治療。 |
|
來自: buyixianren > 《我的圖書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