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其實歷史上楊家將沒有佘太君,沒有楊宗保,也沒有穆桂英。害死楊業的,應該是王冼,而非潘美。 楊延昭為什么稱為楊六郎?歷代楊家將傳說中,以為楊延昭是楊業第六子,故稱楊六郎。 第一代
楊業本名叫楊重貴,其父楊信是麟州的土豪,趁五代混亂的時候,占據麟州,自稱刺史,由于時局的動蕩,先后歸附過后漢、后周。
第二代
楊業是楊家將的第一代,功名最盛,犧牲最壯烈。楊家將第二代的代表人物是楊業的兒子楊延昭。楊延昭本名楊延郎,為了避諱,而改名楊延昭。
楊業陣亡以后,楊延昭由供奉官升遷為崇儀副使。后來有擔任保州緣邊都巡檢使,在河北的邊防前線任職。北宋咸平二年,遼國南下進犯。楊延昭正在遂城,楊延昭出奇計保全了遂城,顯示了他的軍事才能,他因此功被授予莫州刺史。
景德元年,宋真宗將楊延昭的兵馬增加到上萬人,如遼國進犯,就屯駐靜戎軍之東,并許他便宜行事,不聽都部署王超的指揮。澶州之役,楊延昭反對議和。楊延昭的主張和當時寇準的主張不謀而合,然而北宋朝廷并未對此作出反應。楊延昭就自己率領人馬進入遼國境內,攻破古城,取得不小的戰果。以后澶淵定盟,楊延昭因為守邊的功勞,屢次升遷,景德二年,楊延昭被授予高陽關副都部署。楊延昭在大中祥符七年,卒于任上,終年57歲。宋真宗聽到這個消息,極為悲痛,派使者護靈而歸,河朔的百姓,多望柩而泣。北宋朝廷錄用楊延昭的三個兒子為官,并且從楊延昭常從門客中選取有才能的人為官。楊延昭英勇善戰,所得賞賜,全部分給部下,公而忘私。他本人作風簡樸,號令嚴明,與士卒同甘共苦,繼承了楊業的作風。
第三代
楊文廣是楊延昭的第三個兒子。楊文廣以班行討賊張海有功,授予殿直。后來與安撫陜西的范仲淹相遇,范仲淹在談話中發現楊文廣很有才能,就把他帶在身邊。狄青南征廣西,楊文廣隨軍從征,但此時的楊文廣還是個無名之輩。
在此后的一系列戰役中,楊文廣表現出不凡的軍事才能。宋英宗認為楊文廣是名將之后,而且還有功勞,屢次提拔楊文廣,任命他知涇州鎮戎軍、定州路副總管,遷步軍都虞候。遼國與宋朝在代州的邊界劃分上發生爭執。楊文廣向朝廷獻上陣圖以及攻取幽燕的策略,還沒等到朝廷上的回音,楊文廣就死于任上,北宋朝廷追贈他同州觀察使。
其實歷史上楊家將沒有佘太君,沒有楊宗保,也沒有穆桂英。害死楊業的,應該是王冼,而非潘美。
楊延昭為什么稱為楊六郎?歷代楊家將傳說中,以為楊延昭是楊業第六子,故稱楊六郎。但是據史所載,楊延昭應為長子。遼人迷信,相信天上北斗七星中,第六顆星是專克遼國的,因為楊延昭對于遼人很有威懾力,遼人以為他是那第六顆星轉世,因此稱他為楊六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