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的相貌是有價值的,這一點在今天看來是毫無疑義的。 但是,什么樣的相貌才算美呢?這一點就復雜了。俗話說,豆腐青菜,各有所愛。若是就這一問題請100個人回答,其答案也未必會是一致,更何況中國還有一句古語,叫“情人眼里出西施”。但是,如果冷靜下來,想一想,看一看,大家還是會明白:在不同的時代,美貌是有一定有標準的。 比如中國古代和西方文藝復興時期,衡量一個女人相貌的美丑,首先取決于她的臉龐是否渾圓,其次看身體是否豐腴。據說那時的女子為苗條發愁,甚至不惜生命危險去口服對催肥有奇效的蜘蛛漿。但不知為何,到了現代、當代,女人美貌的標準卻來了180度的大轉彎,肥胖非但不美,且成了美的障礙。 于是,瘦削的美人一經風行,減肥熱也應運而生。一些身架嶙峋的模特成了不少人癡癡追求的標準。也難怪,你看全世界宣傳推廣的美女,有哪一個是胖的?不過由此即可發現:女人的美貌并非有永恒的標準,而是隨著時代的改變而改變的。 這一改變不可忽視,沒有堅強獨立性格的男女,幾乎沒法不接受其影響。也難怪,在影視、報刊上,甚至在廣告牌中,大家都不遺余力地把這一標準的美貌奉為圭臬。試看那些站著的、躺著的、坐著的,有哪一個相貌是肥胖的?如此日復日、年復年,能不叫人心領神會,又去刻意模仿嗎?于是,這種全球性千篇一律的美貌一直風靡著,而許多據說能使一般女人也變成“靚女”的行業,諸如整容、美容、化妝、健身等待,也日漸興旺發達起來。 不用說,從此在相貌上下功夫的,在外表上進行裝飾和修飾的女人是愈來愈多了。更有一些女人,今天聽說自己有雙下巴顯露出來,便急于去整容醫院切除那多余的肉,明天看見哪家商店出售青春永葆的防皺潔膚霜,便慌不迭地搶購一個系列回來涂抹自己。一句話,一些女人看到別人的美貌總是艷羨得要命,一些女人為美貌總是不惜一擲千金,美貌對人們――特別對女人生活的沖擊是如此變本加厲,人們還是那樣樂于接受。 這事怪吧?不怪。怪只怪人們過去只是一味片面地強調所謂的內在美,所謂的精神美,甚至連打扮稍微漂亮一些就會遭到指責。這也叫物極必反吧。不過,真要問這是為什么,也許普通人會這樣回答:“生活水平提高了。”而深知其中三味的一些專家卻會告訴你:追求美是人的本性之一;美貌不但能取悅人,而且在某些時候,還能使人較容易地實現夢想。如今,聰明的出版商和廣告商們就是利用人類愛美這一心理特征,不失時機地選擇佳麗、靚女們推銷和宣傳他們的商品;而在影視和一些社會禮儀活動中,更是少不了美女去唱主角或去做公關事務。 應當承認,追求美,是我們時代的一個進步,而追求個人的美貌,也不失為一種勇敢的行為。誰不希望自己有最美麗的時刻呢?而相貌,又是至關重要的。值得欣慰的是,在我國,人們并沒有把相貌的美與靈魂的美混為一談,人們還信奉著這樣一句古話:海水可斗量,人不可貌相。事實上,就美貌而言,大家也知道:有些美女,貌雖驚人,其實內中空空,最終會令人大失所望的;而有些人相貌平平,卻才高藝深,叫人傾倒。 因此,對相貌的好惡切忌掉以輕心。那些相貌一般的女人,更不必常常攬鏡自嘆,須知:美女不等于才女,而才女歷來都是受人尊重的。君不聞,美國名星麥當娜,去年在法國某雜志選美中也只居第15名而已。一個那樣光艷、那么灸熱的女人怎么會引出這般冷淡的反應?請聽法國人的回答吧:一味只靠性感的嘴唇和光身子的女人,是會令觀眾的感覺遲鈍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