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調理★
[補氣藥膳]
血足氣旺,氣旺血足。血虛常伴有氣虛,因此,補血常需配伍補氣藥。常用補血中藥有當歸、阿膠、丹參、熟地、首烏、桑椹子、枸杞子、龍眼肉等。補血食品有:雞肉、雞血、豬血、牛蹄筋、豬腎、豬蹄、豬肚等。常用藥膳如下
1.參芪芡實燉豬腎:黨參20g,黃芪30g,芡實30g,豬腎一對,調味品適量。將腎剖開,清除腎臊,人開水中氽一下,除尿味,切片,將各藥裝入沙布袋扎緊口入鍋,按常法用武火燒開后改用文火慢燉熟,去藥袋加調料。早晚服食。功效:益氣補腎,適用慢性腎炎、腎盂腎炎、腎虛腰疼、小便不利、浮腫、遺精、盜汗、老人耳聾等。
2.蔥棗湯:大紅棗20枚、蔥白7根。棗洗凈用水泡發,蔥白(帶須)洗凈切碎備用。將棗放人適量水中,武火燒沸20分鐘再加蔥白,用文火煎熬10分鐘。吃棗喝湯。功效:益心氣,安心神,適用于心氣虧虛所致的心悸氣短、悸動不寧、失眠多夢、記憶力減退、神經衰弱及陣發性心動過速等心氣虛者。
3.花生粥:花生45g,粳米lOOg,山藥30g,百合15g。將花生洗凈搗碎,共用常法煮粥,可長期食用。功效:潤肺止咳,降血糖,健脾開胃,養血通乳。適于肺燥干咳,少痰,肺虛反胃,貧血,產后乳汁不足。
4.歸芪羊肉湯(推薦):黃芪30克、當歸30克、生姜15克、羊肉500克,羊肉洗凈切塊,當歸、黃芪、生姜用干凈紗布包好,同放沙鍋內加水適量,煮至爛熟,去藥渣,分次服食,連服3-4天,適用于氣血虛弱型。
5.黑豆糖粥(推薦):粳米250克,黑豆250克,紅糖適量,先煮黑豆、粳米粥,加入紅糖,分多次服食,適用于氣血虛弱型。
[補血藥膳]
血足氣旺,氣旺血足。血虛常伴有氣虛,因此,補血常需配伍補氣藥。常用補血中藥有當歸、阿膠、丹參、熟地、首烏、桑椹子、枸杞子、龍眼肉等。補血食品有:雞肉、雞血、豬血、牛蹄筋、羊肉、黃牛肉、豬腎、豬蹄、豬肚等。常用藥膳如下。
1.香酥鯽魚(特別推薦):取活鯽魚1條(約250克)。將魚切成2寸長小塊,不去鱗腸,用香油炸焦。服后飲黃酒200克,取微汗。
此方溫經通絡,補血益氣。主治產后關節痛,屬血虛型,產后四肢抽筋,肢體酸楚、麻木。舌紅、少苔,脈細無力。
2.焙絲瓜藤(特別推薦):用霜后絲瓜藤500克,紅糖水少量。將絲瓜藤焙焦研成細末,取3克,紅糖水送服,每日3次。
此方通絡止痛。主治產后關節痛,屬血虛型,全身關節筋骨疼痛,肢體麻木,舌淡少苔,脈細無力。
3.蔥燉豬蹄:豬蹄4只,蔥5g,調味料適量。干凈豬蹄剖成兩半,蔥切成段,放入豬蹄鍋內,加清水適量及調料,用武火燒沸后轉文火燒爛。分頓吃喝。功效:補血、消腫,適用老年血虛、四肢痛疼、浮腫和腫痛等。
4.當歸酒:當歸60g,米酒 700ml。將當歸切成薄片,置于米酒瓶中,加蓋密封,放陰涼處,每日搖動數下,7日后,靜置澄清。每早中晚各飲20-30ml。功效:補血、和血、止痛。
適用于血虛經脈失養所致的手足麻木、痙攣屈伸不利,筋骨關節經常疼痛,活動不靈,頭痛抽掣;風濕性關節炎,類風濕性關節炎,肋間神經痛,肩周炎,坐骨神經痛,三叉神經痛等。注意:胸悶身重、腹脹苔膩及大便溏瀉慎用。
5.姜蔥羊肉湯:如果病人營衛不和,氣虛畏寒,四肢不溫,皮膚麻木,并有汗出、畏風等情況,可用羊肉、大棗加生姜、蔥等褒湯服食,每日一次。倘若病人氣血兩虧,面色少華,氣短、暈眩,可在前方中加黃芪、黨參、當歸、加強益氣補血的功效,這是食療與藥療合一的方劑。又如氣虛血瘀的病人,即有神疲乏力、氣短懶言、肢體麻木等氣虛證狀,又見指趾疼痛如刺的血瘀征象,可用補氣活血的食療方藥品,如黃芪、桃仁和粳米煮粥服食,有益氣化瘀的功效。
6.黃牛肉——補血功效強
牛肉分為黃牛肉和水牛肉。水牛肉性涼,黃牛肉性溫,因而以食用黃牛肉為佳,而且黃牛肉補而不燥,不易上火,適合所有人群。對于身體虛弱的人,吃牛肉對增強體質很有幫助。可以將牛肉燒好后放入粉碎機打成糊狀,再與稀飯共煮10分鐘。這樣的牛肉稀飯可以幫助老人及久病的人調養脾胃、補血、補腎。牛骨髓補血效果好,可以將牛骨敲碎,再加入紅棗一起燉湯,能補血、補腎。或加入山藥、核桃仁、枸杞子一起燉湯,能補血、補腎,暖腰腿,強筋骨。
7.羊肉的四種吃法
羊肉具有補血祛寒的作用。羊肉特有的驅寒保暖、補血、養血、補腎、暖腎、調經祛風作用,可用來治療惡風怕冷、疲倦乏力、四肢酸痛、頭昏失眠,以及容易感冒、面色偏白、月經不調、血虛經少、血枯經閉、痛經、經期頭痛、習慣性流產、產后腰腹疼痛等癥。羊肉是甘溫大熱的,吃多了容易上火。吃羊肉的同時要與各種綠葉蔬菜搭配著吃,這樣就補而不燥。
下面介紹幾道羊肉食療方,供大家參考。
1.治療產后缺乳:羊肉1斤,豬腳1只,黃芪10克,當歸10克共同煮湯,大火燒開后,小火燉兩個小時,吃的時候再加少許鹽、味精調味。產婦吃肉喝湯,2~3次后就能感覺乳汁分泌增多,以后可以每周食用2~3次。
2.祛寒暖腎補血:羊肉1斤,生姜2大塊,當歸20克,再加少許鹽、料酒、糖、醋、醬油,大火燒開后改小火煮1~2小時,每周吃上2~3次,能治療血虛、血寒、怕冷、四肢不溫,能明顯緩解腰酸、背痛、頸肩不適,還能治療痛經及各種婦科慢性炎癥,以及慢性鼻炎、過敏性鼻炎及眩暈、耳鳴等癥狀。
3.治療遺尿、尿頻:羊肉1斤,山藥半斤,加鹽、料酒等調料一起慢燉,每周吃兩次,補虛暖腎的效果很好,可治療成人全身乏力、說話費力、遺尿。
4.健脾開胃:羊肉1斤,蘿卜半斤,生姜2塊,加鹽、料酒、少量糖、醋、辣椒燉爛后,每周吃一次,能健脾開胃,暖胃,治療食欲不振、胃脹、泛酸及腹脹等癥。需要注意的是,羊肉活血的作用太強,吃后四肢都會明顯變得溫暖,但身體內血液少的人,活血太厲害后,內臟會有空虛的感覺,有的人會咳嗽、氣喘加重,有的人會拉肚子,有的人會皮膚瘙癢等。吃羊肉不適的人,每次吃的量要少一些。
8.鱔魚——補血效果快
一次,一個朋友的孩子胃出血,血色素一下子降到了6克,人很虛弱,臉色蠟黃,而且胃口不好,吃什么都不香。看了中醫,孩子又不愿意喝湯藥,說喝了不舒服。醫生說,如果孩子實在不愿意吃中藥,就用鱔魚給孩子補血吧,每天給他吃紅燒鱔段,長期吃同樣能夠補血。這位母親就每天給孩子吃上一頓紅燒鱔段,盡量燒得美味可口,孩子也努力將鱔魚當藥來吃。這樣堅持了兩個月,孩子體質明顯增強,胃口也開了,再查血色素已升到了11克。
鱔魚和瘦豬肉在一起紅燒,補腎效果很好。可以買二斤鱔魚、八兩的瘦豬肉,加一大塊姜、三棵蔥、一頭蒜,再加上鹽、料酒、醬油、糖、醋、辣椒、八角,滿滿一大鍋,先用大火燒,再用小火燉一個小時。這樣燒出的量比較多,一頓吃不完,就放入冰箱,每天晚上吃上一小碗,一周時間吃完。經常堅持食用,不但補血效果明顯,而且能明顯緩解腰腿痛,還有非常明顯的美容作用,吃后皮膚細膩、有光澤,祛斑效果也很明顯。
鱔魚口感綿軟,便于消化,同樣適合老人和孩子吃。有個孩子一感冒就咳嗽,引發哮喘。后來她母親經常給他吃鱔魚,哮喘就沒有發過。還有長蕁麻疹的、起風疹塊的孩子,也是在經常吃鱔魚后就治愈了。一個女孩,每年都要發幾次風疹,每次發作時全身奇癢,都要到醫院輸液,影響上學。后來她母親按照我教的,讓她盡量少吃寒涼食物,同時多吃鱔魚。后來,這個孩子就發過一次,而且這一次剛發起來她母親就趕緊給她吃鱔魚,很快就消下去了。
9.紅棗——最常用的補血食物
每天取10~15個紅棗加水小火煮上十幾分鐘,吃棗喝湯,堅持常年喝,是最經濟實惠的補血方法。
紅棗還可以在鐵鍋里炒黑后泡水喝,可以治療胃寒、胃痛,再放入桂圓,就是補血、補虛的茶了,特別適合教師、營業員等使用嗓子頻率較高的人。如果再加上4~6粒的枸杞子,還能治療便秘,但大便稀的人就不要加枸杞子了。常喝紅棗、桂圓、枸杞茶的女性朋友,皮膚白皙,美容效果不錯。枸杞子不要放多,幾粒即可,紅棗和桂圓6~8粒就行了。每天早上上班后給自己泡一杯,不但補氣血,還能明目,特別適合長期在電腦前工作的人們。沒有在鐵鍋里炒硬、炒黑的紅棗泡茶喝是沒有用的,因為外皮包裹住了棗子,營養成分出不來。
10.當歸——補血良藥
當歸自古就是補血良藥,當歸性溫,具有補血調經、活血止痛、止咳平喘等功效。因血少引起的頭昏、眼花、心慌、疲倦、面色萎黃,最適宜用當歸治療。當歸通常由分為全當歸、當歸頭、當歸尾。全當歸補血活血,當歸頭補血,當歸尾活血。我喜歡將生當歸加工成粉直接吃。將買來的當歸片在太陽底下曬干,然后放到粉碎機里加工成很細的粉末,這樣利于快速、全面地吸收。因當歸性溫,有的人吃后會上火,那就盡量選擇當歸尾。先吃當歸尾1~2周后,再改吃全當歸就可以了。
實踐證明,當歸粉不僅適合女性,也同樣適合男性和老人。常年食用當歸粉能明顯改善體內缺血的癥狀,改善頭昏、心慌、乏力的癥狀;能活血、行血,治療關節的疼痛;能養血、潤腸、通便,治療便秘;能調經,治療各種婦科病,白帶稀、多時吃全當歸,白帶發黃時吃當歸尾;當歸治療血虛的同時可以治療皮膚病,如牛皮癬、濕疹、白癜風;當歸的活血、補血對冠心病、腦梗塞、糖尿病、脂肪肝、高血壓都有治療效果。
吃當歸粉的量視各人身體情況而定。用作保健的最好是在早飯后吃上小半勺(約啤酒瓶蓋大小);身體虛弱、多病的就可以一天三次,一次小半勺。有的人晚上吃了當歸粉會興奮,影響睡眠,那就早上吃;有的人吃了當歸粉有利于睡眠,那就臨睡前再吃一次;還有的人常常半夜醒了睡不著,起來吃上半勺當歸粉又能繼續入睡。所以具體如何服用,每個人都可以根據自身情況加以調整。
[補陰藥膳]
陰虛主要是指人的體質虛弱,多表現在臟腑的器質方面。補陰中藥有沙參、麥冬、冬蟲夏草、天門冬、石斛、女貞子、川貝、百合、玉竹等;食物有豬肉、魚類、龜、鱉、豬脊髓、豬腦髓、鴨子、白木耳、蜂蜜等。藥膳有:
1.生地黃雞:生地黃250g,烏雞1只,飴糖 150g,調味料自選。將雞宰后除去毛和內臟,洗凈。生地黃切絲與飴糖拌勻后放人雞腹內,用白線縫好。將雞裝入盆內,加清水適量,置蒸籠中用武火蒸熟,早晚食之,也可自配調味料,功效健筋骨,益精髓,止盜汗。適于腎精虧損引起的腰背疼痛,不能久立,身重盜汗等。
2.黃精鱔絲:活黃鱔約300g,黃精10g,精鹽、料酒、麻油等適量。將黃鱔治殺,去血,脊骨,頭及尾后切成絲。黃精研成細茸,用水適量,調成薄漿。鱔絲下油鍋滑熟后,放入黃精和調味品。佐餐食之,功、效:補益五臟,升提中氣,滋陰填精,強筋健骨,通經活絡。適用氣虛脫肛、子宮脫垂,虛損勞傷,筋骨酸疼,糖尿病,貧血,久病體虛,產后及病后虛弱等。
[補陽藥膳]
陽虛主要是指人體機能的衰減,多表現在臟腑的功能作用方面。常用中藥有鹿茸、附片、巴戟天、肉蓯蓉、淫羊藿、菟絲子、韭菜子、肉桂等;常用食物有鹿肉、鹿茸、狗鞭、鹿鞭、牛鞭、雞睪丸、狗肉、羊肉等。藥膳有:
1.羊腎杞子粥(特別推薦):取羊腎1對,枸杞子50克,小米50克,蔥白1段。將羊腎洗凈去內切細,與杞子、小米、蔥共煮成粥。
此方補腎強骨。主治產后關節痛,屬腎虛型,產后腰脊疼痛,下肢無力,心慌氣短,舌紅苔薄,脈沉細。
2.油炸蟈蟈(特別推薦):用蟈蟈5個。以麻油炸酥,嚼食。每日1次。
此方補腎,壯筋骨。主治產后關節痛,屬腎虛型,腰腿疼痛無力,或足跟部疼痛。
3.羊髓骨汁粥(特別推薦):取羊髓適量,羊脊骨1具,粳米100克。先將羊脊骨打碎水煮取汁,人粳米及五味佐料煮成粥,熟后人羊髓攪拌。空腹食用,每日1劑。
此方補肝腎,益氣血,強筋骨。主治產后關節痛,屬腎虛型,腰腿疼痛,無力,氣短心慌,舌淡苔少者。
4.鹿茸蛋:鹿茸0.3g,雞蛋1個。將鹿茸放入雞蛋內蒸熟即可,調味每早服食。功效:補腎陽、益精血。適于腎陽虧虛所致腰膝冷痛、四肢不溫,形寒怕冷,陽痿不舉,夜尿頻多,低血壓、能促進傷口及骨折愈合等。陽強者不宜食。
5.韭菜炒鮮蝦:韭菜(帶籽更好)250g,鮮蝦仁300g菜油、鹽、生姜及紹興酒各適量,常規炒法,佐餐,若治陽痿可飲適量白酒。功效:健胃補虛,益精壯陽,適用腰腿無力,盜汗,遺精,陽痿,遺尿等。
6.當歸生姜羊肉湯(CCTV“中華醫藥”特別推薦):當歸生姜羊肉湯是一道沿用了2000多年的中醫名方,特別適用于怕冷的人經常食用。而且這道湯組成非常簡單,只有羊肉、生姜、當歸3味。您記好了:羊肉300克,當歸30克,生姜50克。這道當歸生姜羊肉湯具體應該怎么做呢?首先把羊肉片洗凈,切成小塊,燒一鍋水,水開之后把羊肉塊放入沸水中焯一下,把血水焯掉,然后把羊肉撈出來,瀝干水分,再倒進砂鍋里,接下來加入當歸、生姜,倒入清水,清水一定要多一些,大約是肉的2到3倍,接下來蓋上蓋子上火煮,先用大火煮開之后,換小火再煮大約兩個小時。煮好之后加入適量的鹽,這道當歸生姜羊肉湯就可以食用了。這道藥膳適合怕冷的人吃,但另外一些人就要注意了!
【注意】口干口苦,咽喉疼痛,還有經常有一些發炎啊,比如喉嚨發炎的病人啊,可能是一種躁熱體質的人那就不適合長期吃或者多吃。除了愛上火的人不適合多吃之外,再有就是患有皮膚病的人、有過敏性哮喘的人,還有一些腫瘤患者,也不適合,但是您要是那種怕冷不怕熱,手腳冰涼,像周女士那樣的情況,我就建議您要經常吃,這道湯里頭,當歸是中醫常用的補血藥,性質偏溫,有活血養血補血的功效; 生姜既是廚房不可缺少的調料,也是作用廣泛的中藥,可以溫中散寒,發汗解表;這羊肉更是老少皆宜的美味食物了,性質溫熱,能夠溫中補虛。您看羊肉、生姜、當歸配合起來,您堅持吃一段時間,相信對您的體質會有所改善的,周女士現在仍然在廣東省中醫院“治未病”中心接受雷火灸的治療,不知道效果如何了?。
【功效】溫中回陽
【解說】還是先來看看當歸生姜羊肉湯的做法,準備羊肉300克,當歸30克,生姜50克。具體是怎么做的,首先把羊肉片洗凈,切成小塊,燒一鍋水,水開之后把羊肉塊放入沸水中焯一下,把血水焯掉,然后把羊肉撈出來,瀝干水分,再倒進砂鍋里,接下來加入當歸、生姜,倒入清水,清水一定要多一些,大約是肉的2到3倍,接下來蓋上蓋子上火煮,先用大火煮開之后,換小火再煮大約兩個小時。煮好之后加入適量的鹽,這道當歸生姜羊肉湯就可以食用了
東漢南陽人張仲景《金匱要略》中的“當歸生姜羊肉湯”是他用以治療寒疝病引發下腹和兩肋牽引性疼痛的扶陽補血方劑。而孫思邈則依據藥性方劑的配伍原則,化解組成了四個方劑,這就大大地擴大了治療范圍。
羊肉湯(羊肉、茯苓、黃芪、干姜、甘草、獨潔、桂心、人參、麥冬、生地、大棗)治療產后風(感冒)兼腹痛。
羊肉當歸湯(羊肉、當歸、黃苓、川芎、甘草、防風、芍藥、生姜)治療產生中風(外感風邪),往來寒熱(惡寒與發熱交替出現),無力,不能進食。
羊肉杜仲湯(羊肉、杜仲、紫菀、五味子、細辛、款冬花、人參、川樸、川芎、附子、草薢、甘草、黃芪、當歸、桂心、白術、生姜、大棗),治療產后腰痛咳嗽。
羊肉生地湯(羊肉、生地、桂心、當歸、川芎、人參、芍藥),治療產后3日腹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