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遭遇職場逆境,有些人會選擇用拒絕、逃避的方式來應對,也有人會因此陷入了焦慮、抑郁的情緒漩渦。那么,遇到職場逆境時,大家究竟該如何處理才能贏得成功呢?世界經理人辦公伙伴向廣大職場人指點迷津。
案例:面對周邊職場的巨大地變化讓她不知所措
健步如飛的Carmen穿梭于辦公室的各個角落,焦躁的她失去了以往的好脾氣,與其合作的同事只要稍有怠慢,她便忍不住地指責抱怨,雖然事后也會道歉,但漸漸地,大家都不再愿意為以自我為中心、情緒暴躁的Carmen提供幫助了。Carmen就像一顆辦公室地雷,大家都選擇敬而遠之。Carmen怎么會變了一個人似的?這究竟是怎么了呢?原來Carmen的兩名下屬都相繼離職了,他們的工作量全都加在了她的身上,更糟糕的是,老板正計劃著就此進行部門合并。Carmen認為自己很可能會因此失去部門主管的職位。于是她額外地準備著一些新的項目策劃案,想以此證明自己的實力。然而,巨大的工作量讓她越來越接近崩潰,對同事的苛刻也讓她處于孤軍奮戰的境地,面對眼前的這場職場逆境,Carmen不知所措……
專家解讀:發揮心理彈性三大保護因素
這里所說的心理彈性,是指個體在遭受逆境、創傷,威脅或者重大的生活應激事件時,能激發出自身的潛能,變得更為堅強,從而成功應對困境的能力。每個人的心理彈性系數并不相同,所以人在面對逆境時可能會表現出截然不同的態度和應對方式。心理彈性主要具備以下三方面的保護性因素,它可以幫助人們抵抗外界危險性因素的侵襲。
首先是自身的個體因素。主要包括了較好的智力機能(如較高的口頭表達能力、發散性思維),人際吸引能力,社交能力,容易相處的特性等。此外,個體的自我效能感、自信心、高度的自尊以及堅定的信念也是決定心理彈性的重要個體因素。
其次是家庭因素,父母對你的教育方式是否屬于有結構、高期望并且予以信任的類型?家庭的社會經濟條件優勢較高、家庭壓力較低以及支持性的家族網絡也會讓你的心理彈性較他人更為堅韌。
再者就是家庭外的環境因素,和家庭外親社會成人的聯系會提供我們更多的支持,如果你樂忠于加入一些親社會的組織并且進行有效的學習,那么你就可能有一顆強大的內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