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7月,環保部副部長張力軍到玉溪調研。在了解了我市對保護撫仙湖做出的艱苦努力和取得的成就后,張力軍指出:“撫仙湖是全國保護得最好的湖泊,出流改道工程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青史留名的大好事!”張力軍表示,玉溪市委、市政府在撫仙湖、星云湖保護治理上,決心堅定,思路正確,工作有力,成效明顯,下一步保護治理思路清晰、措施可行,要按照“一退、二調、三保”的正確思路,認真做好“十二五”保護治理規劃,繼續搞好撫仙湖、星云湖保護治理工作,爭取取得更大的成績,確保撫仙湖Ⅰ類水質。
交出撫仙湖保護滿意答卷 2003年,撫仙湖告急,省環保局公布《云南省2002年環境狀況公報》——撫仙湖水質由Ⅰ類下降為Ⅱ類,3平方公里藍藻暴發。 面對危機,市委、市政府深化市情認識,確立實施生態立市戰略,把撫仙湖保護治理作為立市之本、民生之要和發展之基,把搶救撫仙湖作為最大的政治任務來抓,樹立了“因湖立策、治湖為先、治湖為本、湖清民富”的理念,堅持“科學規劃、全面保護、部分禁控、重點開發、高起點建設”的原則,創新工作機制,采取有力措施,狠抓工作落實,在新世紀之初打響了一場全方位的撫仙湖保衛戰。 8年來,我市犧牲巨大經濟利益,鐵著心腸,關閉了撫仙湖周邊的42個磷礦開采點,關停3家磷化工生產企業,整治徑流區的44戶企業;含著眼淚,全面禁止撫仙湖278艘機動船艇、3架水上飛機營運,取締了1862個捕魚燃油機頭和電機;冒著風險,依法拆除沿岸16萬平方米違章建筑,搬遷農戶585戶,拆除企業62戶,實現沿湖409.2畝魚塘全部退塘還湖;承擔責任,上馬星云湖—撫仙湖出流改道這一保護撫仙湖的千古工程,截斷星云湖每年流向撫仙湖的4000多萬立方米劣質水,保護了撫仙湖,改善了星云湖水質,新增了170多公里的兩湖流域。同時,積極爭取立法,使撫仙湖保護治理和開發利用納入法制軌道。 艱難的付出得到了回報,撫仙湖這一珠江源頭的高原明珠重放異彩。自2004年起,總體水質恢復到Ⅰ類并一直保持至今,成為全國為數不多的優質淡水湖泊。
力爭撫仙湖保護進入國家層面 撫仙湖極其重要的戰略地位和不可估量的巨大價值,玉溪為保護撫仙湖做出的艱苦努力和付出的極大犧牲,越來越引起國家部分領導和國內外專家學者的高度關注和支持。 2010年,撫仙湖東大河清水產流機制修復工程被納入國家高原湖泊保護示范工程,得到了環保部、財政部5000萬元資金支持。眼下,總投資2億多元的東大河清水產流機制修復示范工程正在加緊施工。水利部副部長胡四一到玉溪調研撫仙湖水資源保護工作時表示,撫仙湖水是重要戰略資源,水利部將從水資源保護項目和水資源保護科技專項方面給予大力支持,保住這一湖清水。 2011年8月初,國家環境咨詢委和環保部科技委的70多位委員匯聚撫仙湖畔,開展暑期調研,為撫仙湖保護建言獻策。作為我國環保領域享有盛譽的專家學者,委員們對撫仙湖保護治理情況進行全面調研,就撫仙湖流域規劃的總體思路、任務設計和保障措施等提出了許多建設性意見。 環保部副部長吳曉青表示,我們不僅要對污染水體加大投入、進行治理,更應該對優質水源進行保護,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各部門要圍繞改善湖泊水質改善這一核心目標,共同謀劃、齊心協力,提出相應的措施和對策,共同推動湖泊治理工作。中國環科院院長孟偉說,撫仙湖是我國不可多得的寶貴資源,玉溪人民為保護撫仙湖做出了巨大貢獻。在當前的經濟發展前提下,撫仙湖保護得這么好,十分難得。孟偉認為,“一退、二調、三保”是撫仙湖保護治理的一個根本性戰略,下一步,要堅決執行好這一戰略,政府要給予農戶政策、資金上的支持,增加投入,實施生態補償機制,從而調動起農民的積極性,健全監督考核機制,從根本上解決農業面源污染的侵害。 據悉,國家“十二五”規劃明確提出要“加大生態脆弱的高原湖泊水污染防治力度”。《國務院關于支持云南省加快建設面向西南開放重要橋頭堡的意見》也明確“要加大對撫仙湖水污染綜合防治力度”。 撫保任道遠,施策借東風。我市將抓住機遇,積極爭取,使撫仙湖保護進入國家層面,迎來撫仙湖保護的新春天。(記者 李智林/文 曾永洪/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