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不要太關心兒童,隨時隨地地問他這樣問他那樣。因為這樣做很容易養(yǎng)成兒童以自我為中心的心理,以為人人都得尊重他,結果便成為自私自利的人。
二、不要太接近。兒童應該與同齡人一起生活,然后才能學得與人相處之道。讓他經(jīng)常與成人寸步不離,依賴或自卑心理不易克服,將來離家進入社會后,生活和工作上就會苦難重重。
三、不要給兒童一切他想要的東西。兒童從小應知道權利與義務的關心。不盡義務不能享受權利,享受與貢獻是相對的,非片面的。
四、不要賄賂兒童。父母有時為避免兒童的攪擾,往往拿金錢或物品作為交換條件,這無疑是獎勵他攪擾,養(yǎng)成對父母進行要挾的壞習慣。
五、不要欺騙兒童。父母或老師向兒童講了欺騙的話,就會在兒童心目中喪失信任,以后講話就不聽從了。
六、不要無端恫嚇兒童。只有虛張聲勢的恫嚇,沒有確實有效的措施,以后一切告誡,兒童當然不會遵從了。
七、不要在兒童面前爭論獎罰方式,父母主張不一,兒童無所適從。
八、不要對兒童太嚴厲,以免養(yǎng)成膽怯、畏懼心理和口是心非的性格。
九、不要在兒童面前當眾批評或嘲笑他,以免養(yǎng)成懷恨或害羞心理。
十、不要過分夸獎兒童。兒童做事不錯,略為表示贊許就可以了。過分夸獎容易養(yǎng)成沽名釣譽的心理。
十一、不要時常提示兒童做了不良的事。與其隨時告訴兒童那些事不該做,不如告訴他那些事該做。
十二、不要勉強兒童做他不能勝任的事。兒童的自信心,大半由做事成功而來,讓他做太難的事,會挫傷自信心。
十三、宜明察兒童的稟賦,不要勉強他體魄、智力所不及的事,不要以父母的主觀愿望為兒童決定所學所為。
十四、讓兒童充分地自由活動,只要他的行動沒有越出常規(guī),不要去干涉他,因為活動是一切學習之母。
十五、訓戒兒童時,應力持冷靜沉著,切忌情緒沖動,尤忌借訓斥兒童以泄憤。
十六、兒童的活動偶越常規(guī)時,宜代之以良好的活動。粗暴的強行阻止,反而不易收效。
十七、應引導兒童分析他所處的環(huán)境條件,衡量他的行動,幫助他解決困難,而不是完全包辦代替。兒童越長大,越能料理自己事務,做父母的更不能撛劫藪覕。兒童品格的養(yǎng)成和體力的增進,均由自己練習而來。由父母包辦替代,使兒童無練習解決問題的機會,無從運用心思,鍛煉意志,品格也無長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