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庫中國訊 正宗的紫砂壺,需要從6個方面來判別:泥、型、工、款、火、銘。 泥,即泥料,在業界都是統一的標準,紫砂礦上品當然屬宜興黃龍山的出品,但除此之外,其實在江浙一帶也有一些山脈出產紫砂。 圖:南瓜紫砂茶壺 型,就是紫砂壺的一個整體造型,是否美觀、實用、大氣,也就是所謂的“精、氣、神”; 工,是否嚴謹、流暢,鑲嵌技術是否到位。好的紫砂壺除了壺的流、把、鈕、蓋、肩、腹、圈足應與壺身整體比例協調外,點、線、面的過渡轉折也一定要交代清楚。 款,就是落款,因為每把紫砂壺,工藝師都會在壺底、壺把、壺蓋落章。是否為名家壺,在一把紫砂壺的價格上,會有很大的差別,也就是講究師承,例如國家工藝美術大師的一把壺,中品一般都超過20萬元,小品也需要5萬元左右。 火,就是燒制溫度。一般紫砂壺的燒制溫度,均控制在1170℃至1230℃。因不同泥料的燒制溫度不一樣,所以有所不同。 銘,指紫砂壺的銘刻。自古文人墨客就與紫砂壺結下了不解之緣,在壺身上銘刻,賦予了紫砂壺更多的藝術價值和欣賞價值。(編輯:劉萌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