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柱,是用農歷干支來表示人出生的時辰,時柱的推算也是以六十甲子兩兩相偶配成的,其與"年上起月法"的區別是:天干甲己、乙庚、丙辛、壬丁、戊癸是與日干來定而非年干,地支以子時起點而非寅。詳見"日上起時表":在上節中提到日與日的計算時間是以子時即23點來劃分的。一個時辰在農歷計時中跨兩個鐘點,故一天共有十二個時辰: 子時(23點-凌晨01點前) 將"日上起時表"的查閱方法與鐘點所在的時辰合起來就組成了時干。其查閱辦法是:每逢甲日己日為日干出生的人,如果出生在23點后和凌晨1點前即為子時所生,時干支為甲子時。另有口訣和掌訣圖可幫助增進記憶:甲己還加甲,乙庚丙作首,丙辛從戊起,相壬庚子居,戊癸何方發,壬子是真途。 如欲知己丑日推卯時的干支,根據"甲己還加甲",可知己日從"甲日己日"上的"子時"起甲子。推的時候將左手大拇指點在子位上,讀"甲子",順點至丑位,讀"乙丑",至寅位讀"丙寅",至丁位讀"丁卯"。丁卯即是已丑日的時干支。 手掌上推時干支的口訣在記憶時可按: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的時干順序記用。其時辰子時的順序為"甲子"、"丙子"、"庚子"、"戊子"、"壬子",即天干中的陽干為序的,其余時辰可以子時為準順推而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