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語:
不久前收到友人“散民老李”先生發來的四篇由楊弘遠攝影、周嫦編制的關于觀花的材料,名曰:“觀花拾趣”。編者如獲至寶,竊以為此乃花木愛好者的絕佳觀賞資料。收藏良久,覺得應該拿出來與愛好花木的好友分享。原文涉及97種花卉,有100多幅美輪美奐的花圖,在編輯中刪除了一些重復的花圖,并增加了三個花種湊成百花,更名為《百花觀賞》。原第一、二、四篇講的是如何觀賞花的結構,如第一篇講花瓣、花的副冠、花的萼片的觀賞;第二篇講的是花蕊的觀賞;第四篇講的是花序變化的觀賞。而第三篇講的是花的顏色變化的觀賞。為了使資料更具邏輯性,編者在編輯過程中將三、四的順序作了調換。編輯中還對明顯差錯的地方作了修改(1.一品紅應為大戟科,原文“大?科”不妥;2.金鳳花應為蘇木科,原文“蘇木科或實云科”不妥;3.繡球花又名八仙花屬忍冬科,而非原文所指的“八仙花科或虎耳草科”)特此說明。
百花觀賞
花的一般結構
01.紅秋葵(錦葵科)為例:

圖中紅色部分為花瓣(也稱花冠),白色部分為萼片,中間一根為花蕊,柱形頂端的為雌蕊,柱形邊上系的為雄蕊。
一、美麗的花瓣
通常,花瓣最為顯眼,是賞花的重點。
1.僅僅幾個花瓣,花便絢麗多彩
02.立鶴花(爵床科):
03雞蛋花(夾竹桃科):花瓣輪疊而生,如同紙風車
04.飄香藤(夾竹桃科):
2.重瓣花 有多層次花瓣的花叫重瓣花,花瓣增多,花形更大,是強化花瓣魅力的重要方式
05.牡丹(芍藥科):

06.玫瑰(薔薇科): 
07.茶花(山茶科):
08.重瓣月季花(薔薇科):
09.玫瑰海棠(秋海棠科):
10.雙色重瓣矮牽牛(茄科):
11.荷花(蓮科)

3.花瓣形色變化令花朵千嬌百媚
12.報春花(報春花科):
13.三色堇(堇菜科):花的圖案形似貓臉,又名貓兒臉
14.仙客來(報春花科):
15.金魚花(苦苣苔科):花朵形似金魚
16.煙斗馬兜鈴(馬兜鈴科):花形像煙斗,十分別致
17.荷包花(玄參科):花瓣上唇較小,下唇膨大似荷包,十分別致
4.別致的副花冠
少數植物的花中,在花瓣和雄蕊間尚有一種特殊結構,具瓣狀、冠狀或絲狀等形狀,稱為副花冠。副花冠往往令花朵更加別致
18.水仙(石蒜科):花瓣白色,副花冠黃色杯狀,使“凌波仙子”格外雅致
19.蜘蛛蘭(石蒜科):花形奇特有趣,花絲白綠色,花藥黃橙色
20.馬利筋(蘿藦科):花瓣紅色;副花冠黃色
21.球蘭(蘿藦科) :副花冠星狀
22.西番蓮(西番蓮科):絲狀副花冠令花嫵媚別致
23.雞蛋果(西番蓮科):副花冠絲狀
24.夾竹桃(夾竹桃科):花瓣粉紅色;副花冠鱗片狀,頂端開裂
二、瓣化的萼片
萼片一般綠色,不起眼,萼片花瓣化是一種美化途徑
1.萼片變得與花瓣相似,這種萼片和花瓣合稱為花被,加強了花瓣作用
25.番紅花又名藏紅花 (鳶尾科):
26.風雨花(石蒜科):花被外圈的3瓣是萼片
2.萼片瓣化,但與花瓣迥異,更添花的嫵媚
27.耬斗菜(毛茛科):萼片5枚紅色,雖瓣化,但與內層花瓣形色不同
28.龍吐珠(馬鞭草科 ):萼片白而大,三角形;紅色花瓣從中伸出
29.倒掛金鐘(柳葉菜科):紅色萼片翻卷。花瓣紫色
30.一串紅(唇形科):花瓣淺紅色,較早脫落,萼片紅色,不易凋謝,可供繼續觀賞
31.鳶尾(鳶尾科):
1.“點睛”的雌雄蕊
雌蕊與雄蕊本是生殖器官,但有時也會使花更加增色
32.扶桑(錦葵科):從花瓣中穾出的雌雄蕊令花增色
33.驅蚊香草(唇形科):美麗多姿的柱頭
34.美麗月見草 (柳葉菜科):
35.金鳳花(蘇木科):
36.虎耳草(虎耳草科):
37.紫牡丹(野牡丹科):
38.芍藥(芍藥科):
39.金絲梅(金絲桃科):
40.太陽花(馬齒莧科):
41.垂茉莉(馬鞭草科):
42.紫薇(千屈菜科):
2.雄蕊成了花中最具觀賞價值的部分
某些植物的花里最突出的是雄蕊,其它相對遜色。這種花及其花序形態獨特,風姿綽約
43.朱纓(含羞草科):紅色雄蕊是花中最顯眼的部分,花序形似絨球,俗名紅絨球
44.含羞草(含羞草科):花有多數雄蕊,頭狀花序好似粉紅色絨球
45.臺灣相思樹(含羞草科):頭狀花序黃色圓球形
46.合歡又名絨花樹(含羞草科):粉紅色雄蕊多數,花絲細長,伸出花冠外。頭狀花序排列成粉紅色傘形絨花
47.紅千層(桃金娘科):具眾多雄蕊的花密集成艷紅的“瓶刷子”,花序形如瓶刷
48.白千層(桃金娘科):
49.水蒲桃(桃金娘科):雄蕊多數,比花瓣長
50.金蒲桃(桃金娘科):

3.雌蕊成為花中顯眼的部分
這種情況很少見
51.菊三七(菊科):黃色柱頭。分叉,很顯眼
52.白頭翁(毛茛科):瘦果密集成頭狀,白色羽毛狀花柱宿存,形似白頭老翁,故名
四、鮮艷的花序
許多小花按規律排列成花序,發揮花的“群體效應”,形成種種不同形狀,大大增加了觀賞價值
1.多姿多彩的花序
53.繡球花又名八仙花(忍冬科):花序球形,有許多不孕花組成
54.藍雪花(藍雪科):
55.臭牡丹(馬鞭草科):
56.馬纓丹(馬鞭草科):
57.美人櫻(馬鞭草科):
58.葡萄風信子(百合科):花序猶如一串藍紫色的葡萄
59.翅莢決明(云實科):總狀花序,黃花組成寶塔形
60.毛地黃(玄參科)
61.蕁麻葉龍頭草(唇形科)
62.梭魚草(雨久花科):穗狀花序,小花密集成筒狀
2.似一朵 “花”的花序
許多小花聚集在一起,“分工合作”,組成花序好似一朵完整的“花”。
常說的“菊花”,實際上是許多小花組成的頭狀花序,筒狀花聚集在中部,一如“花心”;舌狀花圍繞在周邊,好似花瓣,整個花序就如一朵“花”,
63.勛章菊(菊科):
64.小麗菊(菊科)
65.大花霍香薊(菊科):有許多藍紫色筒狀小花,聚集成絨球狀頭狀花序,多個花序再排列成聚傘花序
66.藍盆花(川續斷科):也是頭狀花序
67.針墊花(山龍眼科):澳洲特有的植物,頭狀花序,小花冠筒狀,盛花時,象插滿了針的針包
68.雞冠花(莧科):肉穗狀花序,密生多數小花,形似雞冠,在植株上呈倒掃帚狀
69.琉桑(桑科): 扁平盤型的頭狀花序形如菌傘。花序表面紫褐色,微小花朵密布其上,十分稀奇
3.苞片的“加盟”
苞片是花朵下方的變態葉,一般起保護花與花序的作用,有時也會變得靚麗,增添花序的觀賞價值
70.葉子花又名三角梅(紫茉莉科):每3朵小白花聚集在一起,各花有一枚大而艷麗的苞片,好似彩色花瓣,合起來便如一朵“完整的花”
71.虎刺梅又名鐵海棠(大戟科):花小,有兩枚紅色苞片,鮮艷奪目
72.一品紅(大戟科):它的“花”似乎又紅又大,這是錯覺。它的幾朵小花聚集在一起,好似“花心”;各花有一片鮮紅色苞片像花瓣,合起來好似一朵紅“花”
73.帝王花(山龍眼科):頭狀花序像花球,并為色彩豐富的苞片包圍
74.紅葉金花(茜草科): 5枚萼片中有1枚大的紅色花瓣狀萼片,成為觀賞的主要部位
75.玉葉金花(茜草科):情況與紅葉金花相似
76.寶蓮花又名寶蓮燈(野牡丹科):苞片與密生小花形成的花序好似美麗的“蓮花燈”
77.姜荷花(姜科):花序上方有十數枚粉紅色苞片,下方還有近十枚綠色苞片。苞片里著生不起眼的小花
78.瓷玫瑰(姜科):頭狀花序,苞片紅色,層層疊在一起,好似玫瑰花
79.艷山姜(姜科):苞片白色,頂端及基部粉紅色。唇瓣黃色有紅色條紋
80.垂花赫蕉(蝎尾蕉科):花序下垂,苞片鮮紅色,邊緣黃綠色。
81.扇形蝎尾蕉(蝎尾蕉科):多數黃色苞片碩大,令花序眩目
82.富紅蝎尾蕉(蝎尾蕉科):紅色苞片排列于花序的兩側
83.地涌金蓮(芭蕉科):花序黃色蓮座狀。那是許多苞片。苞片內各有小花
4.總苞的“助陣”
總苞,花序下方的變態葉,一般起保護花序的作用,有時也會成為靚麗的部分,美化花序
84.紅掌(天南星科):肉穗花序下面有碩大的紅色總苞,植物學上稱作佛焰苞
85.白掌(天南星科):本科許多植物大多有佛焰花序佛焰苞
86.白鶴芋(天南星科 ): 佛焰苞
87.粉紅馬蹄蓮(天南星科): 佛焰苞,花序藏在佛焰苞內
88.魚腥草(三白草): 穗狀花序下方有 4枚白色總苞
89.鶴望蘭(芭蕉科):佛焰苞藍綠色,萼片橙紅色整個花序宛如仙鶴翹首遠望
四、奇妙的變色花
有些植物花朵開放過程中會改變顏色,可謂“變色花”,一個植株上便呈現兩種以上花色,奇異有趣
90.金銀花(忍冬科):初開的花白色,后變黃色, 植株上開滿黃白二色花朵,譽為金銀花。植株上開滿黃白二色花朵,花冠筒狀,先端二唇,雄蕊5枚,雌蕊1枚,伸出花冠外。清香淡雅
91.錦帶花(忍冬科):花初為白色,漸變粉色、紅色,一株樹上兼有白、粉、紅多色花,新開的白花與將謝的深淺紅花 
92.鴛鴦茉莉(茄科)花初開時紫色后轉為白色,植株上兼有紫花與白花,譽為鴛鴦茉莉
93.金杯花(茄科):初花時,花白色,以后花逐漸變成黃色。高腳碟形花,花冠五裂,雄蕊4枚,雌蕊1枚,生于花冠中心處。植株上往往有黃白二色花朵,初開的花呈白色,以后花逐漸變成黃色
94.黃梔子(茜草科)初開為白色,后慢慢變黃
95.使君子(使君子科):初花時粉白色,以后漸變成紅色,在緑葉與紅白花朵的輝映下植株越明艷,花序上先開的花已變為紅色,遲開的花還是粉白色
96,。蒜香藤(紫葳科):花剛開時為紫色,后轉成粉紫色,最后變得近白色。花蕾與初開的花呈紫色,紫色花后轉成粉紫色,最后變成近白色
97.嘉蘭(百合科):花瓣開始為綠色,次日花瓣中部變成黃色,瓣尖為鮮紅色,瓣周鑲嵌金邊,后變成橙紅直到鮮紅
98.牽牛花(旋花科):花藍色漸變淡紫色、紫紅。初花期花呈藍色,花的邊緣顯現淺紫色,紫色逐漸擴展,花朵變紫色后,開始卷縮。變紫紅色花朵花更加卷縮
99.木芙蓉(錦葵科)其中有一品種“三醉芙蓉”清晨開白花,中午轉粉紅,傍晚變成深紅色。
 100.變葉木 (大戟科):初時為綠,逐漸變黃,最后變紅

以上僅是花的無窮變化中的滄海一粟。觀賞植物猶如“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充分利用花內花外的各種“資源”,盡其所能地展示各自獨特的魅力與美麗,組成花卉的大觀園,令人嘆為觀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