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需要明確目標、詳細計劃、馬上行動、堅持到底。
如何馬上行動我們已經(jīng)知道了,這就是“視覺預演”:把想要做事情的具體行動步驟在腦海里象過電影似的反復播放,之后就能愉快自如地去采取行動了。
能夠馬上行動,剩下的事情就是,如何才能堅持到底?
常常遇到這種情況:有了一個宏偉目標,開始的時候行動也很順利,可最后卻不了了之。直到過了很久之后,才回想起,原先我有一個多好的目標呀,要是能夠堅持到現(xiàn)在,恐怕早就成功了!于是開始后悔,責怪自己沒有毅力。
我們做事不能堅持到底,往往歸結(jié)為缺乏毅力,不能吃苦。可是許多并不苦的事,我們又堅持了多久呢?還不是最后也不了了之?所以說,缺乏毅力、不能吃苦,只是我們不能堅持到底的借口。
其實,一個小小的技巧,就能解決不能堅持到底的問題!
這個小技巧就是:每日追蹤!
我們許多事半途而費,其實并不是因為我們受不了苦,而是因為我們的忘性太大,把這件事給忘到腦后了!現(xiàn)代人的生活都很忙碌,生活中的各種誘惑又多,每天被新鮮的事物吸引,難免會忘記一些舊事情,當然也會忘記原來舊的目標,而好奇專注于新的目標。因此,我們需要有個備忘錄,提醒自己我想要實現(xiàn)的目標,而不會把這個目標拋之腦后。
具體如何做呢?
很簡單,當我們有了目標計劃后,找一個本子,或者就在電腦上,每天記錄自己的改變情況,以及為實現(xiàn)目標所采取的行動。這花不了你多少時間,也許每天就幾分鐘時間,但好處卻非常之大:
1.提醒你要實現(xiàn)的目標,以及每天要采取的行動。
2.提供你每天詳細的信息,了解你的現(xiàn)狀。 3.能夠真實地追蹤你取得的進步。 4.有利于你自我評價的提升,樹立自信,增強堅持下去的決心。 堅持到底,仿佛是一件很難的事,需要有頑強的毅力才能做到。其實,一個小小的技巧,就能搞定!
成功學,告訴了我們許多類似的技巧。可是,你讀出來了嗎?還是仍然在為不會設(shè)定目標、不愛采取行動、不能堅持到底而煩惱?
---------- 俞敏洪老師給青年人的五句話 新東方學校校長俞敏洪老師以其過人的才華,幽默風趣的言辭和永遠使人向上的精神,激勵和鼓舞了中國無數(shù)的學生奮進,這是俞老師在寧夏大學的經(jīng)典講座。
背景材料:
俞敏洪,北大英語系1980級畢業(yè),1993年11月16日創(chuàng)辦北京市新東方學校,擔任校長,從最初的幾十個學生開始了新東方的創(chuàng)業(yè)過程。截止到 2000年,新東方學校已占據(jù)了北京約80%,全國50%的出國培訓市場,年培訓學生20萬人次。同年,俞敏洪及領(lǐng)導團隊成立了東方人投資有限公司和聯(lián)東偉業(yè)科技發(fā)展有限公司,向教育產(chǎn)業(yè)化運作邁開了一大步。俞敏洪在教育過程中出版了數(shù)本英語教學與學術(shù)著作,成為頗有名氣的英語教學與管理專家,推動了中國留學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被社會譽為“留學教父”。
俞老師給青年人的五句話:
在我的生活和工作中,有幾句話對我來說有十分重要的指導意義,我愿意來和大家分享一下。
第一句是:優(yōu)秀是一種習慣。 這句話是古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說的。如果說優(yōu)秀是一種習慣,那么懶惰也是一種習慣。人出生的時候,除了脾氣會因為天性而有所不同,其他的東西基本都是后天形成的,是家庭影響和教育的結(jié)果。所以,我們的一言一行都是日積月累養(yǎng)成的習慣。我們有的人形成了很好的習慣,有的人形成了很壞的習慣。到20歲左右的時候,我們已經(jīng)有了自覺意識,已經(jīng)開始明白什么樣的習慣會使我們終身受益。所以我們從現(xiàn)在起就要把優(yōu)秀變成一種習慣,使我們的優(yōu)秀行為習以為常,變成我們的第二天性。讓我們習慣性地去創(chuàng)造性思考,習慣性地去認真做事情,習慣性地對別人友好,習慣性地欣賞大自然。我的很多習慣都是在辦“新東方”的這十年中逐漸養(yǎng)成的,包括我對待老師和員工的態(tài)度,對很多事情的看法。你養(yǎng)成了優(yōu)秀的習慣,在人們眼中你就會顯得優(yōu)秀。比如,讓我們今天就學會微笑,把悲傷留給自己,把快樂帶給別人。不管你是真心的還是職業(yè)性的微笑,只要你笑了,就會很美麗很好看,就會給人留下美好的印象。在西方社會,你走到很多地方人們都在微笑,盡管你知道那是職業(yè)性的,你依然能感覺這些微笑的人們很親切。如果我們“新東方”的員工每個人都板著臉上班,大家就會感覺像窒息了一樣,可能我們給你再多的錢你也不一定在“新東方”干了,除非你是個喜歡受氣的受虐待狂。 第二句話是:生命是一種過程。 事業(yè)的結(jié)果盡管重要,但是做事情的過程更加重要,因為我們是在每一天的過程中生活,每一天都不幸福,就等于整個生命都不幸福。所以盡管我們注重事業(yè)的結(jié)果,因為結(jié)果好了我們會更加快樂,但過程使我們的生命充實。 人的生命最后的結(jié)果一定是死亡,我們不能因此說我們的生命沒有意義。歡樂是生命本身的渴望,人類是世界上惟一會笑的動物,但不是惟一懂得歡樂的動物。所有的動物都有歡樂的天性,這從很多小動物歡樂地奔跑和嬉戲中能夠看出來。人類的生存常常必須有比維持生存更高的目標,因為人類除了物質(zhì)生活,還必須要有精神生活的滿足,因此人類必須比動物付出更艱辛的勞動。在物質(zhì)方面,我們希望今年2000元一個月的工資,明年通過自己的努力變成3000元一個月,畢竟 2000元和3000元給我們帶來的生活質(zhì)量是不一樣的。但除此之外,我們就必須使精神生活大獲全勝。 曾國藩說過:“只顧耕耘,不顧收獲”。他并不是說我們不要收獲。曾國藩的意思很簡單,把種子撒進地里,種子自然會成長,長到最后自然會有收獲,但是在維護莊稼成長的過程中給它澆水和施肥列為重要。因為只有這樣,種子才會長得健壯,收獲才會更好。另外,你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勞動過程是你人生最美好的體驗。迎著太陽的你走向美麗的大地,看著夕陽西下,你扛著鋤頭回家,這種感覺難道不是很美好嗎?差不多到了陶淵明的“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境界了。 所以大家一定要尋求每一天的充實。世界上很少有永恒,大學生談戀愛,每天都在信誓旦旦地說我會愛你一輩子,這實際上是不真實的,只是在表達一種愿望而已。但我們還是在說,因為至少在那一刻,我們這樣的表達是真實感情的流露。追求永恒的愛是人類的畢生夢想,因為人在愛中永遠充實。但現(xiàn)實生活并不是這樣的,統(tǒng)計數(shù)據(jù)表明,大學生談戀愛的100對里有90對最后會分手,最后結(jié)婚了的還有一半會離婚。你說愛情能永恒嗎?所以最真實的說法是:“我今天,此時此刻正在真心地愛著你。”明天也許你會失戀,失戀后我們會體驗到失戀的痛苦。那我們就去體會,去體驗,這種體驗也是豐富你生命的一個過程。 第三句話是:兩點之間最短的距離并不一定是直線。 特別是在人與人的關(guān)系以及做事情的過程中,我們很難直截了當就把事情做好。我們有時需要等待,有時需要合作,有時需要技巧。也許飛機能夠在兩點之間直飛,但即使飛機飛行,如果前面有個大氣流,也通常只能繞過那個大氣流飛行。我們做事情會碰到很多困難和障礙,有時候我們并不一定要硬挺、硬沖,我們可以選擇有困難繞過去,有障礙繞過去,也許這樣做事情更加順利。大家想一想,我們和別人說話還得想想哪句話更好聽呢。尤其在中國這個比較復雜的社會中,大家要學會想辦法諒解別人,要讓人覺得你這個人很成熟,很不錯,你才能把事情做成。 第四句話是:只有知道如何停止的人才知道如何加快速度。 汽車的質(zhì)量越高,開得就越快。比如像奔馳和寶馬這一類車,它們的高質(zhì)量不僅體現(xiàn)在發(fā)動機系統(tǒng)上,還體現(xiàn)在剎車系統(tǒng)上。你開這些車的時候,就敢于高速行駛,因為你知道,只要你踩剎車,車就能穩(wěn)穩(wěn)地停下來,不至于翻車或跑到馬路外面去。但當我們開夏利車的時候,我們一定不會開得和奔馳車一樣快,因為我們知道如果讓它跑得太快了,就很難剎車了,說不定就會撞欄桿或者翻了。所以說,沒有把握停下來的人是跑不快的人。 我在滑雪的時候,最大的體會就是停不下來。我剛開始學滑雪時沒有請教練,看著別人滑雪,覺得很容易,不就是從山頂滑到山下嗎?于是我穿上滑雪板,哧溜一下就滑下去了,結(jié)果我從山頂滑到山下,實際上是滾到山下,摔了很多個跟斗。我發(fā)現(xiàn)根本就不知道怎么停止,怎么保持平衡。最后我反復觀察別人是怎么停,怎么滑的,然后再一點點地學,反復練習怎么在雪地上、斜坡上停下來。練了一個星期,我終于學會了在任何坡上停止、滑行、再停止。這個時候我就發(fā)現(xiàn)自己會滑雪了,就敢從山頂高速地往山坡下沖。因為我知道只要我想停,一轉(zhuǎn)身就能停下來。只要你能停下來,你就不會撞上樹、撞上石頭、撞上人,你就不會被撞死。因此,只有知道如何停止的人,才知道如何高速前進。 最后一句話是:放棄是一種智慧,缺點是一種恩惠。 有一次我在一本書上讀到這句話,開始不理解,但在生活和工作中,終于開始明白其中的意義。在生活中,我們最愚蠢的行為就是太執(zhí)著于自己的東西,把自己的東西捏著不放,不愿意放棄。結(jié)果呢,你捏著不放,別人就不會把他的東西和你一起分享。沒有放棄就沒有得到,這是再明白不過的理論。我在這里給大家講一下分享理論。當你擁有六個蘋果的時候,千萬不要把它們都吃掉,因為你把六個蘋果全都吃掉,你也只吃到了六個蘋果,只吃到了一種味道,那就是蘋果的味道。如果你把六個蘋果中的五個拿出來給別人吃,盡管表面*丟了五個蘋果,但實際*卻得到了其他五個人的友情和好感。以后你還能得到更多,當別人有了別的水果的時候,也一定會和你分享,你會從這個人手里得到一個橘子,那個人手里得到一個梨,最后你可能就得到了六種不同的水果,六種不同的味道,六種不同的顏色,六個人的友誼。人一定要學會用你擁有的東西去換取對你來說更加重要和豐富的東西。在人與人之間學會交換和分享,這個收獲同百倍于你一個人把六個蘋果吃掉的收獲。這是因為你放棄了五個蘋果而獲得的,所以大家想一想,放棄是不是一種智慧? 那什么叫缺點是一種恩惠呢?就像我們剛開始說的那樣,如果我們是完美的,我們就沒有了發(fā)展的空間。一生下來就什么都有了,這人還有什么活頭?做人最大的樂趣在于通過奮斗去獲得我們想要的東西。所以有缺點意味著我們可以進一步完美,有匱乏之處意味著我們可以進一步努力。我在美國看過一部電視片,講的是一位富翁給后代留下了用不盡的遺產(chǎn),結(jié)果他的后代全都變成了吸毒的、自殺的、進監(jiān)獄的,或者精神病患者。為什么會這樣呢?因為這位富翁給自己后代留下的錢太多了,以致他們不需要勞動就可以繼承一大筆財產(chǎn)。繼承一大筆財富,就幾乎什么都能買到。大家都知道錢的作用在于能買到物質(zhì)世界*所需要的全部東西,但惟一買不到的就是你心靈的充實、別人的友情以及你真誠的愛情。由于這些都是買不到的,所以你越有錢,心靈就越空虛,你就會極力用錢來填補自己的空虛,最后沒有辦法了就只能以吸毒來代替,使自己進入一個虛幻的世界。所以我說過,當一個人什么都不缺的時候,他的生存空間就被剝奪掉了。如果我們每天早上醒過來,感到自己今天缺點兒什么,感到自己還需要更加完美,感到自己還有追求,那是一件多么值得高興的事情啊! ----------------------- |
|